靜脈曲張:求診人數少容易被輕忽

分類: 健康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3
靜脈曲張的患者常無症狀,導致許多人不尋求醫療建議。延遲治療可能導致肺栓塞風險增加。雖然新型微創手術可減少併發症,但須嚴密監控以防止深靜脈血栓等風險。

靜脈曲張的患者常無症狀,導致許多人不尋求醫療建議。延遲治療可能導致肺栓塞風險增加。雖然新型微創手術可減少併發症,但須嚴密監控以防止深靜脈血栓等風險。

靜脈曲張求診人數少容易被輕忽

靜脈曲張求診人數少是因為大多數患者沒有症狀,因此容易被輕忽。但實際上,即使無症狀也建議定期檢查以預防併發症。

無症狀的靜脈曲張

無症狀的靜脈曲張通常不會引起患者的注意,這導致許多患者不知道自己已經患病。未經治療的靜脈曲張可能會導致血栓形成、皮膚潰瘍等嚴重併發症。

血栓形成

靜脈曲張時,血液循環受阻,易在曲張處形成血栓。血栓可能脫落並隨著血液循環到肺部造成肺栓塞,是一種威脅生命的併發症。

皮膚潰瘍

長期未治療的靜脈曲張會導致下肢末梢血液循環受阻,進而影響組織供氧和營養,久之就會出現皮膚潰瘍的情況。潰瘍面往往難以癒合,甚至可能感染加重病情。

溫度變化誘發疼痛

部分靜脈曲張患者在遇到低溫或潮濕天氣時,可能會感到腿部痠痛或不舒服。這是因為冷空氣或低溫環境下,血管收縮過度,加劇了靜脈曲張引起的血液迴流不暢。

靜脈功能測試可早期發現問題

雖然靜脈曲張常見且多為慢性病程,但如果及早發現並接受適當治療,可以有效控制其發展。建議有家族史者、經常站立工作者定期進行靜脈功能測試,早期發現異常情況。

若確診靜脈曲張,應避免長時間單腿站立,以減少下肢靜脈壓力。穿著彈性長筒襪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減少症狀發生。

還來不及手術患者差點因肺栓塞致命

未及時手術患者的肺栓塞風險增加。

未及時手術的患者可能存在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如長期臥床、肥胖等,這些因素會增加血液在深靜脈內滯留,促進血栓形成。若血栓脫落並進入肺循環,可能會引起肺栓塞。因此,對於這類患者,建議儘早手術以減少肺栓塞的發生風險。

針對肺栓塞的預防,還應考慮使用抗凝藥物,如低分子量肝素或阿斯匹靈(Aspirin),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和黏附,防止血栓形成。

預防肺栓塞的關鍵是識別高危人群,並採取相應措施,如避免長時間靜坐或站立,定期活動雙腿,穿著彈力襪等。同時,對於有血栓史或其他風險因素的人群,應及時就醫評估並接受專業指導。

新式微創手術證實可降低嚴重併發症

新式微創手術被證實可以降低術後感染、出血、血腫、切口裂開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但仍需密切監測以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等潛在風險。如果患者出現不適症狀,應儘快就醫以便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術後感染

術後感染是由於手術過程中無菌操作不當導致細菌進入傷口引起的。這些細菌可能來自於患者的皮膚、手術器械或者環境。感染通常發生在手術切口周圍,但也可能擴散到深層組織。

出血

出血主要是因為手術中血管破裂未及時處理,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出血通常發生在手術區域,但有時也可能出現在遠離手術部位的地方。

血腫

血腫通常是由於手術時區域性血管傷害導致血液積聚形成的。血腫通常位於手術切口附近,但也可能出現在身體其他部位。

切口裂開

切口裂開多因術後護理不當,如過早暴露於水或過度拉伸所致。這種情況一般發生於手術切口處,可能導致癒合延遲或感染等問題。

深靜脈血栓形成

深靜脈血栓形成與術後長時間臥床不動有關,此時血液流動減慢,易形成凝塊。血栓通常在下肢深部靜脈內形成,但也可能發生於上肢或其他部位。

針對上述症狀,建議進行術後的常規檢查,包括傷口評估、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等。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接受抗生素治療以預防感染,必要時需服用抗凝藥物預防血栓形成。術後應遵循醫囑,避免劇烈運動,保持充足休息,促進傷口癒合,減少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