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一種因尿酸水平過高引起的疾病,會導致多種健康問題。要有效控制痛風,關鍵在於降低普林攝入量,並透過藥物治療如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或痛風石切除術進行輔助治療。為了預防痛風發作,建議患者注意飲食調整、增加運動量並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普林,痛風的罪魁禍首之一!
普林,痛風的罪魁禍首之一,可導致尿酸水平持續增高、關節炎症狀加重、痛風石形成、腎功能損害以及生活品質下降。
尿酸水平持續增高
尿酸是普林代謝產物,當攝入高普林食物或體內代謝異常導致尿酸合成增加時,會引起尿酸水平升高。長期高水平的尿酸會導致尿酸鹽結晶析出並沉積在關節、軟組織和腎臟中,引起發炎反應和組織傷害。
關節炎症狀加重
尿酸結晶在關節內積聚可誘發免疫細胞浸潤,引發區域性發炎反應,導致關節炎症狀加劇。患者可能出現紅腫、熱痛等典型表現,嚴重者甚至會出現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
痛風石形成
尿酸結晶在關節或其他組織中逐漸積累形成痛風石,這是由於長期高尿酸血癥導致尿酸無法正常排出體外,在關節內沉積形成的。痛風石可能導致關節僵硬、活動受限等問題,進一步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品質。
腎功能損害
高尿酸血癥會促進尿酸結晶在腎臟中的沉積,進而引起尿酸性腎病,導致腎功能受損。腎功能損害可能表現為尿量減少、水腫等症狀,嚴重時可導致慢性腎衰竭。
生活品質下降
反覆發作的關節炎症狀及伴隨的疼痛、腫脹等不適感,會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能力和工作能力,降低其生活品質。此外,患者還可能會出現焦慮、憂鬱等心理問題,進一步加重生活壓力。
痛風患者應避免食用高普林食物如動物內臟和海鮮,以減少尿酸生成。同時,定期監測尿酸水平並遵循醫囑進行藥物治療,如非布索坦(Febuxostat)片、本補麻隆(Benzbromarone)等,有助於控制病情發展。
掌握「降、排、緩」3字訣,將有助於解緩痛風現象
掌握「降、排、緩」3字訣,有助於緩解痛風症狀,飲食調整、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秋水仙素(Colchicine)、類固醇、痛風石切除術等治療方法可用於治療。
飲食調整
建議減少高普林食物攝入,增加低普林食物比例,保持均衡飲食。高普林食物可促進尿酸合成,而低普林食物則有助於降低體內尿酸水平,從而緩解痛風症狀。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布洛芬(Ibuprofen)、希樂葆(Celecoxib)等藥物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釋放,進而起到止痛的作用。上述藥物能夠減輕關節發炎反應,對於急性發作期的痛風有一定的止痛效果。
秋水仙素(Colchicine)
透過口服給藥,通常劑量從0.5mg開始,逐漸增加至3-6mg/d,分次服用。秋水仙素(Colchicine)是一種植物鹼類生物鹼,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白介素-1β等多種促炎因子的產生,從而減輕發炎反應,對緩解痛風的症狀有較好的效果。
類固醇
遵醫囑選擇合適的劑型如甲基普立朗錠(Methylprednisolone)注射液、地塞松(Dexamethasone)等,按處方指示劑量進行靜脈注射或口服。這類藥物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能迅速控制急性關節炎發作時的劇烈疼痛及腫脹。適合於痛風伴發嚴重關節炎者。
痛風石切除術
手術由專業醫師在區域性麻醉或全身麻醉下執行,移除受損軟組織和痛風石。此措施針對慢性痛風病程中形成的固定性痛風石,旨在消除區域性不適與功能障礙。
除了上述措施外,還應定期監測血尿酸水平,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同時,生活方式干預,如戒菸限酒、適量運動,也有助於改善痛風病情。
第一步,『降』低普林的攝取量
降低普林的攝取量是管理痛風的關鍵步驟之一。具體包括:
1. 限制高普林食物攝入:減少肉類、海鮮和加工食品等富含普林的食物。
2. 增加水份攝入:促進尿液排出,有助於降低體內普林濃度。
3. 避免酒精及含糖飲料:酒精與含糖飲料可增加尿酸合成並減緩排洩速度。
4. 合理安排飲食時間:避免長時間空腹或暴飲暴食,以維持正常代謝水平。
5. 定期評估並調整飲食計劃:根據個人情況變化及時調整飲食方案,確保有效控制痛風症狀。
第二步,增加尿酸的『排』出
降低血尿酸水平可以採取生活方式干預、飲食調整、藥物治療、鹼化尿液、促進尿酸排洩等方法來進行。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或者加重,應儘快就醫。
生活方式干預
生活方式干預包括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和戒菸限酒,旨在透過改善生活習慣降低尿酸水平。此措施有助於減輕體重,減少體內尿酸量;同時可提高腎臟清除能力,從而輔助降低血尿酸濃度。
飲食調整
飲食調整涉及減少高普林食物攝入,如動物內臟、海鮮等,提倡多食用蔬菜水果及低脂乳製品。高普林食物經消化後產生較多尿酸,影響其代謝;而低普林食物則相對友好,有助於控制血尿酸水平。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可能包含使用苯溴馬龍、丙磺舒(Probenecid)等促尿酸排洩藥物來增加尿酸排出。這些藥物能夠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進而增加尿酸的排洩量;具體效果因人而異。
鹼化尿液
鹼化尿液可以透過口服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結石清(K-Citrate)等方式實現,旨在將尿液PH值維持在6.2-6.9之間。當尿液呈鹼性時,會促使尿酸轉化為溶解度更高的尿酸鹽晶體,易於隨尿液排出體外;具體效果需個體差異考慮。
促進尿酸排洩
促進尿酸排洩可透過調節飲食習慣和服用相關藥物實現,如使用優力康(Benzbromarone)、非布索坦(Febuxostat)等藥物。這類藥物能有效地抑制腎臟對尿酸的再吸收,加速尿酸從尿液中排出;但須注意監測腎功能變化。
需要注意的是,在採取上述措施的同時,應避免過度勞累,以免身體抵抗力下降,導致痛風發作。患者還應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幫助疾病的恢復。
第三步,『緩』解發炎的症狀
緩解發炎症狀是治療某些疾病時常見的步驟。以下是透過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進行緩和發炎的方法:
1.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可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少組織發炎。
2. 選擇性環氧合酶-2抑制劑能夠針對特定部位的發炎發揮作用。
3. 口服或外用NSAIDs均可根據需要提供快速且持久的效果。
4. 使用非處方藥物如布洛芬(Ibuprofen)、那普洛先錠(Naproxen)等可有效控制輕微至中度疼痛與發燒。
5. 根據醫囑調整劑量以避免胃部不適或其他副作用。
注意!高尿酸現今已成為臺灣的第四高
高尿酸現已成為臺灣的第四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其可能引發痛風,導致關節炎和腎病,並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1. 高尿酸與痛風:長期高尿酸水平會導致單鈉尿酸鹽結晶在關節內沉積,誘發發炎反應,引起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可能出現受累關節紅腫、熱痛及功能障礙等症狀。
2. 關節炎發作:當血尿酸濃度過高時,超過7mg/dl,會在關節滑膜處形成尿酸鹽結晶,刺激免疫細胞產生發炎因子,從而引發關節炎急性發作。典型表現為腳趾、足背、踝關節等部位突然出現紅、腫、熱、痛等不適症狀。
3. 腎臟損害:持續高尿酸狀態會使得尿酸鹽結晶在腎臟中沉積,隨著時間推移可能會傷害腎小管和腎間質,嚴重者甚至可發展為尿毒症。患者會出現夜尿增多、排尿困難以及水腫等症狀。
4. 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高尿酸還與動脈粥狀硬化相關,進而提高冠心病和腦中風的風險。常伴有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等不適表現。
5. 治療措施:治療高尿酸需調整生活方式,避免攝入高普林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等;同時需要控制體重並保持適量運動。藥物方面通常首選異嘌呤醇(Allopurinol)或非布索坦(Febuxostat)片降低血清尿酸水平。
建議定期監測尿酸值,以便及時發現異常情況並採取相應措施。若症狀持續未緩解或者加重,則應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診療。
痛風偶發者與前期者,應以調整生活型態和控制飲食為優先
痛風偶發者與前期者可以考慮以下5點建議來管理和預防痛風發作:
1. 運動:適度運動有助於維持健康的體重,減少尿酸積聚。
2. 飲食:避免高普林食物,如內臟器官、紅肉和海鮮。多攝取低普林食物,如全穀類、蔬菜和水果。
3. 禮貌:戒酒或限制酒精攝入量,尤其是啤酒和其他含釀造原料的飲料。
4. 水份攝取: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入,促進尿酸排出。
5. 藥物治療:若生活方式改變無法有效控制病情,可在醫師監督下使用藥物進行治療,例如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利尿劑等。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