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發作:症狀、檢查、病因、治療和飲食推薦

分類: 健康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2
癲癇發作的病因多樣,可能由遺傳因素、腦部結構異常等引起。針對不同的原因,治療方案也不同。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患者應保持均衡飲食以輔助管理症狀。

癲癇發作的病因多樣,可能由遺傳因素、腦部結構異常等引起。針對不同的原因,治療方案也不同。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患者應保持均衡飲食以輔助管理症狀。

癲癇發作的症狀

癲癇發作的症狀包括意識喪失、肌肉抽搐、感覺異常、自動症以及精神行為異常。

意識喪失

由於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腦功能障礙,使患者出現意識短暫中斷或完全喪失的情況。典型表現為突然跌倒、不省人事,持續數秒至數十秒後自行恢復。

肌肉抽搐

當大腦神經元過度興奮時會引起區域性肌肉陣發性痙攣和收縮,進而引發肢體抽動的現象。常見症狀為眼瞼顫動、口角抽動等,嚴重者可波及全身,伴有尖叫、尿失禁等情況。

感覺異常

在某些型別的癲癇中,如顳葉癲癇,可能會出現味覺、嗅覺幻覺等症狀。這些幻覺通常與真實的感覺不同,可能是甜的、鹹的或其他奇怪的味道或氣味。

自動症

若患有額葉癲瘋,在發病期間會出現摸索動作、吞嚥咀嚼樣動作等自動症表現。此類症狀可能伴隨著患者的行為改變,但事後無法回憶起發生的事情。

精神行為異常

部分複雜的癲癇發作可能導致認知功能障礙,如記憶缺失、思維遲鈍等。此外,長期反覆的癲癇發作還可能引起人格改變、情緒波動等問題。

對於疑似癲癇發作的症狀,建議進行頭顱CT掃描、腦電圖檢查以確定診斷並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同時要避免觸發因素,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有助於減少癲癇發作的風險。

癲癇發作的檢查

癲癇發作的檢查可能包括腦電圖、頭顱MRI、神經心理評估、血氨水平檢測以及基因檢測。由於癲癇的診斷和治療需要專業醫生的指導,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取準確的診斷和治療方案。

腦電圖

腦電圖檢查是癲癇發作的常規診斷手段,能夠記錄大腦活動異常情況。患者在安靜狀態下躺下進行此項檢查,醫生會將電極固定於頭皮上,並連線到電腦上的裝置上進行監測。

頭顱MRI

頭顱MRI可顯示大腦結構是否異常,為確定是否存在器質性病變提供依據。患者仰臥於強力磁體周圍,在平靜呼吸或屏息狀態下完成掃描過程。

神經心理評估

神經心理評估透過一系列測試來評價患者的認知、記憶和行為功能,有助於瞭解大腦的功能狀態。由專業人員引導患者完成一系列標準化的心理測驗,包括記憶力、注意力等方面的測試。

血氨水平檢測

高血氨可能是某些代謝障礙引起的症狀之一,與特定型別的癲癇有關。通常採取空腹抽血方式採集血液樣本,並立即送往實驗室進行分析。

基因檢測

針對可能引起癲癇發作的特定基因突變進行鑑定,用以輔助診斷及預後判斷。一般需採集周邊靜脈血作為樣本送至指定機構開展相應基因測序工作。

上述各項檢查前應避免使用可能導致大腦活動增強的藥物,如興奮劑。

癲癇發作病因

癲癇發作可能是由遺傳因素、腦部結構異常、腦血管疾病、感染或代謝障礙引起的,需根據具體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診斷和治療。

遺傳因素

癲癇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若父母一方患有癲癇病史,則子女患病風險會增加。由於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異常導致神經元功能障礙,從而引起癲癇發作。針對遺傳性癲癇的治療主要是控制症狀和預防發作,例如使用抗癲癇藥物如癲通(Carbamazepine)、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等進行治療。

腦部結構異常

腦部結構異常包括先天畸形、腫瘤、血管畸形等,這些病變會導致大腦神經元放電異常,引發癲癇發作。例如海馬硬化是顳葉內側硬化的一種形式,與兒童及成人的部分性發作有關。對於這類患者,可以考慮手術切除病灶,比如迷走神經刺激術、胼胝體切開術等。

腦血管疾病

腦血管疾病如腦中風、腦出血後遺症等,可因區域性缺血或水腫壓迫鄰近區域而誘發癲癇。例如大面積腦梗塞可能導致皮層下癲癇灶形成,進而出現局灶性陣發性痙攣。腦血管疾病的治療通常側重於改善腦循環和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常用藥物有阿斯匹靈(Aspirin)、克隆皮得格(Clopidogrel)等抗血小板藥以及依達拉奉(Edaravone)、丁苯酞(Butylphthalide)等腦保護劑。

感染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如病毒性腦炎、結核性腦膜炎等,會引起發炎反應和免疫細胞浸潤,對周圍組織造成傷害並干擾神經訊號傳導,誘發癲癇發作。例如巨球蛋白血癥-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可累及中樞神經系統,導致癲癇發作。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治療需根據致病菌型別選用相應抗生素或抗真菌藥物,如頭孢曲松(Ceftriaxone)、氟康唑(Fluconazole)等。

代謝障礙

代謝障礙如低血糖症、電解質紊亂等會影響腦部正常生理活動,間接影響神經傳導物質合成與釋放,誘發癲癇發作。例如高氨血癥時,血液中氨含量超過正常值上限,此時腦內谷氨酸(Glutamic acid)濃度升高,興奮性神經傳導物質作用增強,導致神經元過度放電。改善代謝異常狀態是關鍵,可透過口服葡萄糖溶液或靜脈注射胰島素來緩解低血糖,透過飲食調整或服用特定補充劑如離胺酸來管理高氨血癥。

建議定期進行腦電圖檢查以監測癲癇發作情況,同時注意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壓力。

癲癇發作如何治療?

癲癇發作可以採取藥物治療、神經調節療法、迷走神經刺激術、癲癇外科手術等方法進行治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立即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藥物治療

癲癇發作的藥物治療通常包括抗癲癇藥物,如癲通(Carbamazepine)、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醫生建議選擇合適的藥物,並遵循醫囑進行規律服用。這些藥物透過調節神經元的興奮性來減少或預防癲癇發作。使用抗癲癇藥物可以穩定腦內電活動,降低異常放電的發生率。

神經調節療法

神經調節療法是利用生物反饋技術、經顱磁刺激治療(TMS)或針灸等方法對大腦功能進行干預的一種非侵入性治療方法。療程及頻率因個體差異而異。該方法旨在改善大腦的功能連線模式,減輕癲癇發作相關症狀。實施過程中需由專業人員監督並調整方案以達到最佳效果。

迷走神經刺激術

迷走神經刺激術是一種介入性手術,在全身麻醉下將電極植入頸部迷走神經周圍,透過微弱電流刺激神經。手術時間約30-60分鐘。該手術能夠改變大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狀態,從而減少癲癇發作次數。對於難治性癲癇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癲癇外科手術

癲癇外科手術是在全身麻醉下切除導致癲癇發作的特定區域或神經通路。手術方式取決於患者的影像學檢查結果和臨床表現,可能涉及顳葉切除、胼胝體切開等。透過去除引起癲癇的病灶區域能夠顯著降低甚至消除癲癇發作。適用於經過全面評估後確定存在明確致癇區的患者。

在治療癲癇時,應注意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壓力,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有助於減少癲癇發作的風險。

癲癇發作的飲食推薦

癲癇發作的飲食管理需要平衡多種營養素,但並無特殊食物可以直接治療癲癇。魚肉、全麥面包、杏仁、青花菜、燕麥等食物可能對患者有益,但具體飲食調整應諮詢專業營養師或醫生。

魚肉

魚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可以促進大腦神經元的發育和功能改善,有助於減少癲癇發作。經常食用魚類如鮭魚、鱈魚等可提供必要的營養素,並支援神經系統健康。

全麥面包

全麥面包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能夠穩定血糖水平,預防低血糖引起的癲癇發作。選擇全麥或其他未加工主食作為早餐或零食,以確保穩定的能量供應。

杏仁

杏仁中含有的鎂元素具有鬆弛肌肉的作用,可能對減輕痙攣性癲癇發作有一定的幫助。適量食用生堅果如杏仁、核桃等,為身體提供必需的微量元素。但需注意不過量攝入以防熱量超標。

青花菜

青花菜富含維生素K,該物質與神經傳導物質合成有關,能起到輔助治療癲癇的作用。將青花菜作為膳食纖維來源之一,可增強消化系統功能。但不宜過量食用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燕麥

燕麥中含有鉻元素,其對於維持正常糖代謝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可以降低由高血糖導致的癲癇發作風險。選用未經加工且無新增糖分的燕麥片作為早餐食品,以保證全天的飲食品質。

癲癇患者的飲食應均衡多樣,避免過度節食或暴飲暴食。同時,患者要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幫助控制病情。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