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常見型別、症狀、原因及治療方式

分類: 皮膚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1
該文介紹了常見的濕疹型別有嬰兒濕疹、皮膚乾燥性濕疹、接觸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汗疹、異位性皮膚炎、抗蝨性皮炎和牛皮癬性皮膚炎,並闡述了其主要症狀。濕疹的病因可能與免疫、環境和遺傳有關。針對濕疹的治療方法包括中藥外敷、抗組織胺藥、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膏、保溼乳液、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等。為了改善濕疹,可以嘗試生活方式調整、中藥外敷、抗組織胺藥、激素類藥膏等措施。

該文介紹了常見的濕疹型別有嬰兒濕疹、皮膚乾燥性濕疹、接觸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汗疹、異位性皮膚炎、抗蝨性皮炎和牛皮癬性皮膚炎,並闡述了其主要症狀。濕疹的病因可能與免疫、環境和遺傳有關。針對濕疹的治療方法包括中藥外敷、抗組織胺藥、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膏、保溼乳液、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等。為了改善濕疹,可以嘗試生活方式調整、中藥外敷、抗組織胺藥、激素類藥膏等措施。

8種常見的濕疹型別

常見的濕疹型別包括嬰兒濕疹、皮膚乾燥性濕疹、接觸性皮炎、脂漏性皮膚炎、汗疹、特應性皮炎、抗蝨性皮炎和牛皮癬性皮膚炎。其病因和治療方式各異,需要由皮膚科醫生進行個體化診斷和治療。

8種常見的濕疹型別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皮膚發炎反應,如遺傳、環境、免疫系統異常等。這些濕疹類別的共同特徵是皮膚瘙癢、紅斑、水泡、結痂等症狀,伴隨有不同程度的皮膚乾燥。

針對不同型別的濕疹,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皮膚活檢、血液檢測以排除其他潛在疾病,例如IgE水平測試。治療策略因個體差異而異,可能包括外用藥膏如氫化可體松(Hydrocortisone)、口服抗組織胺藥如勝克敏(Cetirizine)以及光療。

患者應避免頻繁用手抓撓患處,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穿著寬鬆透氣的衣物,減少外界刺激。

濕疹常見症狀:紅腫、發癢、水泡、起疹

濕疹的常見症狀包括紅腫、發癢、水泡、起疹和滲出液。如果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紅腫

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淺層及表皮發炎反應,發炎因子刺激區域性微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加,導致組織水腫和紅斑形成。紅腫通常出現在皮膚表面,可能伴有熱感和觸痛。

發癢

由於個體存在免疫異常的情況,在受到外界刺激後會誘發濕疹的發生。當身體出現過敏反應時,會導致神經細胞釋放具有瘙癢作用的神經傳導物質,從而引發瘙癢的症狀。瘙癢多發生在患處,但也可擴散至周圍區域。

水泡

當患者接觸到過敏原或者受到機械摩擦等物理刺激時,可能會誘導身體產生免疫應答,進而引發濕疹。此時肥大細胞活化並釋放組胺,使微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加,導致液體積聚於組織間隙中形成水泡。水泡通常位於皮膚表面,大小不一,可自行破裂。

起疹

濕疹患者的皮膚屏障功能受損,容易受到各種內外界因素的影響而發生異常反應。這些因素可以激發身體的免疫系統,產生多種炎性介質,如白介素-4、白介素-5等,這些介質能夠促進T淋巴細胞向發炎部位遷移,從而引發新的皮膚病變。起疹通常分佈在身體各處,形態多樣,包括紅斑、丘疹等。

滲出液

當濕疹患者處於急性期時,皮膚會出現發炎反應,導致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漿成分會透過受損的血管壁進入組織間隙,形成滲出液。滲出液主要集中在患處,嚴重者可能出現大片糜爛面。

針對濕疹的常見症狀,建議進行皮膚科專科檢查,如體格檢查和必要的實驗室檢測,以排除其他潛在疾病。治療措施可能包括使用外用激素類藥膏、抗組織胺藥物或口服免疫調節劑。患者應注意避免接觸已知的過敏原,保持皮膚清潔乾燥,穿著寬鬆透氣的衣服,以減少症狀發作的風險。

引起濕疹的5種原因:免疫、環境、遺傳,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引起濕疹的原因包括:免疫、環境、遺傳。這三者之間存在複雜的交互作用。

1. 免疫:人體免疫系統對某些外來物質過度反應,導致發炎和紅斑等症狀。例如,食物過敏或接觸性皮膚炎可能由特定蛋白質或其他化學物質激發免疫反應而引發濕疹。

2. 環境:大氣汙染、紫外線輻射以及長期處於潮濕或乾燥的環境中都可能是濕疹的誘因。這些因素可能會傷害皮膚屏障,進而促使發炎發生。

3. 遺傳:濕疹與遺傳有關,家族中有患者的人更易受到影響。研究顯示,某些基因突變與濕疹風險增加相關,尤其在嬰幼兒時期表現為特應性皮炎。

4. 免疫-環境互動:環境汙染物如空氣汙染中的細粒子可刺激免疫系統,促進IgE抗體產生,進而誘導過敏反應。另一方面,皮膚上的微小傷口也可能成為外源性致敏原進入身體的通道,進一步加劇免疫介導的皮膚不適。

5. 遺傳-環境互動:遺傳因素決定了某個人是否更容易對特定環境因子產生過敏反應。例如,對於遺傳上易感的人群,長時間暴露在高汙染環境下會大大增加患濕疹的風險。

總之,濕疹是由多個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疾病,其中免疫、環境和遺傳是主要的因素。瞭解這些因素及其相互關系有助於預防和治療濕疹。

濕疹治療方式

濕疹的治療可以考慮中藥外敷、抗組織胺藥、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膏、保溼乳液、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等方法。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中藥外敷

中醫師會配製適合患者體質的中藥方劑,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後加適量醋調製成糊狀,外敷於濕疹患處。透過皮膚吸收發揮解毒、清熱、止癢的作用,緩解濕疹引起的紅腫、瘙癢等症狀。

抗組織胺藥

抗組織胺藥物如勝克敏(Cetirizine)、氯雷他定(Loratadine)等可透過口服或注射給藥,作用時間通常為數小時至數十小時不等。這類藥物能夠阻斷組胺感受器,減輕因過敏反應導致的濕疹相關症狀如紅斑、水腫等。

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膏

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軟膏如氫化可體松(Hydrocortisone)、丙酸貝他每松(Betamethasone)等可透過塗抹於受影響區域來發揮作用,效果持續時間依產品而異。此類藥物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能迅速減輕濕疹引發的發炎反應,包括紅斑、水泡等。

保溼乳液

選擇無香料且低刺激性的保溼乳液,在每日沐浴後均勻塗抹於身體各處,保持水分平衡。保溼是濕疹管理的基礎步驟之一,有助於減少皮膚乾燥引起的不適感及促進癒合過程。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常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有布洛芬(Ibuprofen)、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片等,需按醫囑規定劑量服用。NSAIDs具有消炎鎮痛功效,對於某些型別的濕疹可能有效,但須謹慎使用以免產生不良反應。

除上述措施外,患者還可適當進行冷溼敷,具體方法是在潔淨紗布上浸入液體冷卻劑(如硼酸溶液),區域性外敷於濕疹部位,可起到一定舒緩肌膚的效果。建議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並穿著寬鬆透氣的衣物以減少摩擦和汗液刺激。

4招改善濕疹

4招改善濕疹可以採取生活方式調整、中藥外敷、抗組織胺藥、激素類藥膏等治療措施。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生活方式調整

生活方式調整包括飲食管理、環境控制及皮膚護理等方面。如患者可減少攝入可能誘發濕疹的食物,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穿著透氣性好的衣物。透過上述方式有助於減少致敏原接觸,緩解不適症狀。

中藥外敷

中藥外敷通常使用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草藥製成藥膏或貼劑區域性應用。此方法能有效緩解濕疹引起的瘙癢感,並促進皮膚癒合。

抗組織胺藥

抗組織胺藥透過口服或注射給藥,作用機制主要是抑制組織胺感受器,從而減輕過敏反應的症狀。對於濕疹伴隨的瘙癢症狀有較好的止癢效果;但長期使用需注意副作用,尤其是對兒童而言。

激素類藥膏

激素類藥膏透過塗抹於患處來發揮作用,一般需要按醫囑選擇不同強度的產品並確定使用頻率。這類藥膏能夠快速緩解濕疹引發的紅腫、發癢等症狀;但不宜長期大面積使用以免產生依賴性和副作用。

除上述措施外,患者還可適當補充維生素D和鈣質,以增強身體免疫力,輔助病情恢復。若濕疹持續不愈或伴有嚴重症狀,應及時就醫尋求專業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