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洗腎:腎病變風險、洗腎目的、洗腎前兆

分類: 糖尿病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1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與洗腎的風險顯著相關。該病症常與其他腎臟疾病共存,且在發展過程中會出現多種臨床表現。當病情惡化至尿毒症階段,透析治療即洗腎成為必要的手段。為了預防及延緩病情進展,定期監測並積極控制血糖及其他相關因素至關重要。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與洗腎的風險顯著相關。該病症常與其他腎臟疾病共存,且在發展過程中會出現多種臨床表現。當病情惡化至尿毒症階段,透析治療即洗腎成為必要的手段。為了預防及延緩病情進展,定期監測並積極控制血糖及其他相關因素至關重要。

糖尿病腎病變風險大增20倍,洗腎能有效控制病情嗎?

糖尿病腎病風險增加20倍,洗腎能有效控制病情。

糖尿病腎病是由於長期高血糖引起的腎小球微血管病變,而洗腎能夠透過透析機清除體內的廢物和多餘液體,減輕腎臟負擔,從而有效地控制病情。

除了洗腎外,患者還可以遵醫囑使用胰島素治療來控制血糖水平,如門冬胰島素、賴脯胰島素等。

在診斷為糖尿病腎病後,應積極採取生活方式干預和藥物治療措施以延緩疾病進展,並定期監測腎功能指標。

糖尿病洗腎是因為糖尿病腎病病變的原因嗎?

糖尿病洗腎主要是因為糖尿病腎病,但也可能是其他腎臟疾病如高血壓腎病、腎絲球腎炎、狼瘡性腎炎或尿酸性腎病等引起的。治療需根據具體病因進行調整,因此建議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是由於長期高血糖導致腎臟微血管病變,使腎功能逐漸受損。當腎功能嚴重受損時,無法有效過濾血液中的廢物和多餘的水分,從而引起洗腎。控制血糖水平是延緩糖尿病腎病進展的關鍵。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如門冬胰島素、賴脯胰島素等。

高血壓腎病

持續的高血壓可傷害腎小球內壓力,進而影響腎小管的功能,導致腎功能減退,出現洗腎的情況。患者需要遵醫囑服用降壓藥以控制血壓,例如硝苯地平(Nifedipine)、卡托普利(Captopril)等。

腎絲球腎炎

腎絲球腎炎是由免疫介導的發炎反應,發炎細胞侵入腎臟後會引起腎組織傷害的一組腎臟疾病,此時會導致腎功能下降,出現洗腎的現象。患者可以按醫囑使用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比如普賴鬆(Prednisone)、甲基普立朗錠(Methylprednisolone)等。

狼瘡性腎炎

狼瘡性腎炎是系統性紅斑狼瘡累及腎臟所引起的腎炎,如果病情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隨著疾病的不斷發展,可能會對腎功能造成損害,引起洗腎的發生。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瘧藥進行治療,如必賴克廔(Hydroxychloroquine)、阿斯匹靈(Aspirin)等。

尿酸性腎病

尿酸性腎病是由於體內血尿酸濃度過高,過飽和狀態下的尿酸結晶析出並沉積於腎臟所導致的一種代謝性疾病,若不及時處理,可能會影響腎功能,導致洗腎。患者應調整飲食結構,減少高普林食物攝入,同時配合醫生的意見口服異嘌呤醇(Allopurinol)、非布索坦(Febuxostat)片等降低血尿酸濃度的藥物進行治療。

建議定期監測血糖水平,以便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適當的運動有助於改善糖代謝,但需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加重腎臟負擔。

糖尿病腎病變的前兆包括哪些?

糖尿病腎病病變的前兆可能包括微量白蛋白尿、水腫、高血壓、腎功能異常和代謝紊亂。如果患者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進行進一步檢查和診斷。

微量白蛋白尿

由於長期高血糖導致腎臟內微血管受損,使血漿中的蛋白質滲入尿液中。開始時尿液中的蛋白質量很少,只能透過特殊檢測方法才能發現,但已經提示腎臟傷害。其他可能導致微量白蛋白尿的原因還包括感染、發燒等全身性疾病以及使用某些藥物如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等。如果確診為糖尿病腎病引起的微量白蛋白尿,則意味著疾病已進入早期階段,及時治療有助於控制病情進展。

水腫

當血糖水平持續升高時,會增加血液滲透壓,從而引起水分從血管壁滲出到周圍的組織間隙中積聚形成水腫。尤其是早晨起床後眼瞼及顏面部水腫是較為常見的臨床表現之一。此外還可能會伴隨下肢或身體下垂部位的腫脹。對於患有糖尿病且伴有水腫症狀的個體而言,應警惕可能存在糖尿病腎病的風險,並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高血壓

長時間高血糖狀態會導致腎小球基底膜增厚,阻力增大,進而影響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引發血壓上升。另外,高血糖狀態下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或者存在胰島素抵抗也容易誘發高血壓發生。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可加速腎病進展至終末期腎衰竭。因此,對有高血壓史並伴有血糖偏高的患者來說,需高度關注是否存在糖尿病腎病的可能性。

腎功能異常

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腎臟逐漸受到高血糖的影響而發生病變,此時會出現腎小球過濾下降的情況,表現為肌酐清除率降低。除此之外,還會伴隨著尿頻、夜尿增多等症狀。對於存在長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而言,腎功能異常可能是其體內代謝紊亂的一個重要訊號,需要特別注意監測相關指標變化。

代謝紊亂

糖尿病患者常伴隨血脂代謝異常,易產生脂質在細胞表面沉積,促進腎絲球硬化的發展;同時也會加重高血糖對腎小動脈的損害作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積極有效地控制血糖和其他危險因素,就有可能加快腎臟疾病的進展速度。因此,對於存在代謝症候群特徵的糖尿病人群,應注意定期評估心血管風險並採取相應干預措施。

針對糖尿病腎病的疑似前兆,建議患者進行血糖監測、尿常規檢查以及腎功能測試。這些實驗室檢查可以幫助醫生確定患者的血糖是否過高以及是否有蛋白尿和腎功能不全等問題。必要時還可以做超音波檢查來評估腎臟大小和結構是否正常。

糖尿病洗腎是因為糖尿病腎病變的分期及症狀發展到了什麼程度?

糖尿病洗腎通常是指慢性腎臟疾病進展到尿毒症狀(uremic syndrome),需要進行透析治療。這是因為糖尿病腎病的發展會導致腎功能逐漸惡化,最終導致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至10-15ml/min以下。

該疾病的病因主要是由於長期高血糖引起的微血管病變所致,患者可能會出現水腫、血壓升高和蛋白尿等症狀。此時患者的腎功能已經受到嚴重損害,無法有效過濾血液中的廢物和多餘的水分,因此需要透過透析來替代受損的腎臟功能。

在診斷為糖尿病腎病後,應積極控制血糖水平,並定期監測腎功能指標以早期發現並干預病情進展。建議採取低鹽飲食,避免高糖食物攝入過多,保持規律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睡眠時間。

糖尿病腎病變的患者是否需要洗腎?洗腎可以預防腎功能衰竭嗎?

糖尿病腎病的患者在病情進展到一定程度時,可能需要進行洗腎。

然而,在早期診斷並積極控制血糖水平的情況下,透過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改變,有可能預防或延緩腎功能衰竭,不一定需要立即進行洗腎。

如果患者的腎臟疾病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則不需要洗腎。例如:高血壓腎病、高尿酸血癥等,此時可以透過藥物治療來緩解症狀,一般不需要洗腎。

面對糖尿病腎病,關鍵是定期監測腎功能指標,避免進一步傷害,並注意飲食管理以支援腎臟健康。對於存在風險因素的人群,建議採取積極措施保護腎臟。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