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消化問題、嘔吐、胃食道逆流、拉肚子、便秘

分類: 消化道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1
嬰兒消化問題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幽門螺杆菌感染、乳糖不耐受、先天性巨結腸等。常見症狀包括嘔吐、胃食道逆流、拉肚子以及便秘。針對這些情況,建議進行針對性的治療,並且在必要時需及時就醫。

嬰兒消化問題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幽門螺杆菌感染、乳糖不耐受、先天性巨結腸等。常見症狀包括嘔吐、胃食道逆流、拉肚子以及便秘。針對這些情況,建議進行針對性的治療,並且在必要時需及時就醫。

嬰兒消化問題可能導致哪些嬰兒嘔吐?

嬰兒消化問題可能導致的嘔吐可能與幽門螺杆菌感染、乳糖不耐受、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胃食道逆流、先天性巨結腸等病因有關。這些病因可能導致不同的症狀和體徵,因此在治療上也有所不同。如果嬰兒出現持續或頻繁的嘔吐,應儘快就醫以確定確切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幽門螺杆菌感染

幽門螺杆菌感染會導致胃黏膜發炎和傷害,影響食物透過胃部的速度,進而引起嘔吐。根除幽門螺杆菌感染通常採用三聯療法或四聯療法,包括抗生素如克拉黴素(Clarithromycin)、阿莫西林(Amoxicillin)等聯合使用。

乳糖不耐受

由於小腸粘膜傷害導致乳糖酶缺乏,無法完全分解母乳或配方奶中的乳糖,從而引起腹瀉、腹脹和嘔吐等症狀。輕至中度乳糖不耐受可透過調整飲食,減少含乳糖食物攝入量來緩解。嚴重者可遵醫囑使用無乳糖配方奶粉或補充乳糖酶製劑。

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

由於幽門肌層增生肥厚而引起的機械性阻塞,使胃內容物排出困難,當胃內壓力增高時就會出現嘔吐的症狀。主要透過手術治療的方式進行干預,如經腹腔鏡下幽門環肌切開術。

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是由於食道下括約肌功能障礙或胃排空延遲導致胃內容物逆流入食道,刺激食道黏膜引起發炎反應,進而引發嘔吐。患兒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促胃腸動力藥,如多普利杜(Domperidone)、摩舒胃清(Mosapride)等促進胃排空,以及抑制胃酸分泌藥物,如奧美拉唑(Omeprazole)、泮托拉唑(Pantoprazole)等降低胃酸水平。

先天性巨結腸

先天性巨結腸是一種遺傳性疾病,由於神經節細胞缺如導致腸道蠕動減弱或消失,近端腸管因為過度擴張而形成巨結腸,遠端腸管則因為蠕動增強而頻繁收縮,這使得食物在腸道中停留時間過長,容易引起噁心、嘔吐等症狀。患兒需要及時就醫,在專業醫生的操作下進行手術治療,如Hartmann術、Soave術等。

針對嬰兒消化問題引起的嘔吐,家長應注意觀察孩子是否有其他消化道症狀,如腹瀉、便秘等,並定期帶孩子進行體檢和相關檢查,例如血常規、便常規、幽門螺杆菌檢測、乳糖不耐受測試等,以評估孩子的健康狀況並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

嬰兒胃食道逆流屬於什麼型別的消化問題?

嬰兒胃食道逆流通常是指乳汁或食物經賁門括約肌流入食道下端,再返流回口腔的現象。該現象屬於消化系統疾病中的胃腸功能紊亂。

病因方面

胃食道逆流可能與先天性幽門肥厚、賁門括約肌發育不全有關;也可能是因為餵養不當導致吞入大量空氣引起。先天性幽門肥厚是由於幽門肌肉層增生肥厚所致,使幽門管腔狹窄而出現阻塞症狀。賁門括約肌發育不全是由於胚胎時期腹側中胚層在形成膈肌時發生缺陷所引起的結構異常。

臨床表現

典型表現為反覆發作的上腹部疼痛、嘔吐和體重減輕等症狀。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燒心感、脹氣等不適症狀。這些症狀大多發生在進食後半小時至兩小時內,並且會在躺下或彎腰時加重。

實驗室檢查

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血常規、便常規及潛血試驗來評估是否存在感染跡象以及貧血情況。通過觀察白血球計數是否增高、紅血球計數是否減少可以判斷是否有發炎存在;同時還可以根據大便顏色及形態學特徵初步判斷是否存在出血傾向。

影像學檢查

常用的影像學檢查包括超音波掃描、X光片檢查以及內視鏡檢查等。其中超音波掃描可用於評估胃腸道結構是否正常;X光片可顯示胸部和上腹部的情況;內視鏡則可以直接觀察到食道內部病變情況。

診斷標準

診斷胃食道逆流主要依靠臨床症狀及相關檢查結果綜合分析得出結論。典型的臨床表現為胸骨後灼痛、酸液逆流、脹氣等,結合上述相關輔助檢查即可明確診斷。

針對胃食道逆流,家長應注意調整寶寶飲食習慣,少量多餐,避免過度餵養。對於新生兒而言,應特別注意保持正確的哺乳姿勢,以減少胃內容物返流的機會。

嬰兒拉肚子可能是因為哪些嬰兒消化問題?

嬰兒拉肚子可能是由於小兒乳糜瀉、新生兒腸炎、先天性乳糖不耐受、腸道菌群失調或食物過敏等消化問題引起的。這些情況可能導致腸道吸收功能受損或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善,從而引起腹瀉。針對不同的病因,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診斷前應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

小兒乳糜瀉

小兒乳糜瀉是由遺傳易感個體對麩質敏感性所導致的小腸黏膜傷害。傷害後小腸絨毛萎縮、減少,影響營養物質吸收,進而出現腹瀉。輕至中度乳糜瀉患兒可遵醫囑口服葡萄糖酸鋅(Zinc)進行補鋅治療。

新生兒腸炎

新生兒腸炎是由於感染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引起的腸道發炎反應,這些病原體會刺激腸道產生過多的液體和發炎介質,從而引起腹瀉。對於由輪狀病毒感染所致者,可遵照醫生的意見給予使用舒腹達(Diosmectite)止瀉處理。

先天性乳糖不耐受

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是由於乳糖酶缺乏導致無法分解母乳或配方奶粉中的乳糖,使乳糖進入大腸被腸道細菌發酵產氣,引起腹脹、腹瀉等症狀。若為先天性乳糖不耐受導致的腹瀉,則需要及時就醫並遵循醫師意見調整飲食結構以減輕不適症狀。

腸道菌群失調

腸道菌群失調是指正常存在於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群落平衡遭到破壞,可能導致消化功能紊亂,進而引發腹瀉。可透過服用雙歧桿菌、等益生菌製劑來調節腸道微生態環境。

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時身體免疫系統錯誤地將某些食物蛋白當作有害物質而發起攻擊,導致身體釋放組胺和其他化學物質,引起血管擴張和組織水腫,進而誘發腹瀉。針對牛奶蛋白過敏的情況,可以考慮使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遊離氨基酸配方粉替代普通配方奶。

建議密切觀察寶寶的大便次數和顏色變化,必要時進行糞便常規和培養以排除感染因素。同時,應確保寶寶攝取足夠的水分以防脫水,提倡母乳餵養並對輔食新增提供適當的指導。

嬰兒便秘

嬰兒便秘可表現為排便次數減少、糞便乾結、排便困難。

嬰兒便秘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飲食結構不當、水分攝入不足、遺傳因素以及某些疾病狀態。這些因素可能導致腸道運動減慢,從而影響排便頻率和品質。

如果嬰兒出生後長時間不排便或出現腹脹、嘔吐等症狀時,需警惕先天性巨結腸症等消化道梗阻性疾病的可能性。

在關注嬰兒便秘的同時,應確保其攝取足夠的水分,並根據醫囑調整配方奶或其他食品,以促進正常排便。

緩解消化問題的 3 種方法

緩和消化問題可以考慮飲食調整、益生菌補充、消化酶製劑等方法。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或者加重,應儘快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飲食調整

透過減少攝入可能引起不適的食物,如辛辣、油膩或含糖量高的食物,以及增加高纖維食品的攝入來實現。特定食物可能會加劇消化不良的症狀,而高纖維可促進腸道健康,有助於改善消化功能。

益生菌補充

透過口服益生菌製品,如優酪乳、發酵飲料或膠囊形式的益生菌補充劑,來增加體內有益菌群的數量。平衡腸道微生物群落,提高消化系統效率,從而減輕腹瀉、便秘等問題。選擇含有多種菌株且適合個體狀況的產品是必要的。

消化酶製劑

透過口服含有各種消化酶的藥物或保健品,在食物進入胃部時幫助分解大分子物質。補充外源性消化酶可以幫助彌補自身分泌不足導致的消化問題。選購產品時需注意其適應症及可能的副作用。

除了上述建議外,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規律進餐,避免暴飲暴食,以免加重胃腸負擔。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者出現新的嚴重症狀,應及時就醫以便獲得專業的評估和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