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核細胞性白血病:症狀、病因、診斷、治療、預後

分類: 血液疾病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29
單核細胞性白血病是一種血液系統的惡性疾病,症狀包括乏力、感染性發燒、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及貧血。其病因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遺傳、感染、化學物質暴露或放射線照射。診治需就醫,並透過一系列檢查如血常規、骨髓活檢以確診。治療選擇包括聯合化療、標靶治療、骨髓移植、免疫療法和幹細胞移植。

單核細胞性白血病是一種血液系統的惡性疾病,症狀包括乏力、感染性發燒、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及貧血。其病因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遺傳、感染、化學物質暴露或放射線照射。診治需就醫,並透過一系列檢查如血常規、骨髓活檢以確診。治療選擇包括聯合化療、標靶治療、骨髓移植、免疫療法和幹細胞移植。

單核細胞性白血病的症狀

單核細胞性白血病的症狀可能包括乏力、感染性發燒、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以及貧血。由於該疾病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建議患者及時前往血液科進行診治。

乏力

單核細胞異常增生時會釋放出多種細胞因子和發炎介質,這些物質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導致患者出現乏力的現象。乏力是一種主觀感受,通常描述為身體虛弱、缺乏精力。

感染性發燒

由於免疫系統受到抑制,無法有效抵禦病原體入侵,易發生感染並伴隨發燒現象。感染性發燒可能由細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常伴有高燒不退、寒顫等症狀。

肝脾腫大

當單核細胞在肝臟和脾臟中過度增殖時,會導致這兩個器官體積增大。這是因為單核細胞在這些組織中的浸潤和增生。肝脾腫大可能導致腹部不適、壓痛感等臨床表現。

淋巴結腫大

單核細胞在體內無序增殖後可能會向周圍擴散,進而刺激區域性淋巴結使其出現病變反應,表現為淋巴結腫大的情況。腫大的淋巴結通常質地較硬,移動性好,且大小不一。

貧血

單核細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受損,紅血球產生減少,導致貧血的發生。貧血可引起頭暈、心悸、面色蒼白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出現呼吸困難。

針對單核細胞性白血病,可以進行全血細胞計數、骨髓活檢以及流式細胞術等相關檢查以確診。治療措施包括化療、標靶治療或幹細胞移植。患者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接觸可能誘發感染的因素,如人群密集場所,同時注意營養均衡,保證充足休息,以支援身體對抗疾病。

單核細胞性白血病的病因

單核細胞性白血病的病因可能與遺傳因素、病毒感染、化學物質暴露、放射線照射以及骨髓造血功能異常有關。

遺傳因素

某些基因突變或遺傳疾病如範可尼貧血,可能導致細胞分化障礙和增殖失控,從而增加患單核細胞性白血病的風險。這些患者通常有家族史,易感性更高。

病毒感染

慢性病毒感染,如B型肝炎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等,可透過持續刺激身體免疫系統而促進惡性轉化,並誘導細胞過度增生。感染者的症狀包括乏力、發燒、淋巴結腫大等,血液檢查顯示白血球計數增高且以單核細胞為主。

化學物質暴露

長期接觸苯及其衍生物、甲醛等化學物質會傷害造血幹細胞DNA結構穩定性,引起染色體畸變,進而誘發單核細胞性白血病的發生。常見於從事石油化工、印刷等行業人員中,臨床表現為牙齦出血、皮膚瘀斑等症狀,實驗室檢查可見全血細胞減少及胸片示肺浸潤陰影。

放射線照射

電離輻射如X射線、伽馬射線等可導致DNA雙鏈斷裂修復機制受損,引發基因組不穩定性和突變積累效應,是急性白血病的重要誘因之一。接受過量放射線曝露的人群容易在數年後發生白血球增多症,典型表現包括乏力、頭暈、心悸等。

骨髓造血功能異常

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組織纖維化,影響了正常造血微環境和造血幹細胞的功能,最終導致白血病的發生。該病多見於老年人,主要累及髓外器官,伴隨脾臟腫大、貧血等症狀,可透過骨髓活檢進行確診。

建議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尤其是對於存在上述危險因素的人群,以便早期發現並干預相關問題。此外還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放射線照射,如有必要需做好防護措施。

單核細胞性白血病需要看醫生嗎?

單核細胞性白血病需要看醫生。

單核細胞性白血病是骨髓中單核細胞惡性克隆性增生的一種血液系統疾病,病情發展迅速,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危及生命。

此外,如果患者出現貧血、出血傾向等症狀時,也應及時就醫。

建議定期監測血象變化,以便早期發現異常,同時避免接觸放射線及化學毒物,以減少患白血病的風險。

單核細胞性白血病怎麼檢查?

單核細胞性白血病的診斷通常需要進行血常規、骨髓活檢、細胞遺傳學分析、流式細胞術以及熒光原位雜交等檢查。這些檢查結果若有異常,建議及時就醫以進一步評估病情並接受適當治療。

血常規

通過觀察血液中的白血球計數、分類和比例來初步判斷是否存在單核細胞性白血病。採集靜脈血樣,在無菌條件下離心分離紅血球,檢測白血球數量及各類別百分比。

骨髓活檢

骨髓活檢用於評估造血功能異常或腫瘤性疾病如單核細胞性白血病的情況。醫生從髂後上棘等部位取一小塊骨髓組織進行顯微鏡下觀察與分析。

細胞遺傳學分析

細胞遺傳學分析可揭示染色體結構和數量改變,幫助診斷單核細胞性白血病及其亞型。獲取並培養患者的外周血或骨髓細胞,使用特殊技術如G顯帶技術分析染色體異常。

流式細胞術

流式細胞術透過檢測白血病細胞表面標志物表達情況輔助診斷單核細胞性白血病。將一定量的全血標本直接注入儀器中,利用激光束激發熒光標記抗體發射出熒光訊號,進而計算白血病細胞的比例。

熒光原位雜交

FISH透過檢測特定基因區域的數量變化協助診斷單核細胞性白血病。取小部分骨髓樣本,在顯微鏡下對細胞核內的DNA進行特殊染色,以確定是否存在特定基因重排。

上述各項檢查均需空腹進行,但除血常規外,其他檢查可能需要提前預約。建議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影響骨髓活檢結果,並保持良好心態,以免心理壓力引起內分泌失調,導致免疫系統失調,影響檢查結果準確性。

單核細胞性白血病的治療

單核細胞性白血病的治療可以考慮聯合化療、標靶治療、骨髓移植、免疫療法和幹細胞移植等方法。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立即就醫以評估病情並接受適當治療。

聯合化療

聯合化療是透過使用兩種或更多種藥物來殺死癌細胞的方法,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化學藥物組合後開始治療。此方法能有效提高殺滅癌細胞的能力,緩解病情發展,因為單核細胞性白血病是由大量不成熟單核細胞惡性增殖引起的血液系統疾病,而聯合化療可增強對癌細胞的殺傷力。

標靶治療

標靶治療需依據患者基因檢測結果選用相應靶點抑制劑,並按醫囑定期服用直至療程結束。該策略旨在精確打擊特定分子異常所致之腫瘤生長;對於存在相應驅動基因突變者,其能夠顯著改善預後。

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通常作為最後手段,在嚴格無菌條件下從供體處獲取健康骨髓並植入患者體內重建造血功能。該技術適用於多種血液系統疾病,包括單核細胞性白血病,因為它可以直接補充缺失的造血幹細胞,恢復正常的造血功能。

免疫療法

免疫療法透過啟用身體自身免疫系統對抗癌症,可能包括單克隆抗體、CAR-T細胞治療等方式。該方法適合某些難治性病例,因為單核細胞性白血病有時難以用傳統化療控制,此時可考慮應用新型治療方法如免疫調節劑來輔助治療。

幹細胞移植

幹細胞移植涉及採集健康捐獻者的造血幹細胞並在無菌條件下將其注入患者體內以建立新的血液產生過程。該策略針對無法透過常規方式治療且存在高風險復發或進展較快的單核細胞性白血病患者有益,因為新環境可能會幫助穩定病情。

在接受單核細胞性白血病治療期間,患者應保持良好的營養狀態,均衡飲食,保證充足的蛋白質攝入,如魚肉、牛奶等,有助於支援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