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臟衰竭:症狀、病因、治療、檢查及看醫生

分類: 心臟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29
充血性心臟衰竭的症狀包括呼吸困難、疲勞、水腫、肝臟腫大以及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該疾病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如心肌傷害、心瓣膜病變、高血壓、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或心律不整。患者應及時就醫,並接受心電圖、胸部X光片、超音波心動圖、血液生化檢查及肺功能測試等專業評估。治療方案因人而異,通常包括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感受器阻滯劑、心臟衰竭專用藥、心臟再同步化治療等非特異性管理策略。

充血性心臟衰竭的症狀包括呼吸困難、疲勞、水腫、肝臟腫大以及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該疾病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如心肌傷害、心瓣膜病變、高血壓、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或心律不整。患者應及時就醫,並接受心電圖、胸部X光片、超音波心動圖、血液生化檢查及肺功能測試等專業評估。治療方案因人而異,通常包括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感受器阻滯劑、心臟衰竭專用藥、心臟再同步化治療等非特異性管理策略。

充血性心臟衰竭的症狀

充血性心臟衰竭的症狀包括呼吸困難、疲勞、水腫、肝臟腫大以及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應儘快就醫以評估心功能狀態並接受適當治療。

呼吸困難

由於心臟衰竭導致肺部淤血和液體積聚,使患者感到呼吸不暢。主要表現為活動後出現氣促,嚴重時可有靜息狀態下呼吸困難。

疲勞

當心臟泵血功能下降時,身體各組織器官供氧不足,從而引發疲勞感。這種疲勞可能隨著日常活動而加重,休息後無法緩解。

水腫

充血性心臟衰竭會引起體液瀦留,導致水腫發生。水腫通常首先出現在下肢,逐漸向上蔓延至全身。

肝臟腫大

充血性心臟衰竭會導致靜脈迴流受阻,血液中的水分會滲入到腹腔和皮下組織中,進而引起肝臟腫大。肝臟腫大的程度因個體差異而異,一般可透過觸診腹部來發現。

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

夜間睡眠時迷走神經興奮性增高,交感神經活性降低,血管收縮減弱,周邊阻力下降,血壓降低。此時左心室負荷增加,容易誘發心臟衰竭,出現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的情況。多在晚上睡覺時突然發作,伴有窒息感和咳嗽。

針對充血性心臟衰竭的症狀,可以進行超音波心動圖、胸部X光檢查等以評估心臟結構和功能。治療措施包括藥物治療如利尿劑螺內酯(Spironolactone)、β-感受器拮抗劑舒壓寧(Metoprolol)等,重症情況下可能需要機械循環支援或心臟移植。患者應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健康飲食,限制鈉鹽攝入,以減輕心臟負擔。

充血性心臟衰竭的病因

充血性心臟衰竭可能由心肌傷害、心瓣膜病變、高血壓、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心律不整等病因引起,治療需針對具體原因進行。患者應儘快就醫以評估病情並接受適當治療。

心肌傷害

心肌傷害導致心肌收縮力下降,心室泵血功能受損,血液循環至右心房增多,進而引起右心室擴大和肺循環高壓。嚴重時可出現呼吸困難、水腫等症狀。心肌傷害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等改善心肌代謝藥物進行治療。

心瓣膜病變

心瓣膜病變如狹窄或逆流會影響心臟血液流動,增加左心室的工作負荷,久而久之會導致心肌肥厚和心腔擴張,進一步發展為充血性心臟衰竭。典型表現為活動後氣促、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等。對於瓣膜疾病的治療,可以考慮行瓣膜修復或置換手術,例如二尖瓣球囊擴張術、主動脈瓣置換術等。

高血壓

長期未控制的高血壓可使心臟負荷增加,導致心肌細胞壓力負荷過重,心肌纖維化,從而影響心臟的功能,最終導致充血性心臟衰竭的發生。常見症狀包括頭痛、眩暈、視力模糊等。患者需要遵醫囑服用降壓藥來控制血壓,如硝苯地平(Nifedipine)、卡托普利(Captopril)等。

冠狀動脈粥狀硬化

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可能導致心肌供血不足,誘發心絞痛,若病情持續進展,可能會引起心肌梗塞,當大面積心肌梗塞後,會出現急性心臟衰竭。典型表現為胸骨後疼痛、胸悶、呼吸困難等。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口服抗凝藥物預防血栓形成,常用藥物有阿斯匹靈(Aspirin)、克隆皮得格(Clopidogrel)等。

心律不整

快速性心律不整會引起心排血量急劇增加,導致心臟負荷加重,長期如此就會引起心臟衰竭。主要表現為心跳加快、心悸、頭暈、乏力等。如果確診為快速性心律不整,通常採用射頻消融術進行根治,透過導管將射頻電流送達異常的心臟組織,破壞並去除病灶。

建議定期監測體重變化,以評估水腫狀況;同時應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充足休息,有助於減輕心臟負擔。

充血性心臟衰竭需要看醫生嗎?

充血性心臟衰竭需要看醫生。

充血性心臟衰竭是由心臟結構或功能異常導致的心臟泵血能力下降,引起液體在身體內積聚的一種疾病。該疾病的病因較多,包括心肌梗塞、瓣膜病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心臟負荷增加,進而引發充血性心臟衰竭。由於充血性心臟衰竭會導致血液循環障礙,嚴重時甚至會引起生命危險,因此需要及時就醫以評估病情並接受適當治療。

患者可能因感染性心內膜炎、高血壓等疾病發展為充血性心臟衰竭,此類患者也需要積極就醫。

建議定期監測血壓和體重,避免過度勞累以及攝入高鹽飲食,以預防充血性心臟衰竭的發生。

充血性心臟衰竭怎麼檢查?

充血性心臟衰竭可以透過心電圖、胸部X光片、超音波心動圖、血液生化檢查、肺功能測試等醫學檢查進行診斷。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心電圖

心電圖能夠顯示心臟電信號傳導情況,有助於診斷是否存在心律不整或心肌傷害。透過連線在身體上的導聯記錄心臟活動,通常幾分鐘內完成。

胸部X光片

胸部X光片可以評估心臟大小和形狀以及肺部狀況,幫助發現是否有因充血性心臟衰竭引起的心臟擴大或肺水腫。立位拍攝以顯示心臟位置關係至肋骨及脊椎。需注意的是,在檢查過程中應避免咳嗽、深呼吸等動作,以免影響影象品質。

超音波心動圖

超音波心動圖是一種無輻射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可提供有關心臟結構和功能的重要資訊。醫生會使用高頻聲波掃描患者的胸腔內部結構,通常需要約30分鐘。

血液生化檢查

血液生化檢查包括電解質分析、肝腎功能檢測等專案,以評估全身健康狀態並排除潛在疾病因素。抽血取樣後送至實驗室進行分析,結果通常需等待數小時才能獲得。

肺功能測試

肺功能測試用於測量肺容量和氣體交換能力,有助於識別呼吸系統異常。患者透過特定儀器進行一系列呼吸練習,整個過程可能需要15-30分鐘。

以上各項檢查均應在空腹狀態下進行,且建議提前預約,以便及時獲取準確的結果。

充血性心臟衰竭的治療

充血性心臟衰竭的治療可以採用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感受器阻滯劑、心臟衰竭專用藥、心臟再同步化治療等方法。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或者惡化,應立即就醫。

利尿劑

利尿劑透過促進體內鈉離子和水分排洩來減少液體瀦留,如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螺內酯(Spironolactone)等。該藥物有助於緩解充血性心臟衰竭患者的水腫和其他液體瀦留相關症狀,改善血液循環,降低心臟負荷。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Captopril)、益壓穩(Enalapril)等,透過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發揮作用。這類藥物具有降血壓、改善心肌重構的作用機制,對控制充血性心臟衰竭患者的心臟負荷及預後有益。

β-感受器阻滯劑

β-感受器阻滯劑,如舒壓寧(Metoprolol)、康肯膜衣錠(Bisoprolol)等,按醫囑口服以減緩心率並降低血壓。這些藥物能夠降低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從而減輕心臟的工作負擔,適用於治療充血性心臟衰竭引起的快速心律不整。

心臟衰竭專用藥

心臟衰竭專用藥包括硝化甘油(NTG)、單硝異山梨酯(Isosorbide mononitrate)片等,需按照醫生指導使用。此類藥物能擴張周邊動脈血管,降低心臟後負荷,增加冠脈血流,提高心室舒張功能,改善充血性心臟衰竭的症狀。

心臟再同步化治療

心臟再同步化治療是一種介入手術,在區域性麻醉下將三個電極植入患者胸部對應位置,由專業醫師操作完成。此方法利用電流刺激不同部位的心肌細胞同步收縮,改善心室收縮協調性,適用於治療充血性心臟衰竭引起的心臟各腔室收縮不一致。

建議定期監測體重變化,因為充血性心臟衰竭患者可能因液體瀦留而出現體重迅速增加。同時,應遵循醫囑調整飲食結構,限制鈉鹽攝入,以預防和管理水腫。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