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創傷:症狀、病因、看醫生、檢查、治療

分類: 心理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29
心理創傷可能導致多種症狀,如情緒麻木、迴避、既視感、焦慮和睡眠問題。其成因多樣,例如童年虐待、自然災害、事故、戰爭或嚴重喪失。治療需在醫療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可能涉及心理問卷、臨床訪談、醫學檢查及各種診斷工具。非藥物干預措施,如認知行為療法、眼動脫敏再處理、敘事療法、正念療法,在應對心理創傷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心理創傷可能導致多種症狀,如情緒麻木、迴避、既視感、焦慮和睡眠問題。其成因多樣,例如童年虐待、自然災害、事故、戰爭或嚴重喪失。治療需在醫療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可能涉及心理問卷、臨床訪談、醫學檢查及各種診斷工具。非藥物干預措施,如認知行為療法、眼動脫敏再處理、敘事療法、正念療法,在應對心理創傷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心理創傷的症狀

心理創傷的症狀包括情緒麻木或失去興趣、迴避相關的人或事、反覆的既視感或噩夢、過度警覺或焦慮以及睡眠障礙。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影響日常生活,建議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或精神科醫生的幫助。

情緒麻木或失去興趣

心理創傷後患者會出現持續性的負性情感體驗,如憤怒、絕望等,這些情感會抑制個體的情緒表達。這種症狀通常表現在個體對於曾經遭受的心理創傷的記憶和感受上,可能伴隨著強烈的悲傷、憤怒或其他負面情緒。

迴避相關的人或事

心理創傷會導致個體對特定的情境或人物產生迴避反應,以減少再次受到傷害的可能性。這可能表現為避免談論相關的話題、遠離某些地方或者不願意與曾經熟悉的人交往。

反覆的既視感或噩夢

心理創傷可能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對創傷事件的記憶異常啟用,進而導致個體經歷到與創傷事件相似的感受。這些感受可能透過夢境或既視感來訪,使個體感到痛苦不堪。

過度警覺或焦慮

心理創傷會引起大腦杏仁核的過度活化,杏仁核是負責恐懼和壓力反應的核心結構。這使得個體更容易處於高度警覺狀態。這種狀態可能伴隨有易怒、緊張不安等症狀,在日常生活中尤為明顯。

睡眠障礙

心理創傷可能會擾亂正常的睡眠模式,導致失眠或過度睡眠等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源於創傷後的情感壓力以及對夜晚安靜環境的敏感度增加。

針對心理創傷的症狀,建議進行心理諮詢或心理評估,以明確診斷並制定相應治療方案。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包括認知行為療法、眼動脫敏再處理技術等。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有助於改善睡眠障礙。

心理創傷的病因

心理創傷可能是由童年期虐待經歷、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戰爭經歷或嚴重喪失等引起的,治療應考慮這些特定原因。面對這種情況,建議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以獲得適當的評估和治療方案。

童年期虐待經歷

童年期虐待經歷會導致個體對自身價值產生否定和自我貶低的認知,進而影響其成年後的人格發展。這可能導致個體出現社交障礙、情緒不穩定等問題。對於此類患者,可以考慮認知行為療法等心理治療方法來幫助他們重構負面思維模式。

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可能造成生命財產損失,導致個體感到無助和恐懼,長期處於應激狀態中。這可能會增加患上憂鬱症、焦慮症的風險。針對這種情況,可以採用眼動脫敏再處理技術等方法來減輕患者的創傷後壓力反應。

事故災難

事故災難會造成身體上的傷害或殘疾,甚至可能導致親人離世,給個體帶來極大的身心痛苦。這些事件可能導致個體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憂鬱等問題。對於這類患者,可以嘗試使用暴露療法等方法來幫助他們面對並克服內心的恐懼和迴避傾向。

戰爭經歷

戰爭經歷中的暴力和死亡會給個體留下深刻的心理陰影,使其難以從過去的創傷中恢復過來。這可能導致個體出現失眠、噩夢等症狀。對此類患者,可以嘗試使用催眠治療法等方法來幫助他們深入探索潛意識中的衝突和壓力源。

嚴重喪失

嚴重喪失如親人離世、失業等情況會使個體失去生活中的重要支撐,陷入極度悲傷和絕望之中。這種強烈的失落感可能導致個體出現情感麻木、食慾不振等問題。對於這類患者,可以透過支持性心理諮詢等方式提供情感上的支援和理解,幫助他們重建生活的信心和目標。

建議患者定期進行心理諮詢以監測心理健康狀況,必要時可遵醫囑服用抗憂鬱藥或抗焦慮藥物進行治療,如舍曲林(Sertraline)、帕羅西汀(Paroxetine)等。

心理創傷需要看醫生嗎?

心理創傷需要看醫生。

心理創傷後,個體可能會經歷複雜的情緒反應、記憶重現以及對日常活動的回避行為。這些症狀可能源於大腦皮層功能異常導致的信息處理障礙。

如果患者出現嚴重的情緒低落、睡眠障礙或自殺念頭等現象,則應立即尋求專業精神科醫師的幫助。

面對心理創傷,應關注自身心理健康狀態,必要時及時就醫,並接受適當的治療。

心理創傷怎麼檢查?

心理創傷可以透過心理評估問卷、臨床訪談來評估,也可以藉助腦電圖、眼動追蹤和睡眠研究等方法進行診斷。如果症狀持續或影響日常生活,建議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

心理評估問卷

透過標準化的心理評估問卷可以量化個體對特定事件或經歷的心理反應。患者通常會在安靜環境中填寫一份包含開放性和封閉性問題的心理評估問卷。

臨床訪談

臨床訪談涉及與受試者面對面交流以獲取關於其心理創傷的第一手資訊。訪談過程可能包括開放式提問、深入挖掘細節並觀察非語言行為模式。

腦電圖

腦電圖可記錄大腦活動異常情況,輔助診斷是否存在相關後遺症。在安靜環境下連線傳感器至頭皮,記錄一段時間內產生的電信號。

眼動追蹤

眼動追蹤能夠分析人在接受心理刺激時的眼球運動軌跡,判斷是否出現回避行為。使用專業裝置跟蹤個體在觀看特定視覺刺激時的眼球移動模式。

睡眠研究

睡眠研究旨在評估個體因心理創傷而引起的失眠或其他睡眠障礙。通常採用多導聯睡眠描記術,在夜間監測患者的腦電波和其他生理指標。

以上各項檢查均需在專業醫療機構由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執行。在接受這些檢查之前,應避免過度討論相關心理創傷事件,以免影響結果準確性。

心理創傷的治療

心理創傷的治療可以考慮認知行為療法、眼動脫敏與再加工療法、敘事療法、正念療法等方法。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或者加重,應儘快尋求專業幫助。

認知行為療法

認知行為療法透過讓患者識別並改變不健康的思維模式來緩解其負面情緒,通常由訓練有素的心理健康專業人員指導。此方法有助於個體認識錯誤觀念,並用更健康的想法替代,從而減少因心理創傷導致的情緒困擾。

眼動脫敏與再加工療法

眼動脫敏與再加工療法是一種將眼動技術與想象相結合的心理治療方法,在臨床環境中由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士引導個體進行一系列眼部運動同時重新體驗過去事件。該方法旨在利用大腦處理視覺資訊時的特性來減輕記憶相關情感負荷;透過反覆呈現相關場景至患者面前,並同步進行左右掃視式眼球活動可幫助其從原始應激狀態中解脫出來。

敘事療法

敘事療法側重於傾聽、理解並構建個體生命故事中的積極元素,鼓勵他們發掘自身力量並透過講故事的方式面對挑戰。這種方法認為每個人都有內在的資源可以幫助自己走出困境,關鍵在於如何挖掘並運用這些資源。對於存在心理創傷者而言,透過分享自己的經歷並從中汲取經驗教訓,有助於重建自信和自尊心。

正念療法

正念療法涉及教導個體專注於當下時刻及其感受,培養對思想和情緒的非評判性接受能力。這種做法有助於個體從心理創傷造成的持續壓力狀態中脫離出來,並學會放鬆身心;它提供了一種工具,使人們能夠觀察而不是被消極想法淹沒。

在處理心理創傷時,社會支援也很重要。建議患者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如精神分析治療或團體治療,以促進情感表達和建立信任關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