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由於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壓等因素導致的,與遺傳有關。該病可透過眼底檢查等診斷,並表現為視力模糊等症狀。治療措施包括控制血糖和血壓、雷射治療以及藥物注射等。預防需注意生活方式干預及定期眼科檢查。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形成原因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形成可能與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腎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有關,也受遺傳因素的影響。該疾病可能導致視力減退,因此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治療。
血糖控制不佳
高血糖導致微血管病變,影響視網膜的血液供應和氧氣交換,從而引起眼底血管異常。透過定期監測血糖水平並遵循醫囑調整飲食和藥物治療來控制血糖是關鍵。
糖尿病腎病
腎臟疾病可能導致體內廢物積聚,這些物質可能會影響眼睛中的液體平衡,進而引發眼部併發症。管理腎臟疾病的綜合治療包括控制血糖、血壓和血脂,並根據病情需要進行透析或移植手術。
高血壓
持續升高的血壓會增加眼內壓力,進一步損害視網膜血管,加劇出血、水腫等病變程度。生活方式干預如低鹽飲食、適量運動以及必要時服用降壓藥可有效控制血壓。
高血脂
血脂增高會導致血流變慢,易形成血栓,堵塞視網膜血管,造成缺氧缺血,誘發新生血管形成。他汀類藥物如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改善微循環,延緩病變進展。
遺傳因素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與基因突變有關,可導致個體更容易發展為該疾病。對於有家族史者,應加強血糖監測及眼科檢查頻率,以早期發現並干預病情。
患者應避免長時間盯著螢幕,每小時休息5-10分鐘,眺望遠方,以減少視覺疲勞。建議定期進行全身健康評估,包括空腹血糖檢測、糖化血紅素水平測定以及眼科專項檢查,以早期發現並處理相關問題。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檢查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檢查通常包括眼底檢查、裂隙燈檢查、視網膜熒光血管造影、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和視野檢查。這些檢查有助於評估眼部受累情況,建議患者在專業的眼科醫生指導下進行。
眼底檢查
眼底檢查是透過裂隙燈顯微鏡放大觀察眼球後部結構,包括視網膜、黃斑等區域,以評估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程度。患者仰臥位,醫生使用裂隙燈光束照亮患者的眼底,並用專業儀器進行拍攝或直接觀察異常情況。
裂隙燈檢查
裂隙燈檢查用於評估角膜、結膜和前房的結構和功能是否正常,有助於診斷糖尿病引起的角膜及水晶體渾濁等問題。患者坐於裂隙燈前,按照指示調整頭部位置,然後醫生會依次對患者的角膜、結膜和前房進行詳細檢查。
視網膜熒光血管造影
視網膜熒光血管造影能夠顯示眼部血管的血流狀態,幫助發現微血管瘤、出血點等異常,進一步確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存在與範圍。在注射熒光染料後,利用特定裝置記錄眼睛前後兩次曝光下的影象變化,分析血管壁滲漏情況。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可提供關於視網膜各層結構完整性的資訊,對於監測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變薄或脫離等情況至關重要。OCT掃描器放置於患者眼前,根據操作員指令自動圍繞眼球旋轉並採集資料,生成相應影象報告。
視野檢查
視野檢查旨在確定是否存在盲點或其他視力損失模式,協助識別由高血糖導致的周邊視野缺損。患者固定注視正中目標,在指示下移動手指以測試周圍視覺響應;醫師解讀結果並與既往記錄比較。
上述各項檢查均需在無痛狀態下完成,但須告知醫生任何可能影響檢測結果的藥物使用情況。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症狀表現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症狀表現為視力模糊、眼底出血、飛蚊症、黃斑水腫、視野缺損等,可能表明眼部併發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視力模糊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由於血糖水平長期過高,導致眼底微血管受損、出血或滲出物增多。這些病理變化使得光線無法正常地被聚焦在視網膜上,從而引起視力模糊。主要影響黃斑區和視盤周圍區域,這兩個部位對視覺至關重要。
眼底出血
糖尿病引起的高血糖狀態會導致微血管壁變得脆弱,容易破裂出血。當眼底的微小血管發生破裂時,血液會流入玻璃體腔內形成血腫,壓迫視網膜導致眼底出血。眼底出血通常發生在視網膜下或視乳頭附近。
飛蚊症
飛蚊症主要是因為糖尿病導致的眼部血液循環障礙,使玻璃體液化或者出現纖維蛋白凝塊,這些物質漂浮在眼前就會產生飛蚊的感覺。症狀多出現在水晶體後方,即眼睛內部中央區域。
黃斑水腫
如果糖尿病控制不佳,會引起眼部血管擴張和通透性的增加,導致液體積聚在黃斑區,引發黃斑水腫。這會影響清晰度並造成暫時的視力下降。黃斑位於眼底中心,是視覺最敏銳的部分,因此任何傷害都可能導致嚴重的視力問題。
視野缺損
糖尿病可導致視神經供血不足,進而引起視神經病變,導致視野缺損。此外,眼底出血也可能會導致部分視野缺失。視野缺損可能表現為盲點、黑影或其他不規則形狀的陰影。
針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症狀,建議進行眼科檢查,包括裂隙燈檢查、眼底鏡檢查以及視力測試等。治療措施可能包括藥物治療如抗VEGF注射或雷射治療以改善視力。患者應定期監測血糖水平,並遵循醫生的指導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以預防和延緩病情進展。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怎麼治療?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可以採取控制血糖、雷射治療、黃斑下新生血管膜剝除術、眼內注射抗VEGF藥物、玻璃體腔注藥等治療措施。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控制血糖
透過飲食療法、運動療法和藥物治療等手段,將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範圍內。高血糖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主要原因,嚴格控制血糖可以減緩病情進展。
雷射治療
利用特定波長的光束直接作用於異常血管化區域,通常分幾次進行。此措施旨在封閉新生血管,預防進一步視力喪失。適合於存在黃斑水腫或前部缺血區者。
黃斑下新生血管膜剝除術
手術由專業眼科醫生執行,在區域性麻醉下完成;涉及移除位於黃斑區的增生組織。該措施針對重度DME患者,旨在改善中心視力。需考慮個體差異及風險因素。
眼內注射抗VEGF藥物
在門診由醫師操作,採用針頭將藥物注入玻璃體腔內;根據病情需要定期重複。抗VEGF藥物如雷珠單抗能阻斷發炎因子,緩解黃斑水腫。適用於多種類型DME。
玻璃體腔注藥
在醫院由經驗豐富的醫師實施,通常為一系列注射;具體次數取決於病情嚴重程度與反應情況。該方法透過向眼內注入類固醇以減少發炎並穩定視網膜。對於某些型別的DME有效。
在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時,應避免劇烈的眼部活動,以免加重眼部充血和水腫。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如何預防保養?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預防保養需透過血糖控制、血壓管理、定期眼科檢查、飲食調整和生活方式干預等措施來實現。
血糖控制
透過飲食療法和藥物治療,如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降低空腹及餐後高血糖狀態。每日監測血糖水平,並根據結果調整飲食和用藥以維持正常範圍。
血壓管理
透過藥物治療,如利尿劑、β感受器阻滯劑等,降低高血壓對視網膜血管的傷害風險。定期測量血壓並遵循醫囑調整治療方案以保持在理想範圍內。
定期眼科檢查
定期眼科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視網膜病變,便於及時干預和治療。建議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檢查,包括眼底照相和視力測試。
飲食調整
合理膳食結構幫助減輕胰臟負擔,輔助穩定血糖水平。提倡低脂、低鹽、富含膳食纖維且營養均衡的食物攝入,避免暴飲暴食。
生活方式干預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改善整體代謝狀況,減少併發症風險。戒菸限酒、規律運動和充足休息是關鍵要素,需長期堅持。
若出現視力模糊或其他眼部症狀,應儘快就醫以便獲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