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癬:形成原因、檢查、症狀表現、治療、預防保養

分類: 皮膚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29
皮癬的形成原因多樣,包括真菌感染、遺傳因素等。在診斷方面,可以進行皮膚視診和活檢以確定病因。治療方案需根據個體差異制定,可能涉及區域性外用藥膏或口服抗真菌藥物。預防措施主要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個人衛生習慣。

皮癬的形成原因多樣,包括真菌感染、遺傳因素等。在診斷方面,可以進行皮膚視診和活檢以確定病因。治療方案需根據個體差異制定,可能涉及區域性外用藥膏或口服抗真菌藥物。預防措施主要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個人衛生習慣。

皮癬的形成原因

皮癬的形成原因可能有真菌感染、遺傳因素、免疫系統異常、長期使用類固醇、免疫缺陷病等,需根據具體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診斷和治療。

真菌感染

真菌透過直接接觸或間接傳播進入皮膚,利用其細胞壁成分分解角質層中的酯類,引發發炎反應和組織傷害。抗真菌藥物如氟康唑(Fluconazole)、特比奈芬(Terbinafine)可用於治療由真菌引起的皮癬。

遺傳因素

某些基因突變可能導致個體對真菌感染的易感性增加,從而引起皮癬的發生。針對遺傳性皮癬的治療方法包括外用抗真菌藥膏或口服抗真菌藥物。例如,伊曲康唑(Itraconazole)是一種常用的口服抗真菌藥物。

免疫系統異常

免疫系統功能障礙導致身體無法有效抵禦真菌入侵,促進皮癬的發展。調節免疫系統的藥物可能有助於改善病情,如環孢素(Cyclosporin)等。

長期使用類固醇

長期使用類固醇會抑制身體的免疫應答,降低對抗真菌的能力,增加患皮癬的風險。減少類固醇用量或改用其他非激素類藥物是常見的處理方法,如普特皮軟膏(Protopic ointment)。

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患者的免疫系統受損,無法有效地抵抗真菌感染,從而易於發生皮癬。治療免疫缺陷病的方法包括提高免疫力及控制原發病,如HIV感染者可遵醫囑服用拉米夫定(Lamivudine)進行抗病毒治療。

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與他人共用毛巾、衣物等生活用品,以減少真菌傳播的機會。建議定期進行皮膚檢查,特別是對於有家族史的人群以及存在免疫系統問題者,可以進行真菌培養等相關實驗室檢測來評估病情。

皮癬的檢查

皮癬的檢查通常包括皮膚視診、真菌鏡檢、木燈檢查、皮膚活檢和血常規。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獲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皮膚視診

透過肉眼觀察病變部位的形態、顏色等,初步判斷皮癬的型別和嚴重程度。醫生會仔細檢視患者的皮膚,包括但不限於紅斑、鱗屑、丘疹等症狀。

真菌鏡檢

真菌鏡檢用於檢測是否存在真菌感染,幫助診斷手足癬、股癬等疾病。採集患者受損皮膚表面的樣本,並對其進行顯微鏡下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真菌孢子或菌絲體。

木燈檢查

木燈檢查利用紫外線照射患處,可使某些皮膚病損呈現不同顏色,有助於發現隱匿性皮損。將專用光源對準可疑區域進行掃描,觀察其在紫外線下所呈現的顏色變化。

皮膚活檢

皮膚活檢適用於疑為銀屑病、天皰瘡等疾病的診斷,能夠提供組織學證據。通常選取典型皮損處取一小塊組織送至實驗室分析,可能需要等待數日才能得到結果。

血常規

血常規檢查可以評估身體發炎反應情況,輔助判斷皮癬是否伴有感染。抽取靜脈血樣,在實驗室中測定白血球計數、分類以及嗜酸性粒細胞比例等指標。

上述各項檢查前,應避免使用可能影響結果的藥物或護膚品。同時告知醫生任何已知的過敏史或其他相關健康狀況,以便準確評估病情並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皮癬的症狀表現

皮癬的症狀表現包括鱗屑、瘙癢、脫屑、皮膚乾燥、紅斑等。由於皮癬可能是一種慢性疾病,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和管理。

鱗屑

皮癬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當皮膚受到真菌侵襲時,會導致角質層過度增生,從而形成鱗屑。鱗屑通常出現在頭皮、軀幹或四肢等處,表現為白色或灰色的片狀物附著在受損皮膚上。

瘙癢

由於發炎反應和組織傷害導致神經末梢暴露,刺激周圍感覺神經產生異常放電,進而引起瘙癢感。瘙癢可能發生在任何受累區域,但通常集中在皮損附近,患者會感到強烈的不適和想要搔抓的慾望。

脫屑

皮癬患者的表皮細胞生長週期縮短,過早脫落,導致出現大量角質化細胞從受損皮膚表面剝離。脫屑現象常見於頭皮、手掌或腳底等部位,表現為銀白色或黃色鱗片覆蓋在紅斑或丘疹之上。

皮膚乾燥

該疾病會引起皮膚屏障功能受損,使水分流失加快,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就會出現皮膚乾燥的情況。乾燥的症狀通常出現在受影響區域,如腋窩、腹股溝等褶皺處,可伴有輕微發紅或緊繃感。

紅斑

紅斑是由於發炎細胞浸潤和血管擴張所致,在皮癬的發展過程中,區域性免疫應答會引發發炎反應,導致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紅血球外溢到組織間隙中,形成紅色斑塊。紅斑多位於身體各處,特別是面部、頸部和手腕內側,有時伴隨輕微疼痛或灼熱感。

針對皮癬的症狀,可以進行真菌顯微鏡檢查、真菌培養等確定診斷。治療措施包括使用外用抗真菌藥膏,如黴克頓乳膏(Clotrimazole)、特比萘芬乳膏(Terbinafine)等。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與他人共用毛巾、衣物等生活用品,以減少傳染風險。

皮癬怎麼治療?

皮癬的治療可以採取區域性外用藥膏、口服抗真菌藥物、光療治療、中藥外敷等方法。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區域性外用藥膏

根據皮癬的具體型別和嚴重程度,選擇合適的外用藥物如硫磺軟膏、黴克頓乳膏(Clotrimazole)等,並按醫囑規定頻率塗抹於患處。外用藥物可以直接作用於皮膚病變部位,有效緩解症狀並控制病情發展。不同型別的皮癬需選用相應功效的藥膏以達到最佳效果。

口服抗真菌藥物

患者可遵照醫生處方,在飯後服用伊曲康唑(Itraconazole)、特比奈芬(Terbinafine)片等口服抗真菌藥物治療皮癬。上述藥物能夠抑制真菌細胞壁合成或影響其代謝過程,從而起到抑菌作用。但使用時應注意可能出現的肝功能異常等副作用。

光療治療

光療治療通常在專業醫療機構進行,由經過培訓的醫務人員操作低功率紫外線裝置對受損區域進行曝光。此方法利用特定波長的紫外線破壞引起皮癬的真菌細胞結構;適用於廣泛性或頑固性感染。接受治療期間應遵循醫師指導,保護好未受累皮膚區域。

中藥外敷

選取具有清熱解毒、祛溼止癢功效的中藥材,配製成藥膏或貼劑後外敷於受影響區域。傳統中醫學認為皮癬多因風邪侵襲、溼熱蘊積所致,外敷可以調節體內氣血平衡、促進血液循環。使用前需確保個體對其所選材料無過敏反應。

在治療皮癬的過程中,個人衛生管理也至關重要。避免與他人共用毛巾、衣物等私人物品,保持患處乾燥清潔,以減少傳染風險。

皮癬如何預防保養?

皮癬的預防保養需透過皮膚屏障保護、衣物清潔消毒、避免接觸患處、合理飲食調整、環境溼度控制等措施來實現。

皮膚屏障保護

皮癬患者的皮膚屏障功能受損,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感染。因此需要加強皮膚護理,避免使用刺激性強的化妝品或洗滌劑。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儘量穿著柔軟、透氣性好的衣物,並定期更換內衣褲及床單被罩等貼身用品。

衣物清潔消毒

透過衣物與患處直接接觸,可能導致病原體傳播,加重病情。建議患者及時清洗並消毒衣物,以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

避免接觸患處

由於患處皮膚脆弱,易受細菌汙染而發生二次感染。患者要避免用手抓撓患處,以免引起繼發性感染。

合理飲食調整

合理的飲食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輔助預防疾病的發生。患者平時可適當食用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如奇異果、柳丁等;還可多吃一些高蛋白食物如雞蛋、牛奶等。

環境溼度控制

溼度過低會導致皮膚水分流失過快,過高則幫助真菌繁殖,從而誘發或加重皮癬症狀。可透過加溼器來調節室內溼度,但需注意定期清潔,以免滋生細菌。

若發現疑似皮癬的症狀,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確診並接受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