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黃疸:形成原因、檢查方法、症狀表現、治療方法、預防保養

分類: 健康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29
母乳性黃疸的發生原因包括膽紅素代謝異常、新生兒肝炎等,針對性治療是必需的。該疾病可透過血常規、肝功能檢查、巨球蛋白檢測等進行診斷。典型症狀有皮膚和鞏膜黃染及糞便顏色改變。光照療法、換血治療等方法可用於治療。預防措施主要包括合理餵養、充足睡眠、適當戶外活動以及定期監測新生兒的肝臟功能。

母乳性黃疸的發生原因包括膽紅素代謝異常、新生兒肝炎等,針對性治療是必需的。該疾病可透過血常規、肝功能檢查、巨球蛋白檢測等進行診斷。典型症狀有皮膚和鞏膜黃染及糞便顏色改變。光照療法、換血治療等方法可用於治療。預防措施主要包括合理餵養、充足睡眠、適當戶外活動以及定期監測新生兒的肝臟功能。

母乳性黃疸的形成原因

母乳性黃疸的發生可能與膽紅素代謝異常、新生兒肝炎、先天性溶血病、母乳餵養不足、巨球蛋白血癥等有關,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明確診斷。

膽紅素代謝異常

母乳性黃疸的形成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異常有關,主要是由於肝臟攝取、結合和排洩膽紅素的能力發育不成熟或未完善所導致。可遵醫囑使用肝酶誘導劑進行治療,如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片、水飛薊(Silymarin)等。

新生兒肝炎

新生兒肝炎是引起嬰兒黃疸的一種常見原因,該疾病會導致肝細胞受損,從而影響膽紅素的代謝和排洩,使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升高。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保肝藥物進行治療,如複方甘草合劑液(Compound Glycyrrhizin)、水飛薊(Silymarin)等。

先天性溶血病

如果母親與胎兒之間存在ABO血型不合的情況,則可能導致新生兒發生溶血反應,出現貧血、黃疸等症狀。這種情況下,紅血球破壞增加,產生的膽紅素也相應增多。對於ABO血型不合所致者,可遵照醫生的意見進行光療以降低膽紅素濃度。

母乳餵養不足

若新生兒在出生後僅接受部分母乳餵養,可能會因飢餓而過度進食,進而加重肝臟負擔,造成膽紅素代謝紊亂。針對這種情況,應確保新生兒得到足夠的營養支援,並根據需要調整餵養頻率和量。

巨球蛋白血癥

巨球蛋白血癥是一種漿細胞惡性增殖性疾病,在疾病狀態下,體內會產生大量的免疫球蛋白IgM,這些IgM會與未完全成熟的肝臟細胞上的特異性感受器結合,抑制膽紅素的正常代謝過程,導致膽紅素積聚於血液中。巨球蛋白血癥的治療通常包括化療和標靶治療,例如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注射液、莫須瘤(Rituximab)等。

建議密切監測患兒的皮膚和眼白是否發黃,以及尿液顏色的變化情況。必要時,可以帶孩子到醫院進行血常規檢查、血生化檢查以及超音波檢查,以評估膽紅素水平和其他可能存在的問題。

母乳性黃疸的檢查

母乳性黃疸的檢查通常包括血常規、肝功能檢查、膽紅素水平測定、巨球蛋白檢測和尿液分析。如果嬰兒黃疸持續不退或伴有其他症狀,建議及時就醫以確定是否為母乳性黃疸並獲得適當治療。

血常規

通過觀察白血球、紅血球計數和形態學變化,判斷是否存在感染引起的母乳性黃疸。採集靜脈血液樣本,在無菌條件下離心分離後送檢,通常在取樣後30分鐘內完成檢測。

肝功能檢查

該檢查用於評估肝臟的功能狀態,以確定是否因肝臟問題導致的母乳性黃疸。空腹狀態下抽取血液樣品,並在規定時間內送往實驗室進行分析,結果通常需4-6小時才能得出。

膽紅素水平測定

直接反映體內膽紅素含量,是診斷母乳性黃疸的重要指標之一。透過快速抽血並立即檢測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來完成測試。

巨球蛋白檢測

巨球蛋白升高可能與免疫系統對未結合膽紅素的過度反應有關,有助於瞭解母乳性黃疸的原因。一般採取肘部靜脈穿刺抽取血液樣本,然後將樣品送到實驗室進行分析。

尿液分析

可排除溶血性黃疸和其他可能導致黃疸的疾病。取晨起第一次排尿樣本送到醫院化驗室進行檢驗。

上述各項檢查前,應避免進食高脂食物及飲酒,以免影響血脂和肝功能等專案的準確性。

母乳性黃疸的症狀表現

母乳性黃疸的症狀表現為生後數日出現皮膚和鞏膜黃染、糞便顏色變淺至陶土色、膽紅素水平持續增高超過2周、體重增長緩慢以及嗜睡或餵養困難。

生後數日出現皮膚和鞏膜黃染

母乳中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較高,可使未結合膽紅素再結成複合物,重新被腸道吸收進入肝臟。此時由於新生兒肝細胞發育不成熟,不能攝取、結合更多的未結合膽紅素,因而發生肉眼可見的高膽紅素血癥。通常在出生後的3-5天內開始出現黃染現象。

糞便顏色變淺至陶土色

隨著膽紅素水平的升高,未結合膽紅素會競爭性地抑制膽汁中膽素原的排洩,導致結合膽紅素無法正常排出體外,進而引起糞便顏色變淡的情況。嚴重時甚至可能出現白陶土樣大便。

膽紅素水平持續增高超過2周

母乳性黃疸的特點是,在生理性黃疸消退後又重新出現並逐漸加重,其總膽紅素值每天上升超過8.5μmol/L,持續時間大於2周。這是因為母乳中含有β-葡萄糖醛酸酐酶,該酶可以將膽紅素轉化為膽紅素酯,使其易於透過小腸黏膜上皮細胞而被重吸收到血液中所致。

體重增長緩慢

若黃疸症狀較輕且及時處理得當,則可能不會對患兒成長發育產生明顯影響,因此體重增長情況相對較好;但若黃疸程度較重或者治療不當則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從而引起體重增長緩慢的現象。

嗜睡或餵養困難

長時間高水平的膽紅素可能會抑制腦幹神經核的功能,影響正常的睡眠週期,所以會出現嗜睡的症狀。此外,膽紅素還會與中樞神經系統內的神經傳導物質感受器相結合,干擾正常的神經傳導功能,造成患兒出現煩躁不安、厭食等症狀。

建議密切監測嬰兒的膽紅素水平,並定期進行體檢以評估病情進展。必要時醫生可能會開具藥物如免疫球蛋白G(IgG)等來幫助降低膽紅素濃度。

母乳性黃疸怎麼治療?

母乳性黃疸的治療可以採取光照療法、換血治療、暫停母乳餵養和新生兒專用配方奶粉等方法。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光照療法

光照療法通常在醫院的新生兒科進行,透過特殊的藍光照射裝置對患兒進行治療。該措施能夠促進未結合膽紅素轉化為水溶性異構體,易於排出體外。適用於母乳性黃疸中的輕度至中度高膽紅素血癥。

換血治療

換血治療是在有資質的醫療機構由專業醫生操作執行的一種緊急搶救手段。此方法可迅速降低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並預防核黃疸的發生。對於某些重症或特殊型別病例可能有效。

暫停母乳餵養

暫停母乳餵養是指暫時停止給予嬰兒母乳,改用配方奶粉或其他替代品。此措施有助於減少膽紅素的產生和吸收,從而減輕黃疸症狀。適用於部分母乳性黃疸患者。

新生兒專用配方奶粉

新生兒專用配方奶粉是一種經過調配以滿足早產兒或低出生體重兒營養需求的特殊配方產品,在醫師指導下使用。該類奶粉中含有與母乳相似的脂肪酸組成及比例,有助於促進嬰兒健康成長。若證實為母乳性黃疸,可考慮使用直至膽紅素水平降至安全範圍。

在實施任何治療前,應首先排除其他潛在病因,如感染、代謝紊亂等。必要時,需監測肝功能指標,確保治療效果及安全性。

母乳性黃疸如何預防保養?

母乳性黃疸可透過合理餵養、充足睡眠、適當戶外活動、新生兒黃疸監測、新生兒肝臟功能評估等措施進行預防保養。

合理餵養

合理餵養可以促進膽紅素的代謝和排出,減少母乳性黃疸的發生。按需哺乳,每次餵奶後輕拍嗝,避免過度餵養或不完全吞嚥導致的消化不良。

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有助於新生兒的身體恢復和新陳代謝,幫助膽紅素的排洩。確保新生兒每天有足夠的休息時間,並創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

適當戶外活動

適當的戶外活動可增加日光照射,促進膽紅素轉化為可溶性的異構體,易於排出。根據天氣情況安排適量的日間外出,注意遮陽、保暖及補充水分。

新生兒黃疸監測

透過定期測量血清膽紅素水平來監控新生兒的黃疸程度,便於及時發現異常並採取措施。在出生後的前幾周內,醫生會建議進行多次血液取樣以評估新生兒的黃疸狀況。

新生兒肝臟功能評估

評估新生兒的肝臟功能有助於瞭解其處理膽紅素的能力,指導護理方案。通常在新生兒體檢時進行肝功能檢查,結果由專業醫師解讀並給予建議。

若新生兒出現皮膚、眼白發黃等症狀,家長應及時帶其就醫,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