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腦中風:症狀、檢查、病因、治療、飲食推薦

分類: 大腦與神經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27
缺血性腦中風由多種病因引起,需針對性治療。該疾病通常表現為偏癱、失語等,並可透過多項檢查進行診斷。治療手段包括抗血小板治療和手術療法,如血管成形術。飲食方面建議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

缺血性腦中風由多種病因引起,需針對性治療。該疾病通常表現為偏癱、失語等,並可透過多項檢查進行診斷。治療手段包括抗血小板治療和手術療法,如血管成形術。飲食方面建議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

缺血性腦中風的症狀

缺血性腦中風的症狀包括偏癱、失語、眩暈、頭痛、意識障礙等。這些症狀可能表明嚴重的腦部問題,應立即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偏癱

缺血性腦中風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影響運動神經功能,出現肌肉無力或癱瘓。症狀通常出現在身體一側,包括手臂、腿和面部。

失語

缺血性腦中風引起語言中樞受損,使患者喪失理解或表達口頭語言的能力。這種障礙主要影響聽覺理解和口語表達,可能伴有閱讀和寫作困難。

眩暈

缺血性腦中風引發內耳前庭功能紊亂,導致平衡失調,從而產生眩暈感。眩暈常伴隨噁心嘔吐、站立不穩等症狀,在頭部快速運動時加劇。

頭痛

缺血性腦中風引起的血管擴張或發炎反應會刺激顱內痛敏結構,導致頭痛發生。疼痛通常位於額部或枕部,並可能呈搏動性痛。

意識障礙

缺血性腦中風會導致大腦皮層功能障礙,嚴重時會引起廣泛的大腦皮質缺氧,進而引起意識障礙。意識障礙表現為從嗜睡到昏迷不同程度的意識水平下降,可能伴有瞳孔異常、呼吸改變等其他神經系統體徵。

針對缺血性腦中風的症狀,建議進行頭顱CT掃描、MRI檢查以及血液學檢查。治療措施主要包括抗凝治療如低分子量肝素注射液、阿斯匹靈(Aspirin),以及降壓藥卡托普利(Captopril)、硝苯地平(Nifedipine)等控制血壓。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保持充足休息,飲食上需注意減少鹽分攝入,以清淡為主。

缺血性腦中風的檢查

缺血性腦中風的檢查可以透過頭顱CT掃描、磁共振成像MRI、經顱超音波檢查、頸動脈血管造影和血液生化分析來完成。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應儘快就醫以進行專業評估。

頭顱CT掃描

透過靜脈注射含碘對比劑後對大腦進行快速橫斷面影象採集,可以顯示出血點以及梗塞灶的位置及大小等資訊。患者仰臥於檢查床上,在技術人員指導下頭部輕微後仰,並佩戴耳塞保護聽力。

MRI

利用強大的磁場和無線電波對人體進行多方位成像,能夠詳細觀察軟組織結構異常情況。在安靜幽暗環境中平躺舒適體位下接受檢查約30分鐘。

經顱超音波檢查

運用高頻聲波穿透顱骨反映回聲訊號差異判斷是否存在微小血栓或其他異常情況;通常無需特殊準備即可完成此項測試。

CT血管造影術CTA

將含有碘化顯影劑的液體迅速注入頸部大血管區域後再行CT掃描, 以便清晰地顯示血管壁病變位置與範圍; 需要提前禁食並按醫囑做好皮膚過敏試驗以防發生嚴重不良反應。

血液生化分析

包括血糖、血脂水平檢測以及凝血功能檢查,可輔助診斷代謝症候群及相關併發症所致腦供血不足問題。抽血前需空腹至少8小時以免影響結果準確性。

在接受缺血性腦中風相關檢查時,應避免穿戴金屬飾品以減少MRI檢查中的干擾。同時告知醫生任何藥物過敏史及其他既往健康狀況,以確保安全並獲得準確報告。

缺血性腦中風病因

缺血性腦中風可能是由大動脈粥狀硬化、高血壓、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抗磷脂症候群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明確診斷。

大動脈粥狀硬化

大動脈粥狀硬化導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狹窄或堵塞,影響腦部血液供應,引起缺血性中風。治療通常包括降脂藥物如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以控制血脂異常。

高血壓

長期未控制的高血壓會導致腦小動脈玻璃樣變性,進而引起腦內微梗塞灶形成和腦出血。常用抗高血壓藥有硝苯地平(Nifedipine)、非洛地平(Felodipine)等。

糖尿病

高血糖狀態會損害大血管及微血管,增加腦血管病變的風險,引發缺血性中風。口服降糖藥如岱蜜克龍(Gliclazide)可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和降低血糖水平。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腦血管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是缺血性中風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葉酸、維生素B6和維他命B12組成的複合製劑可用於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抗磷脂症候群

抗磷脂症候群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其特徵為反覆發作的動靜脈栓塞事件,常伴有血小板減少和凝血功能障礙。該疾病會影響血液循環,導致區域性供血不足,從而誘發缺血性中風。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血小板藥物進行預防治療,比如克隆皮得格(Clopidogrel)、待匹力達(Dipyridamole)等。

建議定期進行頸動脈超音波檢查以及血脂檢測,以監測大動脈粥狀硬化的進展。同時,均衡飲食並保持適度運動有助於控制血糖和血壓在正常範圍內。

缺血性腦中風如何治療?

缺血性腦中風可以透過抗血小板治療、降壓治療、降脂治療、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或血管成形術等方法進行治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立即就醫以評估病情和制定適當的治療方案。

抗血小板治療

抗血小板治療通常包括使用阿斯匹靈(Aspirin)或克隆皮得格(Clopidogrel)等藥物,以減少凝血和預防新的血栓形成。此措施有助於改善腦部血液循環,防止缺血性腦中風的進展。因為缺血性腦中風是由腦血管阻塞引起的,而抗血小板治療可以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從而預防血栓的形成和擴大。

降壓治療

透過生活方式干預如低鹽飲食、規律運動,以及藥物治療如利尿劑、β感受器拮抗劑等,降低血壓至正常範圍。控制高血壓可減輕腦水腫、緩解顱內高壓狀態,對缺血性腦中風具有積極作用。因為高血壓會導致腦血管痙攣、狹窄甚至破裂出血,引起腦組織傷害。

降脂治療

採用飲食療法結合他汀類藥物進行血脂管理,目標是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至理想範圍內。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能改善微循環障礙,並且減少動脈粥狀硬化斑塊的形成與擴張,進而預防缺血性腦中風的發生。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手術,在X光機引導下移除受損的頸動脈內膜,恢復血流暢通。該手術直接解決了由於頸動脈狹窄導致的腦供血不足問題,對於預防缺血性腦中風有顯著效果。

血管成形術

利用導管技術將堵塞或狹窄的血管擴開或植入支架,恢復正常血流通暢度。該方法適用於改善大腦後循環區域的供血不足狀況,有效預防由腦供血不足引發的缺血性腦中風事件發生。

患者應避免高脂肪食物攝入,以免加重血脂異常,影響病情恢復。建議定期監測血糖變化,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的代謝風險。

缺血性腦中風的飲食推薦

缺血性腦中風的飲食推薦如下:

1.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全麥面包、燕麥等,可促進胃腸蠕動預防便秘。

2.優質蛋白類食物,包括雞蛋、牛奶、瘦肉等,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有助於病情恢復。

3.低鹽飲食,減少鈉攝入量,每日不超過5克食鹽。

4.限制脂肪攝入,尤其是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每日脂肪總量不超過總熱量的30%。

5.適量飲水,保持水分平衡,每天至少飲用8杯水。

建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均衡飲食,避免過度節食或暴飲暴食。同時要定期複查,監測血壓、血脂及血糖水平是否正常。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