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寄生蟲感染:症狀、檢查、病因、治療和飲食推薦

分類: 皮膚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27
皮膚寄生蟲感染包括疥瘡、陰蝨病等,需針對具體型別進行治療。感染可能導致皮疹和瘙癢等症狀,透過皮屑檢查等檢測手段確診後,可採用外用殺蟲劑、口服抗寄生蟲藥物等方式治療,並注意均衡飲食。

皮膚寄生蟲感染包括疥瘡、陰蝨病等,需針對具體型別進行治療。感染可能導致皮疹和瘙癢等症狀,透過皮屑檢查等檢測手段確診後,可採用外用殺蟲劑、口服抗寄生蟲藥物等方式治療,並注意均衡飲食。

皮膚寄生蟲感染的症狀

皮膚寄生蟲感染的症狀可能包括皮疹、瘙癢、水腫、發燒以及淋巴結腫大。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適當的診斷和治療。

皮疹

寄生蟲感染皮膚時,其分泌物和排洩物可能會刺激身體產生免疫應答,導致發炎反應和組織傷害,進而出現皮疹。皮疹通常出現在受感染區域的表層皮膚,可能伴有紅斑、水泡或結痂。

瘙癢

由於寄生蟲在體內釋放出的代謝產物以及死亡後的分解物質會成為一種異體蛋白,當這種蛋白質作為一種抗原進入人體後,就會引起身體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引發過敏反應,表現為瘙癢症狀。瘙癢感往往集中在感染部位,嚴重程度不一,可因衣物摩擦而加劇。

水腫

寄生蟲感染可能導致區域性血管通透性增加,液體積聚在組織間隙中形成水腫。此外,寄生蟲也可能直接侵入淋巴管,阻塞淋巴液迴流,進一步加重水腫。水腫通常發生在感染部位附近,可能伴隨區域性壓痛、緊繃感。

發燒

寄生蟲感染會引起身體免疫系統的啟用和發炎反應,這些過程會導致體溫調節中樞紊亂,進而引起發燒。發燒通常為低到中度,但也可能出現高燒,常伴有全身不適、頭痛等症狀。

淋巴結腫大

寄生蟲透過血液循環擴散至其他器官和組織,此時可能會對淋巴細胞造成一定的刺激作用,使淋巴細胞增殖,導致淋巴結腫大的發生。腫大的淋巴結通常質地較硬,移動性好,可能伴有疼痛或觸痛。

針對皮膚寄生蟲感染的症狀,可以進行血常規檢查、便常規及潛血試驗等以評估感染情況。治療措施可能包括口服抗寄生蟲藥物如阿苯達唑(Albendazole)、甲苯咪唑(Mebendazole)等。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接觸可能存在寄生蟲的水源和土壤,同時注意監測病情變化,及時就醫並接受相應治療。

皮膚寄生蟲感染的檢查

皮膚寄生蟲感染的檢查可能需要進行皮屑檢查、血液寄生蟲檢測、皮膚切片顯微鏡檢、環卵沉澱試驗、點刺試驗等。建議就醫後由專業醫生根據症狀和體徵指導進行相應檢查。

皮屑檢查

透過收集患者皮膚上的鱗屑進行顯微鏡檢,以確定是否存在寄生蟲卵或成蟲。使用消毒刮刀輕輕刮取一小塊皮膚鱗屑,並在顯微鏡下觀察。

血液寄生蟲檢測

該檢查是針對血液中是否存在寄生蟲感染的常規篩查手段。採集靜脈血樣後,在實驗室中分析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等指標是否異常。

皮膚切片顯微鏡檢

此方法適合深入研究特定部位的組織學變化,如囊腫或硬結。醫生會從疑似受累區域取出一小塊組織樣本,並對其進行染色處理後在顯微鏡下評估。

環卵沉澱試驗

環卵沉澱試驗用於檢測人體對某些寄生蟲抗原的免疫反應。將寄生蟲抗原與患者的血清混合在一起,然後觀察是否有沉澱物形成。

點刺試驗

點刺試驗可快速診斷個體是否對某種特定寄生蟲過敏。在皮膚上輕度刺破並滴入含有已知過敏原的小顆粒,隨後幾分鐘內觀察結果。

上述各項檢查前,應避免使用可能影響寄生蟲活動性的藥物,以免干擾寄生蟲感染的診斷。

皮膚寄生蟲感染病因

皮膚寄生蟲感染病因包括疥瘡、陰蝨病、頭蝨病、蠕形蟎病、玫瑰糠疹等,需根據具體感染型別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獲得準確診斷和適當治療。

疥瘡

疥瘡是由疥蟎寄生在皮膚表皮層引起的接觸傳染性皮膚病,疥蟎叮蜇皮膚時可引起瘙癢。患者可以使用硫磺軟膏、苯甲酸(Benzoic acid)苄酯乳劑等殺滅疥蟎的藥物進行治療。

陰蝨病

陰蝨病由陰蝨透過血液循環入侵淋巴結所致,陰蝨叮咬處常出現丘疹或血痂,夜間奇癢難忍。該疾病通常需要颳去毛髮並配合醫生使用氯菊酯洗劑、悠力素乳膏(Crotamiton)等外用藥物進行治療。

頭蝨病

頭蝨病是由於頭蝨吸附於頭皮吸食血液而致的一種接觸性傳染性皮膚病。頭蝨叮蜇皮膚時會分泌毒性物質,導致區域性紅腫、疼痛和瘙癢。患者可透過使用含有殺蝨成分的洗髮精如苯甲酸(Benzoic acid)苄酯洗劑、二氯苯醚菊酯洗劑等來緩解症狀。

蠕形蟎病

蠕形蟎是一種微小寄生蟲,其長期存在可能導致發炎反應和皮膚屏障受損,從而引發一系列皮膚問題。針對蠕形蟎感染,一般建議口服伊維菌素(Ivermectin)聯合區域性使用硫磺軟膏進行治療。

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病因尚未明確,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病毒在體內繁殖後可能會刺激身體產生免疫應答,傷害皮膚組織。本病有自限性,通常無需特殊治療,重症可遵醫囑服用抗組織胺藥如勝克敏(Cetirizine)、氯雷他定(Loratadine)等止癢。

患者應注意個人衛生,避免與他人共用個人物品,以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必要時,建議進行相關檢查專案包括:顯微鏡檢以觀察寄生蟲形態,以及過敏原測試以排除其他可能原因。

皮膚寄生蟲感染如何治療?

皮膚寄生蟲感染可以透過皮膚外用殺蟲劑、口服抗寄生蟲藥物、皮膚區域性冷敷、皮膚外用賀爾蒙膏、皮膚外用抗生素膏等治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皮膚外用殺蟲劑

選擇適當的外用藥膏,根據說明書或醫生指導進行塗抹。此類藥物直接作用於皮膚表面的寄生蟲,具有快速、區域性效果好等優點。適合輕度至中度感染。

口服抗寄生蟲藥物

在醫師指導下使用相應口服抗寄生蟲藥物如甲硝唑(Metronidazole)、氯黴素(Chloramphenicol)等。這類藥物透過系統吸收發揮作用,在體內消滅體內的寄生蟲。適用於多種類型皮膚寄生蟲感染。

皮膚區域性冷敷

可採用毛巾包裹冰塊的方式對患處進行冷敷處理。此方法可以起到收縮微血管的作用,從而減輕發炎反應和腫脹現象。但應注意避免時間過長以免引起凍傷。

皮膚外用賀爾蒙膏

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氫化可體松(Hydrocortisone)、莫美他松糠酸酯(Mometasone furoate)等藥物治療。上述藥物能夠抑制免疫應答,有助於緩解瘙癢症狀,並且還能夠促進病情恢復。需注意的是不宜長期大面積使用。

皮膚外用抗生素膏

若為細菌性皮膚感染,則需要遵醫囑使用克林達黴素(Clindamycin)、褐黴素(Fusidic acid)等抗生素藥膏進行治療。上述藥物中的有效成分能干擾細菌細胞壁合成,導致細菌死亡,從而達到抗菌的目的。需注意的是不可盲目用藥。

在治療皮膚寄生蟲感染時,應保持個人衛生,避免接觸可能帶有寄生蟲的物品及環境,以減少傳播風險。

皮膚寄生蟲感染的飲食推薦

皮膚寄生蟲感染的飲食調理需注意均衡,適量攝入南瓜籽、杏仁、菠菜、青花菜、胡蘿蔔等食物。但需要強調的是,食物並不能直接治療皮膚寄生蟲感染,若症狀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就醫接受專業治療。

南瓜籽

南瓜籽富含鋅元素,而皮膚寄生蟲感染可能伴隨微量元素缺乏。補充鋅可以促進傷口癒合和改善免疫功能。適量食用南瓜籽可作為皮膚寄生蟲感染患者營養補充的一部分,並有助於支援皮膚健康。

杏仁

杏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幫助減少發炎反應。對於存在皮膚寄生蟲感染的患者而言,適當攝入幫助減輕症狀。但需注意避免過量食用,以免導致消化不良或脂肪堆積等問題。

菠菜

菠菜中所含的葉綠素和多種維生素對提高身體免疫力有積極作用,能夠輔助對抗寄生蟲。但是胃腸道功能不佳者不宜過多食用,以免引起腹瀉等不適症狀。

青花菜

青花菜中的硫化物有助於增強身體抵禦寄生蟲的能力,因此皮膚寄生蟲感染患者可以適量食用以輔助治療。但是要注意不要與牛奶、雞蛋等同食,否則可能會降低其營養價值。

胡蘿蔔

胡蘿蔔富含β-胡蘿蔔素,具有抗炎效果,能有效抑制寄生蟲生長繁殖。但是長期大量攝入可能導致皮膚變黃,此時無需特殊處理,一段時間後會自行恢復。

在飲食方面,建議患者平時要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如蘋果、香蕉、芹菜等,還要多喝水,促進新陳代謝。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