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汁含有過高的膽固醇

分類: 血液疾病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1.07
膽汁是肝細胞分泌的具有消化作用的強鹼性液體,在進食後促進腸道對酯類、維生素及其他物質的吸收。正常情況下膽汁中不飽和脂肪酸與膽固醇比例為1:2,膽汁中的膽固醇主要來源於食物和肝臟合成。若出現膽汁中含有過高的膽固醇的情況,則可能是飲食不當導致,如長期高脂飲食等,此時調整飲食結構即可緩解。

膽汁是肝細胞分泌的具有消化作用的強鹼性液體,在進食後促進腸道對酯類、維生素及其他物質的吸收。正常情況下膽汁中不飽和脂肪酸與膽固醇比例為1:2,膽汁中的膽固醇主要來源於食物和肝臟合成。若出現膽汁中含有過高的膽固醇的情況,則可能是飲食不當導致,如長期高脂飲食等,此時調整飲食結構即可緩解。

此外,還可能與疾病有關,包括原發性膽汁淤積症、繼發性膽汁淤積症、梗阻性因素以及硬化性膽管炎等,建議患者及時就醫明確診斷,並遵醫囑進行治療。

非病理性原因

如果經常食用過於油膩的食物,如肥肉、動物內臟等,可導致過多的膽固醇無法被身體代謝掉而堆積在膽囊內,從而引起膽汁當中膽固醇含量增高。日常生活中應減少攝入過於油膩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保證營養均衡,一般可逐漸恢復正常。

病理原因

原發性膽汁淤積症

常由遺傳、藥物、病毒感染等因素所致,由於膽道發生阻塞,使肝細胞對膽固醇的攝取及結合能力下降,從而造成血液中膽固醇水平升高。臨床症狀主要包括皮膚瘙癢、黃疸、大便陶土樣等,可以使用熊去氧熊膽酸(Ursodeoxycholic Acid)降低血清中膽固醇水平。

繼發性膽汁淤積症

通常是由病毒、細菌或寄生蟲感染所導致,如巨細胞病毒、EB病毒、傷寒沙門菌、阿米巴原蟲等,均可影響到肝細胞對膽固醇的處理功能,從而導致膽汁當中的膽固醇含量明顯增多。臨床上以腹痛、發燒、噁心嘔吐等不適為主,需要給予抗感染藥物治療,如更昔洛韋(Ganciclovir)、立汎黴素(Rifampicin)等。

梗阻性因素

比如膽結石、膽囊癌、胰頭癌或者十二指腸腫瘤壓迫等,均會導致膽管堵塞,使膽汁排出受阻,多餘的膽固醇會反流入血而導致上述情況。可以透過做腹部彩色超音波確診,然後根據病因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如透過手術將結石取出,或者切除部分膽囊組織。

硬化性膽管炎

通常是由於發炎反覆刺激導致區域性形成纖維化病變,也會導致膽汁排洩障礙,多餘的膽固醇會進入血液循環而引起膽固醇增高。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消炎利膽片等藥物幫助改善,必要時也可以採取膽管切開引流術的方式治療。

除此之外,若是存在肝炎、肝硬化等情況,也可能會影響到肝臟的功能,進而使得膽固醇不能夠被充分地代謝掉,導致膽汁當中膽固醇含量增加。對此需針對不同病因進行相應治療,如肝炎患者可應用恩替卡韋(Entecavir)、韋立得(Vemlidy)等藥物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