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結腸炎:症狀、檢查、病因、治療與飲食

分類: 過敏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27
過敏性結腸炎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如遺傳、食物不耐受或感染引起的發炎性腸道疾病(IBD),其症狀包括腹痛、腹瀉和血便。診斷通常涉及多項檢查,治療策略則著重於抗組織胺藥、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益生菌療法及飲食調整。患者應避免食用可能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並選擇易消化且富含益生菌的食品。

過敏性結腸炎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如遺傳、食物不耐受或感染引起的發炎性腸道疾病(IBD),其症狀包括腹痛、腹瀉和血便。診斷通常涉及多項檢查,治療策略則著重於抗組織胺藥、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益生菌療法及飲食調整。患者應避免食用可能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並選擇易消化且富含益生菌的食品。

過敏性結腸炎的症狀

過敏性結腸炎的症狀包括腹痛、腹瀉、腹部不適、腸鳴音亢進、黏液便等,通常伴有血便或發燒。如果症狀持續不緩解,建議及時就醫以確定診斷和接受適當治療。

腹痛

過敏性結腸炎患者在接觸過敏原後,身體免疫系統異常反應,導致腸道黏膜發炎和水腫。這些發炎變化會引起平滑肌痙攣和收縮,從而產生腹痛。腹痛通常位於下腹部或臍周,並可能伴隨腸絞痛感。

腹瀉

過敏性結腸炎患者的腸道黏膜受到刺激,會導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礙,進而引起水樣便、稀便等表現。腹瀉多發生在餐後或攝入某些觸發食物後,每日排便次數可增加至數次。

腹部不適

當出現過敏性結腸炎時,由於發炎因子的刺激,會導致胃腸蠕動加快,使患者出現腹部不適的症狀。症狀包括腹部脹滿感、疼痛或不適,可能與進食或排便有關。

腸鳴音亢進

過敏性結腸炎患者的腸道運動功能紊亂,可能會導致氣體和液體透過腸道的速度加快,此時會表現出腸鳴音亢進的現象。患者能夠聽到頻繁而響亮的咕嚕聲從肚臍周圍傳出。

黏液便

過敏性結腸炎是由食物不耐受或環境因素引起的腸道發炎,發炎刺激會導致腸道分泌物增多,形成黏液便。這種症狀表現為糞便中含有白色或透明狀的黏液,有時伴隨著血絲。

針對過敏性結腸炎的症狀,可以進行大便常規檢查、血液IgE水平檢測以及結腸鏡檢來評估病情。治療措施可能包括抗組織胺藥如勝克敏(Cetirizine),嚴重情況下可能需要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口服或灌腸。患者應避免已知過敏的食物,保持規律飲食,避免食用高脂肪、辛辣或難以消化的食物,以減少腸道負擔。

過敏性結腸炎的檢查

過敏性結腸炎的檢查可能包括糞便常規和塗片檢查、結腸鏡檢查、血液IgE水平檢測、食物過敏原皮膚點刺試驗以及大便鈣衛蛋白檢測。建議就醫後由醫生根據症狀和體徵指導進行相關檢查。

糞便常規和塗片檢查

通過觀察糞便的顏色、形狀等資訊,判斷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或感染。採集新鮮糞便樣本後進行顯微鏡下分析,通常在醫院急診科完成。

結腸鏡檢查

結腸鏡檢査能夠直接觀察結腸內部情況,對於診斷過敏性結腸炎有重要意義。患者需要清潔腸道,並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鎮靜劑後進入睡眠狀態,在無痛狀態下完成檢查。

血液IgE水平檢測

IgE水平升高可能提示存在過敏反應,包括食物、藥物或其他物質引起的過敏反應。抽取靜脈血樣,在實驗室中測量血液中的IgE含量。

食物過敏原皮膚點刺試驗

該方法用於快速篩查多種食物蛋白是否引起個體產生過敏反應。將微量食物提取物滴於受試者皮膚上,隨後用針頭輕觸以刺破表皮層,等待一段時間後觀察結果。

大便鈣衛蛋白檢測

鈣衛蛋白是一種由巨噬細胞分泌的標志物,增高見於炎症性疾病。透過特定試劑與樣品作用來測定其中所含鈣衛蛋白量。

上述各項檢查前應避免攝入可能導致假陽性的食物或藥物,如乳製品及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過敏性結腸炎病因

過敏性結腸炎的病因可能包括遺傳因素、食物不耐受、環境因素暴露、精神心理障礙以及感染性腸炎。鑑於其症狀和潛在病因的複雜性,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遺傳因素

過敏性結腸炎可能與家族史有關,因為某些基因突變可能導致身體對特定物質產生過度反應。針對這類患者,可考慮使用抗組織胺藥物進行治療,如勝克敏(Cetirizine)、氯雷他定(Loratadine)等。

食物不耐受

由於免疫系統對某種或多種食物蛋白產生異常反應,導致腸道黏膜受損,進而引發過敏性結腸炎的症狀。對於該病因的治療,可以嘗試去除致敏食物,例如牛奶、雞蛋、堅果等,並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觸。

環境因素暴露

長期處於不良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中,可能會誘發身體出現過敏反應,從而引起過敏性結腸炎的發生。改善生活環境是預防和緩解症狀的重要措施,建議減少接觸已知的過敏原,保持室內通風乾燥。

精神心理障礙

當個體因壓力大、焦慮等原因導致神經功能紊亂時,會影響消化系統的正常運作,增加患過敏性結腸炎的風險。認知行為療法可以幫助患者識別並改變不良思維模式,減輕由壓力和焦慮引起的症狀。

感染性腸炎

感染性腸炎是由病毒、細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腸道發炎,在恢復期容易發生過敏性結腸炎。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舒腹達(Diosmectite)、雙歧桿菌等藥物進行調理。

患者需要定期複查以監測病情變化,如有必要,應進行血常規、糞便常規及培養等相關檢查。

過敏性結腸炎如何治療?

過敏性結腸炎可以透過抗組織胺藥、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治療、益生菌療法和飲食調整進行治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抗組織胺藥

根據醫囑選擇合適的非處方或處方抗組織胺藥物,按說明書指示劑量服用。這類藥物透過阻斷組胺感受器減輕過敏反應,緩解過敏性結腸炎引起的症狀。適用於輕至中度症狀。

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治療

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口服或靜脈注射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如普賴鬆(Prednisone)、地塞松(Dexamethasone)等。該措施能迅速控制嚴重過敏反應及伴隨的消化道發炎。長期使用需警惕副作用。

益生菌療法

遵循醫囑選用合適益生菌產品,並按時定量服用。益生菌有助於恢復腸道微生態平衡,減少由食物不耐受引起的相關不適。適合改善輕微症狀。

飲食調整

從低過敏原食品開始逐步引入新的食材,記錄可能引起症狀的食物,並避免攝入。個體化制定並執行特定飲食計劃以排除潛在致敏源,可有效管理某些型別的過敏反應。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和歷史來實施。

除上述措施外,建議定期進行運動鍛鍊,如散步或溫和瑜伽,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但應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加重症狀。

過敏性結腸炎的飲食推薦

過敏性結腸炎患者的飲食需要避免食用可能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推薦攝入易消化、低脂、高纖維、無麩質和富含益生菌食物。

避免過敏原

對於存在明確過敏源的患者,應避免攝入已知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如牛奶、雞蛋、堅果等。透過減少或消除特定過敏原可以減輕症狀並預防進一步發作。

易消化食物

選擇烹飪溫和且易於消化吸收的食材有助於降低腸道負擔,例如蒸煮蔬菜、白肉魚蝦類等。這樣做能夠減少不耐受情況發生,並促進身體對營養物質的有效利用。

低脂飲食

高脂肪食物可能會加重腹瀉等症狀,因此建議減少動物油脂及植物油的攝取量,增加使用橄欖油、亞麻籽油等健康脂肪。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控制體重,還可以改善血脂水平。

高纖維食品

為了保持正常的排便功能以及防止便秘的發生,在日常生活中可適當增加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比例,比如燕麥片、地瓜等。這些成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維持胃腸道正常工作狀態。

無麩質食品

若患者屬於非乳糜瀉性小腸絨毛扁平病變型,則需嚴格遵循無麩質飲食以緩解症狀。選用未新增小麥、大麥、黑麥等常見致敏穀物的產品作為主要食材來源。

益生菌補充劑

有研究顯示,某些益生菌製劑可能具有調節免疫系統、改善腸道微生物群平衡的作用,進而影響過敏性疾病的發展程序。在醫師指導下長期服用特定型別的益生菌產品可作為輔助治療手段之一。

上述僅為一般性的飲食原則,具體的飲食方案還需根據個人體質差異進行調整。同時,患者還要注意觀察自身對不同食物的反應,以便及時發現並避免潛在的觸發因素。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