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細胞性黃疸是由多種病因如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等引起的,其症狀包括乏力和皮膚瘙癢。針對不同原因需採取針對性治療。患者應避免攝入可能加重肝臟負擔的藥物或食物。
肝細胞性黃疸的症狀
肝細胞性黃疸的症狀包括乏力、腹脹、食慾減退、尿黃、皮膚瘙癢等。這些症狀可能提示肝臟問題,建議及時就醫以確定具體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乏力
肝細胞性黃疸是由於肝細胞傷害導致膽紅素代謝異常,此時肝臟的攝取、結合和排洩膽紅素的功能受損。這些膽紅素會積聚在血液中,引起血清總膽紅素濃度升高,進而引發乏力的症狀。該症狀主要表現在全身肌肉無力,可能伴有疲勞感。
腹脹
當肝功能受到損害時,會導致膽汁分泌減少,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患者會出現腹脹的情況。腹脹通常發生在上腹部或全腹部,並伴隨有不適感。
食慾減退
肝細胞性黃疸患者的肝功能下降,無法正常代謝和合成膽汁,影響脂肪類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會出現食慾減退的現象。食慾減退表現為長期沒有飢餓感或者對平常喜歡的食物失去興趣。
尿黃
肝細胞性黃疸時,膽紅素從血液循環進入腸道後被重吸收到達肝臟,未結合膽紅素隨血流回到肝臟,形成肝內膽管結石,使膽紅素逆流入血,出現尿液顏色加深。尿液的顏色變化通常是黃色至深褐色,且可能伴有渾濁現象。
皮膚瘙癢
肝細胞性黃疸時,膽紅素水平升高,刺激神經末梢,產生瘙癢的感覺。瘙癢通常始於手掌和腳底,然後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嚴重程度不一。
針對肝細胞性黃疸的症狀,可以進行血常規檢查、肝功能測試以及超音波掃描等來評估肝功能狀態。治療措施包括藥物治療如水飛薊(Silymarin)、複方甘草合劑液(Compound Glycyrrhizin)等保肝降酶藥,重症者可考慮肝移植手術。患者應避免飲酒,保持均衡飲食,定期監測肝功能指標,以減輕症狀並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肝細胞性黃疸的檢查
肝細胞性黃疸的檢查可能包括肝功能測試、膽紅素測定、血清蛋白電泳、腹部超音波檢查和肝臟活檢。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確定診斷並接受適當治療。
肝功能測試
透過檢測血液中的轉氨酶、膽紅素等指標,判斷肝臟是否受損及傷害程度。抽取患者靜脈血樣,在無菌條件下送至實驗室進行分析。
膽紅素測定
該檢查用於評估體內膽紅素水平,輔助診斷肝細胞性黃疸。通常採用快速抽血法,在幾分鐘內完成取樣過程,並立即處理樣本以測量膽紅素含量。
血清蛋白電泳
此專案旨在評估血液中各種蛋白質的比例,有助於發現異常情況如免疫球蛋白增高。在無菌條件下採集血液樣品後,將樣品送往實驗室進行離心分離和蛋白條帶分析。
腹部超音波檢查
超音波成像可顯示肝臟大小、結構以及是否存在囊性或實性包塊。非侵入性操作,醫生使用高頻探頭輕掃患者腹部來捕獲影象。
肝臟活檢
活組織檢查是獲取一小部分身體組織進行顯微鏡下觀察的程式,對於肝細胞性黃疸的診斷至關重要。區域性麻醉下從患者的皮膚表面取下一小塊軟組織標本,隨後對其進行病理學分析。
上述各項檢查前應空腹至少8小時,避免進食高脂肪食物及飲酒。
肝細胞性黃疸病因
肝細胞性黃疸可能由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藥物性肝傷害、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病因引起,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明確診斷。
肝炎病毒感染
肝炎病毒在體內繁殖時會傷害肝臟細胞,導致膽紅素代謝異常,進而引起黃疸。抗病毒藥物如拉米夫定(Lamivudine)、恩替卡韋(Entecavir)等可用於治療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細胞性黃疸。
酒精性肝病
長期大量飲酒會導致肝細胞受損,影響膽紅素的攝取、結合和排洩,從而引發黃疸。戒酒是治療酒精性肝病的關鍵,同時可輔以保肝藥物如水飛薊賓、甘草酸製劑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由於肝臟內脂肪堆積過多而造成的一種疾病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肝臟功能受到損害,無法正常處理體內的廢物和毒素,包括膽紅素。這使得膽紅素積累並進入血液中,引發黃疸。改善生活方式,如合理飲食和增加體力活動,對於減輕症狀至關重要。必要時,醫生可能會開具雷巴威林(Ribavirin)、阿德福韋(Adefovir)等藥物進行治療。
藥物性肝傷害
某些藥物或其代謝產物對肝臟產生毒性作用,導致肝細胞傷害和膽汁淤積,進而引起黃疸。立即停用可疑藥物,並尋求醫生幫助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的藥物治療。例如遵醫囑使用穀胱甘肽(Glutathione)、水飛薊(Silymarin)等護肝藥。
自身免疫性肝炎
當身體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自身的肝細胞時,會引起發炎和傷害,導致膽紅素的代謝和排洩障礙,從而引發黃疸。常用的治療方法為皮下注射普賴鬆(Prednisone)、甲基普立朗錠(Methylprednisolone)注射液等類固醇以及口服硫唑嘌呤(Azathioprine)、環孢素(Cyclosporin)等免疫抑制劑。
針對肝細胞性黃疸,建議患者定期監測肝功能指標,避免過度勞累及飲酒,保持均衡飲食,確保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肝細胞性黃疸如何治療?
肝細胞性黃疸的治療可能包括肝移植、藥物治療、肝臟支援療法。膽汁淤積性肝硬化患者可考慮使用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治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立即就醫。
肝移植
肝移植是將健康的肝臟移植物從一個捐獻者體內轉移到患者體內的手術過程。通常由專業團隊進行,術後需終身服用免疫抑制藥物以防止排異反應。該措施旨在替換功能喪失的肝臟,恢復正常的膽汁代謝和排洩功能。對於因遺傳性或後天疾病導致的膽汁淤積性黃疸具有治療作用。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包括使用水飛薊賓、甘草酸等保肝藥以及熊去氧膽酸(Ursodeoxycholic acid)等利膽劑。具體用藥方案應根據醫囑調整,並定期監測肝功能。這些藥物可以減輕肝臟發炎、改善膽汁分泌與排洩異常。針對肝細胞性黃疸中由於肝細胞傷害引起的直接膽紅素升高有較好的效果。
肝臟支援療法
肝臟支援療法涉及營養支援、電解質平衡及併發症管理等方面,旨在維持患者生命活動基礎需要。此方法可輔助身體自行修復受損組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緩解因肝功能衰竭導致的間接膽紅素增高問題。
膽汁淤積性肝硬化患者可考慮使用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治療
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如普賴鬆(Prednisone)或甲基普立朗錠(Methylprednisolone)可用於膽汁淤積性肝硬化的特定情況下。劑量和療程需依據病情嚴重程度而定。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具有抗炎作用,能減少膽管周圍纖維化,改善膽汁流量。適用於存在明顯膽管發炎或自身免疫性原因所致膽汁淤積現象。
在實施上述治療措施的同時,建議患者避免飲酒,因為酒精可能加重肝損害。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以免影響疾病恢復。
肝細胞性黃疸的飲食推薦
肝細胞性黃疸患者的飲食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可以適量食用雞肉、魚肉、青花菜、燕麥、優酪乳等食物。但需要注意的是,食物並不能直接治療肝細胞性黃疸,若症狀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就醫接受專業治療。
雞肉
肝細胞性黃疸患者體內膽紅素代謝異常,此時食用雞肉可以補充蛋白質和能量,促進身體恢復。但需注意適量攝入,避免過量導致消化不良或加重肝臟負擔。
魚肉
魚肉富含優質蛋白及不飽和脂肪酸,對於肝細胞性黃疸患者的營養支援有積極作用。但是患者在食用時應注意選擇新鮮、無汙染的食材,並控制攝入量以減少潛在風險。
青花菜
青花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能夠幫助改善肝細胞性黃疸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但是對青花菜過敏者不宜食用,以免引起皮膚瘙癢、紅腫等不適症狀。
燕麥
燕麥中含有大量的β-葡聚糖,該物質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能減輕酒精性肝傷害。但是由於燕麥屬於粗糧,因此不宜空腹食用,否則可能會引發胃部不適。
優酪乳
優酪乳中含有的乳酸菌有助於調節腸道微生態環境,輔助改善肝細胞性黃疸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但是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對牛奶過敏則不能喝優酪乳,以免出現皮疹、呼吸困難等症狀。
肝細胞性黃疸患者日常生活中應遵循低脂、易消化飲食原則。同時,建議定期進行血清生化檢查,監測肝功能指標變化情況。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