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性心臟病:症狀、病因、治療及預防

分類: 心臟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26
瓣膜性心臟病的症狀包括心悸、呼吸困難等,其病因多樣,如先天性發育不全或感染引起的心臟瓣膜傷害。治療需針對具體原因進行,可能涉及生活方式干預、藥物治療和手術。預防則透過定期體檢與風險評估以及健康的生活習慣來實現。

瓣膜性心臟病的症狀包括心悸、呼吸困難等,其病因多樣,如先天性發育不全或感染引起的心臟瓣膜傷害。治療需針對具體原因進行,可能涉及生活方式干預、藥物治療和手術。預防則透過定期體檢與風險評估以及健康的生活習慣來實現。

瓣膜性心臟病的症狀

瓣膜性心臟病的症狀可能包括心悸、呼吸困難、胸痛、暈厥和水腫。由於瓣膜性心臟病可能導致嚴重的心臟問題,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的評估和治療。

心悸

瓣膜性心臟病患者由於心臟結構異常,導致血流動力學改變和心室負荷增加。這些因素可能引起心律不整,從而出現心悸的症狀。心悸通常描述為心跳過快、過慢或不規則,是一種自我感知的心跳異常。

呼吸困難

當瓣膜性心臟病影響到心臟的收縮和舒張功能時,會導致肺部充血和水腫,進而引發呼吸困難。該症狀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呼吸急促,尤其是在體力活動後。

胸痛

胸壁下存在較多神經分佈,當瓣膜性心臟病引起心臟負擔加重,可能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誘發疼痛訊號傳遞至神經系統,產生胸痛的感覺。胸痛可以是持續性的或陣發性的,位置可能位於胸前區。

暈厥

瓣膜性心臟病可導致心輸出量下降,腦供血不足,此時會引起短暫的大腦缺血缺氧狀態,從而發生暈厥的現象。暈厥多突然發作,病人可能會在站立或行走時感到頭暈,然後摔倒。

水腫

瓣膜性心臟病患者的血液循環受阻,液體滯留在體內的微血管中,形成水腫。水腫通常從腳踝開始,逐漸向上蔓延到小腿、大腿甚至腹部和胸部。

針對上述症狀,建議進行心臟超音波以評估心臟瓣膜的功能。治療措施可能包括藥物治療如利尿劑螺內酯(Spironolactone)、β-感受器阻滯劑舒壓寧(Metoprolol)等,重症則需手術治療,如經皮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患者應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限制鈉鹽攝入,以減輕水腫症狀。

瓣膜性心臟病的病因

瓣膜性心臟病的病因包括風溼性心臟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瓣膜發育不全、心臟瓣膜退行性變、感染性心內膜炎、心臟瓣膜黏液樣變性等,需根據具體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患者應儘快就醫以評估病情和制定治療方案。

風溼性心臟瓣膜病

由於A組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導致心肌受損、發炎反應和纖維化,進而影響心臟瓣膜的結構和功能。治療通常採用抗生素治療如盤尼西林或頭孢類藥物以控制感染,並根據病情考慮手術修復或置換病變瓣膜。

先天性心臟瓣膜發育不全

先天性心臟瓣膜發育不全是出生時即存在的心臟瓣膜結構異常,可能由遺傳因素或其他未知原因引起。這會導致心臟瓣膜狹窄或逆流,使血液流動受阻或迴流至心臟。對於輕度的瓣膜發育不全,患者可能無需特殊治療,但需要定期監測病情變化;對於嚴重的病例,則可能需要進行手術矯正,例如行經皮球囊瓣膜擴張術或瓣膜替換術。

心臟瓣膜退行性變

隨著年齡增長,心臟瓣膜可能會出現鈣化、增厚或鬆弛等退行性改變,這些變化可能導致瓣膜狹窄或逆流。如果瓣膜退行性變導致了明顯的瓣膜狹窄或逆流,可能需要透過手術來改善瓣膜的功能,如心臟瓣膜修補術或瓣膜置換術。

感染性心內膜炎

感染性心內膜炎是由細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感染,累及心臟內膜下的組織,包括瓣膜。這種感染可能導致瓣膜的破壞、穿孔或形成贅生物。治療通常包括使用針對特定致病菌的廣譜抗生素,如阿莫西林(Amoxicillin)-克拉維酸鉀(Clavulanate)片、氨苄西林丙磺舒(Amoxicillin Probenecid)等,以消除感染並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心臟瓣膜黏液樣變性

心臟瓣膜黏液樣變性是一種罕見的心臟疾病,其特徵是心臟瓣膜表面分泌過多的黏液,導致瓣膜功能障礙。該病的具體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遺傳、免疫系統異常等因素有關。主要治療方法為心臟瓣膜置換術,必要時可配合服用抗凝藥,如可化凝錠(Warfarin sodium)、拜瑞妥(Rivaroxaban)等,以防止血栓形成。

建議定期進行心臟超音波以監測心臟瓣膜的情況,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於減少心臟負擔,預防心臟疾病的發生。

瓣膜性心臟病怎麼治療?

瓣膜性心臟病的治療可以採取生活方式干預、心肌功能鍛鍊、藥物治療、心臟瓣膜手術等方法。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立即就醫以評估是否需要手術治療。

生活方式干預

生活方式干預包括合理飲食、戒菸限酒和適量運動,以改善心臟功能。該措施有助於減輕心臟負擔,預防併發症的發生。對於瓣膜性心臟病患者而言,避免過度勞累和攝入高脂肪食物是必要的。

心肌功能鍛鍊

心肌功能鍛鍊通常透過漸進增加體力活動來提高心臟的耐力和效率。這種有氧運動可以增強心臟泵血能力,改善血液循環,並減少因心臟負荷過重導致的心臟疾病風險。但需注意避免劇烈運動引起不適。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可能涉及使用利尿劑如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螺內酯(Spironolactone)等,以減輕水腫症狀;以及應用抗凝藥如可化凝錠(Warfarin sodium)進行血液管理。這些措施旨在緩解由瓣膜性心臟病引起的呼吸困難和其他相關體徵。在實施過程中應密切監測患者的反應及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心臟瓣膜手術

心臟瓣膜手術是一種外科手術,在全身麻醉下對受損或狹窄的瓣膜進行修復或置換。該手術直接針對瓣膜性心臟病的核心問題,可顯著改善心臟功能並降低死亡率。術後需要定期隨訪以評估恢復情況。

除了上述推薦的治療方法外,患者還應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品質,避免精神緊張和情緒波動,以利於疾病的康復。

瓣膜性心臟病如何去預防?

瓣膜性心臟病的預防透過生活方式干預、定期體檢與風險評估、合理飲食、規律運動以及避免或戒除危險因素來實現。

生活方式干預

生活方式干預透過改善生活習慣,如戒菸、限制飲酒等來降低心臟負擔,預防瓣膜性心臟病。強調健康的生活方式對心臟的保護作用,倡導人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定期體檢與風險評估

定期體檢與風險評估有助於早期發現潛在的心臟問題,並採取針對性措施進行干預和治療。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包括血壓、血脂、血糖等方面的檢測以及心電圖檢查。

合理飲食

合理飲食可以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同時減少脂肪攝入量,減輕心臟負荷。提倡低脂、低鹽、高纖維的飲食模式,增加新鮮蔬菜水果的比例。

規律運動

規律運動能夠提高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和耐力,增強心臟的適應性和抵抗力。建議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合理的鍛鍊計劃,每週至少進行3-4次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或騎自行車。

避免或戒除危險因素

避免或戒除危險因素可有效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發展,從而預防瓣膜性心臟病的發生。重點強調個人責任,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健康的體重、均衡飲食並減少壓力。

若患者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時,應立即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