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真菌感染:症狀、病因、治療及預防

分類: 皮膚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26
皮膚真菌感染是由多種真菌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瘙癢、皮疹等。治療需針對不同致病菌採用相應方法,如抗真菌藥膏或口服藥物,並可輔以中藥外敷。預防可透過個人衛生和保持適當的溼度與通風來實現。

皮膚真菌感染是由多種真菌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瘙癢、皮疹等。治療需針對不同致病菌採用相應方法,如抗真菌藥膏或口服藥物,並可輔以中藥外敷。預防可透過個人衛生和保持適當的溼度與通風來實現。

皮膚真菌感染的症狀

皮膚真菌感染的症狀表現為瘙癢、皮疹、脫屑、黏膜受損和發燒。

瘙癢

皮膚與真菌直接接觸後,免疫系統會啟動防御機制對抗病原體。在這一過程中,會產生組胺等發炎介質,這些物質能夠刺激神經末梢,引起瘙癢感。

皮疹

當真菌侵入人體時,會引起區域性的發炎反應,導致微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加,從而引發紅斑、丘疹等症狀。

脫屑

真菌在分解角質層的同時也會產生代謝產物,這些產物會導致角質細胞脫落,形成鱗片或痂皮。

黏膜受損

若患者的皮膚破損處接觸到致敏原,則可能會誘發身體出現過敏反應,使患者出現水腫的情況發生,嚴重者還會伴有糜爛的現象發生。

發燒

由於身體對真菌存在過敏反應,體溫調節中樞受到影響而出現異常升高的現象。

建議患者及時就醫進行相應的檢查,並遵醫囑使用抗真菌藥物治療,如特比萘芬乳膏(Terbinafine)、酮康唑(Ketoconazole)等。

皮膚真菌感染的病因

皮膚真菌感染的病因可能由紅色毛癬菌、鬚癬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鐵鏽色小孢子菌、石膏樣小孢子菌等真菌引起,治療需根據具體致病菌進行。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抗真菌治療。

紅色毛癬菌

紅色毛癬菌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真菌,可透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給他人。當感染發生在頭皮時,會導致掉髮和頭皮屑。患者可遵醫囑使用酮康唑(Ketoconazole)、二硫化硒洗髮精(Selenium sulfide)等藥物進行治療。

鬚癬毛癬菌

鬚癬毛癬菌是引起男性鬍鬚及周圍毛髮真菌感染的常見病原體之一,該真菌在潮溼溫暖環境下易於生長繁殖,導致區域性出現發炎反應。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伊曲康唑(Itraconazole)、特比奈芬(Terbinafine)等抗真菌藥物進行治療。

絮狀表皮癬菌

絮狀表皮癬菌屬於皮膚癬菌的一種,主要透過與感染者密切接觸而傳染給人類。這種真菌能夠侵犯人體表面,引發一系列發炎反應,如紅斑、脫屑等。患者可以遵照醫生的指導使用複合苯甲酸(Benzoic acid)搽劑、允消無黴乳膏(Miconazole Cream)等外用抗真菌藥膏進行治療。

鐵鏽色小孢子菌

鐵鏽色小孢子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可透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給人類。該真菌侵入皮膚後會刺激身體產生免疫應答,從而引發發炎反應。患者需要嚴格遵循醫生的建議採用複合水楊酸(Salicylic Acid)搽劑、聯苯苄唑(Bifonazole)等外用藥膏進行塗抹。

石膏樣小孢子菌

石膏樣小孢子菌是一種常見的皮膚致病菌,通常透過直接接觸傳播。該菌株能產生一種稱為角蛋白酶的酶,這種酶能夠分解角質層中的蛋白質,導致皮膚受損。患者可以在醫生的幫助下使用複合苯甲酸(Benzoic acid)軟膏、咪康唑(Miconazole)等具有殺菌作用的外用藥膏進行處理。

針對皮膚真菌感染,患者應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共用毛巾、浴巾等個人用品,以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此外,定期到醫院進行真菌培養等相關檢查也是必要的措施。

皮膚真菌感染怎麼治療?

皮膚真菌感染可以採取抗真菌藥膏治療、口服抗真菌藥物、中藥外敷等方法進行治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抗真菌藥膏治療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外用抗真菌藥膏,如黴克頓(Clotrimazole)、咪康唑等,輕薄塗抹於受感染區域。此類藥物透過干擾真菌細胞壁合成或影響其代謝過程來發揮抗菌作用。區域性使用可減少抗藥性的發生風險。

口服抗真菌藥物

在醫師指導下選用合適的口服抗真菌藥物進行治療,例如氟康唑(Fluconazole)、伊曲康唑(Itraconazole)等,並按處方規定劑量服用。這些藥物能夠系統性地抑制真菌生長,對於廣泛分佈的皮膚真菌感染有效。長期使用需監測潛在副作用。

中藥外敷

選取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中藥材,配製成外敷製劑後敷於患處;具體藥材及用量需遵醫囑調整。傳統中醫認為,皮膚真菌感染多因溼熱毒邪侵襲所致,外敷可起到清熱燥溼、解毒止癢的作用。注意個體差異及可能發生的過敏反應。

在治療皮膚真菌感染時,應避免搔抓患處以防繼發細菌感染。同時,保持個人衛生和衣物乾燥也是預防與管理該疾病的重要措施。

皮膚真菌感染如何去預防?

皮膚真菌感染的預防可以透過個人衛生、衣物及床品消毒、避免共用個人用品、保持適當的溼度和通風以及使用抗真菌藥物等措施來實現。

個人衛生

透過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可以減少真菌在皮膚表面的傳播和定植。包括經常洗手、洗澡,及時更換衣物,可降低感染風險。

衣物及床品消毒

該方法旨在消滅或清除環境中潛在的真菌病原體,以防止其傳播給個體。定期清洗並使用高溫烘乾等方式進行消毒處理。

避免共用個人用品

此措施有助於防止真菌從一個人傳播到另一個人,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提倡不與他人共用毛巾、洗臉盆等日常用品,並確保這些物品經常清洗和晾曬。

保持適當的溼度和通風

合適的環境條件幫助真菌生長繁殖,改善環境條件能有效控制真菌的數量。建議調整室內溫度和溼度,保持空氣流通,特別是在潮溼季節。

使用抗真菌藥物

透過干擾真菌細胞壁合成或影響其代謝過程來發揮作用。根據醫囑選擇合適的外用藥膏或口服藥進行治療,在出現疑似症狀時及時使用。

若患者出現疑似皮膚真菌感染的症狀,應及時就醫,以便獲得準確診斷和適當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