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黴菌感染:症狀、病因、治療及預防

分類: 皮膚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26
皮膚黴菌感染的病因和症狀各異,可能包括瘙癢、丘疹等。治療可透過抗真菌藥膏或口服藥物,並建議採取個人衛生維護及免疫增強措施預防。

皮膚黴菌感染的病因和症狀各異,可能包括瘙癢、丘疹等。治療可透過抗真菌藥膏或口服藥物,並建議採取個人衛生維護及免疫增強措施預防。

皮膚黴菌感染的症狀

皮膚黴菌感染的症狀可能包括瘙癢、丘疹、水泡、脫屑和紅斑。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瘙癢

皮膚黴菌感染時,真菌會刺激身體的免疫系統產生發炎反應,導致神經末梢敏感性增高,從而引起瘙癢感。瘙癢通常出現在受感染區域,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紅斑或丘疹。

丘疹

當皮膚與黴菌接觸後會發生區域性過敏反應,引發組織水腫和細胞浸潤,形成隆起於皮膚表面的小顆粒狀病變即丘疹。丘疹多集中於感染部位,形態可為圓形、扁平或凸起,大小不一。

水泡

由於真菌在皮膚表面大量繁殖,會導致微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加,進而出現液體滲出而形成水泡。水泡通常位於表皮下方,大小不等,可伴有疼痛或瘙癢。

脫屑

真菌侵入皮膚角質層後,會引起角質層脫落,表現為脫屑現象。脫屑常見於頭皮、手掌或腳底等處,伴隨著白色鱗片樣或薄片狀脫屑。

紅斑

紅斑是皮膚發炎的一種表現,可能是由黴菌引起的區域性免疫應答所導致的。紅斑通常呈現均勻分布的紅色斑塊,邊緣清晰,有時伴隨輕微腫脹。

針對皮膚黴菌感染的症狀,可以進行真菌培養或顯微鏡檢以確定是否存在真菌。治療措施包括外用抗真菌藥膏如黴克頓乳膏(Clotrimazole)、酮康唑(Ketoconazole)等,嚴重情況下也可遵醫囑口服抗真菌藥物如氟康唑(Fluconazole)、特比奈芬(Terbinafine)等。患者要保持皮膚乾燥清潔,避免使用他人物品以防交叉感染,並遵循醫生指導完成整個療程以減少復發風險。

皮膚黴菌感染的病因

皮膚黴菌感染的病因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曲黴菌感染、接觸性皮膚炎和濕疹。患者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相應的抗真菌藥物進行治療,如酮康唑(Ketoconazole)、允消無黴乳膏(Miconazole Cream)等。

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金黃色葡萄球菌透過皮膚或黏膜微小傷口進入身體,其產生的毒素和酶類可導致組織發炎、壞死及系統性感染。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盤尼西林G進行治療。

白色念珠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是一種真菌,在特定條件下如潮溼溫暖的環境中大量繁殖,產生孢子和菌絲體,這些微生物會刺激身體免疫系統產生反應,引發發炎。針對白色念珠菌感染,常選用氟康唑(Fluconazole)等抗真菌藥物進行治療。

曲黴菌感染

曲黴菌在適宜環境下生長繁殖,產生具有強致病性的代謝產物,麴菌酸。該物質能夠破壞細胞結構,引起區域性組織壞死和發炎反應。曲黴菌感染的治療通常需要使用抗真菌藥物,例如伊曲康唑(Itraconazole)或伏立康唑(Voriconazole)。

接觸性皮膚炎

接觸性皮膚炎是皮膚與外界物質直接接觸後發生的發炎反應,由於個體對某些外源物質過敏而出現紅斑、水泡等症狀。對於接觸性皮膚炎,首先應找出並避免接觸過敏原,同時可以遵醫囑使用氫化可體松(Hydrocortisone)等類固醇藥膏進行區域性治療。

濕疹

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淺層及表皮發炎,可能與遺傳、環境變化、神經精神障礙等因素有關。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普特皮軟膏(Protopic ointment)、匹美克莫司乳膏(Pimecrolimus)等鈣調磷酸酶抑制劑進行治療。

建議定期監測病情進展,特別是對於長期存在症狀或反覆發作的情況。必要時,可以透過真菌培養、血液學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來評估是否存在潛在的免疫功能低下或其他相關疾病。

皮膚黴菌感染怎麼治療?

皮膚黴菌感染可以採取抗真菌藥膏治療、口服抗真菌藥物治療、中藥外敷等方法進行治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抗真菌藥膏治療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抗真菌藥膏,如黴克頓乳膏(Clotrimazole)、特比奈芬(Terbinafine)軟膏等,均勻塗抹於受感染區域。此類藥物能有效抑制或殺死引起皮膚黴菌感染的真菌,減輕發炎反應和症狀。適用於表淺性皮膚黴菌感染。

口服抗真菌藥物治療

針對嚴重的或廣泛分佈的皮膚黴菌感染,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口服抗真菌藥物,例如氟康唑(Fluconazole)、伊曲康唑(Itraconazole)等。這些藥物透過干擾真菌細胞壁合成或影響其代謝過程來發揮效果。對於深部或頑固性感染有益。在使用時需注意肝功能監測。

中藥外敷

選取適量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中藥材,配製成藥膏後外敷於患處。傳統中醫認為,皮膚黴菌感染多由溼熱毒邪所致,外敷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的作用。但須謹慎過敏及區域性紅腫等情況發生。

在治療皮膚黴菌感染期間,應避免與他人共用個人物品,以減少傳播風險。同時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洗澡、換洗衣物等,有助於控制病情發展。

皮膚黴菌感染如何去預防?

皮膚黴菌感染的預防可以採取個人衛生維護、衣物及床品消毒、公共場所使用防護措施、保持皮膚乾燥、免疫增強措施等措施。

個人衛生維護

透過保持皮膚乾燥和清潔,減少病原體接觸機會。每日用溫水洗澡,並及時擦乾身體尤其是皺褶處。

衣物及床品消毒

透過定期清洗、晾曬或使用高溫消毒方式可以殺滅環境中部分黴菌孢子。建議每兩週至少徹底清洗一次床上用品,並在陽光下暴曬以達到最佳效果。

公共場所使用防護措施

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和手套等防護裝備可有效降低感染風險。特別是在擁擠或潮溼的地方如浴室、更衣室時要特別注意保護自己。

保持皮膚乾燥

保持皮膚乾燥有助於防止細菌滋生和繁殖。日常生活中應盡量避免長時間處於潮溼環境,及時更換乾燥衣物。

免疫增強措施

提高身體免疫力能幫助抵禦各種病原體入侵。可透過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以及充足睡眠來提升自身抵抗力。

若出現疑似皮膚黴菌感染的症狀,應及時就醫進行真菌培養等相關檢查確診並接受相應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