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障礙:症狀、病因、治療及預防,從營養支援到心理療法

分類: 心理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26
飲食障礙是一種以食慾減退、體重下降等為特徵的疾病,其成因包括飲食習慣不當和心理因素。治療通常採用多種方法如認知行為療法和支持性心理治療,而預防則需綜合考慮飲食日記管理及社交技能培訓等手段。

飲食障礙是一種以食慾減退、體重下降等為特徵的疾病,其成因包括飲食習慣不當和心理因素。治療通常採用多種方法如認知行為療法和支持性心理治療,而預防則需綜合考慮飲食日記管理及社交技能培訓等手段。

飲食障礙的症狀

飲食障礙可能表現為食慾減退、體重下降、消化不良、代謝紊亂和社交退縮等症狀。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存在並影響日常生活,建議尋求心理醫生或精神科醫生的幫助。

食慾減退

飲食障礙患者由於對體重和體型的過度關注,可能會限制食物攝入或進行節食行為,導致能量不足而引起食慾減退。食慾減退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段的人群中,通常表現為長期減少進食量,嚴重時可影響營養吸收與身體發育。

體重下降

飲食障礙會導致能量攝入不足,進而引發代謝率降低、基礎消耗熱量減少的情況發生。當身體長時間處於負氮平衡狀態時,就會出現體重明顯減輕的現象。體重下降往往伴隨著明顯的體脂減少,這可能導致肌肉品質下降,影響身體功能。

消化不良

飲食障礙患者的胃腸道功能受到影響,可能出現消化酶分泌異常,從而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狀。消化不良症狀包括腹脹、腹瀉或便秘等,在飲食後尤為明顯。

代謝紊亂

飲食障礙會影響正常的飲食結構和習慣,造成營養不均衡,進而誘發代謝紊亂。代謝紊亂可能伴隨疲勞、心悸、皮膚問題等症狀,並且這些症狀會隨著病情的發展而加重。

社交退縮

飲食障礙患者因為對自己的身材不滿意或者擔心被他人嘲笑,所以會選擇獨處,避免在公共場合進食,進而導致社交退縮。社交退縮主要表現在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喜歡一個人待著,迴避社交場合,甚至害怕與人交往。

針對飲食障礙的相關症狀,建議可以進行心理評估測試,如漢密爾頓憂鬱焦慮量表、貝克憂鬱自評問卷等。治療措施主要包括心理諮詢和行為療法,以及必要時的藥物治療,如抗憂鬱藥舍曲林(Sertraline)、氟西汀(Fluoxetine)等。患者應保持規律的飲食習慣,確保每日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並注意適量運動以促進新陳代謝。

飲食障礙的病因

飲食障礙的病因可能包括飲食習慣不當、壓力性進食障礙、神經性厭食症、神經性貪食症以及思覺失調症。這些因素可能導致個體對食物和體重的認知出現偏差,引發進食行為異常。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的評估和治療。

飲食習慣不當

不良的飲食習慣可能導致營養攝入不均衡,影響身體發育和心理健康。調整飲食結構,保證每日三餐定時定量,並增加膳食纖維、維生素等營養素的攝入量。

壓力性進食障礙

當個體面臨心理壓力時,可能會透過暴飲暴食來緩解情緒,形成一種應對機制。認知行為療法可以幫助個體識別並改變這種應對方式,減少暴飲暴食的行為。

神經性厭食症

神經性厭食症是一種以體重減輕為主要特徵的精神障礙,患者存在自我強迫性的限制攝食,導致體重明顯低於正常標準。藥物治療是常用方法之一,如抗憂鬱藥舍曲林(Sertraline)、氟西汀(Fluoxetine)等,可改善患者的情緒狀態,促進食慾恢復。

神經性貪食症

神經性貪食症是一種精神障礙,表現為週期性發作的暴食行為,伴有失控感和內疚感。該疾病通常需要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相結合。心理治療包括認知行為療法或精神分析療法,而藥物治療則可能涉及使用抗精神疾病藥物如奥氮平(Olanzapine)、理思必妥(Risperidone)等。

思覺失調症

思覺失調症中的一種症狀表現,患者可能出現幻覺、妄想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導致他們對食物產生恐懼或厭惡。抗精神疾病藥物常用於治療思覺失調症,例如穩舒眠(Chlorpromazine)、硫必利(Tiapride)等,可以調節大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平衡,緩解相關症狀。

建議定期進行心理諮詢,監測體重變化及營養狀況,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奥氮平(Olanzapine)、理思必妥(Risperidone)等抗精神疾病藥物。

飲食障礙怎麼治療?

飲食障礙的治療通常需要綜合運用認知行為療法、支持性心理治療、家庭治療、飲食失調患者群體治療等方法。雖然營養諮詢在調整飲食方面有幫助,但並不能直接作為治療手段。

認知行為療法

認知行為療法透過幫助個體識別和改變不健康的思維模式,以及與飲食相關的錯誤觀念,來減輕飲食障礙的症狀。接受認知行為治療有助於改善對體重、體型的扭曲認識,並減少過度限制性飲食或暴食行為。該方法通常在專業心理醫生指導下進行。

支持性心理治療

支持性心理治療為患者提供一個安全且無判斷的空間,讓他們表達情感並探索與飲食問題相關的情感因素。此方法有助於緩解因壓力或情緒困擾導致的進食紊亂。治療過程需要定期會面,在專業人士引導下開展。

家庭治療

家庭治療旨在改善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和關係,以減輕由家庭環境引起的飲食障礙。透過促進健康的家庭動態,可減少不當食物管理方式對患者的負面影響。需確保所有家庭成員參與治療過程。

飲食失調患者群體治療

飲食失調患者群體治療讓患者分享經驗、給予鼓勵和支援,幫助營造理解與互助氛圍,從而減輕症狀。參加團體治療可以幫助患者感到被接納和理解,降低孤獨感。需選擇專門針對飲食障礙的小組,以確保獲得適當的支援。

營養諮詢

營養諮詢涉及評估個體的飲食習慣,並制定個性化飲食計劃,以滿足其營養需求並促進身體恢復。接受專業指導的膳食調整有助於重建健康飲食習慣,預防營養不良。須定期跟進進展,調整飲食方案。

建議定期進行心理諮詢,如認知行為療法或支持性心理治療,以幫助個體建立健康的飲食觀念。同時,應避免使用減肥藥等非正規手段來解決飲食障礙,以免加重病情或引發其他併發症。

飲食障礙如何去預防?

飲食障礙的預防需要綜合考慮飲食日記的管理、食物敏感性測試、壓力管理練習、正念飲食以及社交技能培訓等方法。雖然這些措施有助於改善飲食習慣和心理健康,但需明確指出,它們並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或治療。若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尋求心理醫生或營養師的幫助。

飲食日記

透過記錄每日攝入的食物和飲水量,飲食日記可以幫助個體瞭解自己的飲食習慣,發現不良的飲食模式。這有助於識別過量或不足的營養素,並制定更健康的飲食計劃。建立飲食日記有助於預防飲食障礙的發生。

食物敏感性測試

食物敏感性測試可以確定個體對某些特定食物的過敏反應,幫助避免接觸可能引起症狀的食物。減少相關食物的攝入可降低發生胃腸道不適、皮膚問題等的風險,從而預防與食物敏感相關的飲食障礙。

壓力管理練習

壓力管理練習有助於緩解由生活壓力引起的暴飲暴食等問題行為。這些技巧有助於改善情緒狀態,減輕壓力影響下的不當進食衝動。實施壓力管理策略是預防因心理因素導致的飲食障礙的有效手段。

正念飲食

正念飲食強調在進餐時全身心地感受食物的味道、口感和消化過程,以提高對食慾和飽腹感的意識。這種做法有助於培養健康與平衡的飲食觀念,預防過度飲食或厭食現象。實踐正念飲食法是預防飲食障礙的一種方法。

社交技能培訓

社交技能培訓涉及教導個體如何在社交場合中自信地表達個人需求,如拒絕不健康的食物請求。這有助於防止被迫接受不健康飲食的情況,維護個體的飲食選擇自由。開展社交技能訓練是預防由人際因素造成的飲食障礙的重要措施。

建議定期進行心理諮詢,監測並調整飲食習慣。保持均衡飲食,適量攝入各類營養素,同時關注身體訊號及自我感受,以預防飲食障礙的發生。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