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激障礙:症狀、病因、治療及預防,心理保健指南

分類: 心理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26
應激障礙是一種心理疾病,症狀包括焦慮、憂鬱和回避行為等。其成因涉及多種因素,如心理社會壓力、遺傳因素以及腦結構異常。治療應激障礙的方法包括認知行為療法和支持性心理治療;預防措施則有建立支援性關系並接受心理壓力管理訓練。

應激障礙是一種心理疾病,症狀包括焦慮、憂鬱和回避行為等。其成因涉及多種因素,如心理社會壓力、遺傳因素以及腦結構異常。治療應激障礙的方法包括認知行為療法和支持性心理治療;預防措施則有建立支援性關系並接受心理壓力管理訓練。

應激障礙的症狀

應激障礙的症狀包括焦慮、憂鬱、回避行為、睡眠障礙以及記憶障礙。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存在並影響日常生活,建議尋求心理醫生或精神科醫師的幫助。

焦慮

應激障礙會導致個體對威脅或壓力源的過度反應,啟用交感神經系統,從而引起焦慮。焦慮通常表現在情緒上,伴隨著緊張、擔憂和恐懼的感覺,可能影響日常生活。

憂鬱

應激障礙會引起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失衡,導致5-羥色胺等神經傳導物質減少,使患者出現憂鬱症狀。憂鬱症狀包括持續的情緒低落、興趣減退以及活動力下降,這些都與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異常有關。

回避行為

應激障礙中,個體為了減輕心理壓力而選擇避免接觸那些觸發創傷事件的人、事、物。這是為了避免再次經歷到創傷性記憶帶來的痛苦。這種回避行為往往發生在創傷事件發生的地方或者與之相關的環境中,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睡眠障礙

應激障礙時,由於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紊亂,可能會抑制下視丘分泌褪黑激素,導致失眠的發生。失眠可能導致白天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進一步加劇壓力反應。

記憶障礙

應激障礙會干擾海馬迴的功能,影響資訊在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之間的轉換,進而導致記憶障礙。記憶障礙表現為遺忘或無法準確回憶某些與創傷相關的資訊,這可能是為了減輕由記憶引起的痛苦。

針對應激障礙的症狀,建議進行心理諮詢以評估個體的心理狀態,必要時可遵醫囑進行CT檢查、MRI檢查等明確診斷。治療措施包括認知行為療法、眼動脫敏再處理法等心理治療方法。個體應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並參與放鬆技巧訓練如冥想,以輔助緩解症狀。

應激障礙的病因

應激障礙的病因包括心理社會因素、遺傳易感性、神經內分泌失調、人格特質以及腦結構功能異常。

心理社會因素

應激障礙的發生與個體經歷或目睹過重大創傷事件密切相關,這些事件會導致強烈的恐懼、無助和絕望等負性情緒反應。在受到威脅時,人體會釋放大量的皮質醇和其他壓力賀爾蒙來應對危險情況,長時間的壓力負荷可能導致大腦海馬區萎縮或其他認知損害。

遺傳易感性

研究發現某些基因變異可能增加個體罹患應激相關精神障礙的風險。這些基因可能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代謝及訊號傳導過程,在遭受壓力時更容易出現情感調節障礙等問題。

神經內分泌失調

應激狀態下身體處於高度激活狀態,腎上腺皮質激素、正腎上腺素等神經內分泌物質會大量分泌以維持身體對緊急狀況的適應能力;長期過度的壓力反應會引起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HPA系統的持續啟用,導致甲狀腺軸功能紊亂,進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變化。

人格特質

具有焦慮傾向的人格特徵可能會增加個體易於遭受應激源侵襲的可能性,並且更難從應激中恢復過來。這類人群通常更加敏感於環境中的潛在威脅,容易產生緊張不安的情緒體驗,從而進一步加劇了他們對於外界刺激的脆弱性和不耐受程度。

腦結構功能異常

透過磁共振成像MRI掃描可以觀察到應激後患者存在特定區域如杏仁核、前額葉皮層等功能活動增強的現象。這可能是由於反覆暴露於應激原所引起的神經可塑性改變所致,反映了大腦在面對持久壓力時進行自我保護和適應的能力下降。

針對應激障礙的診斷和治療,建議尋求專業臨床醫師的幫助,完善相關評估問卷和個人史採集工作,同時結合上述提及的各種因素進行全面考慮。

應激障礙怎麼治療?

應激障礙可以透過認知行為療法、暴露療法、眼動脫敏與再加工療法、支持性心理治療等方法進行治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認知行為療法

認知行為療法通常由訓練有素的心理健康專業人員與患者共同完成,旨在幫助個體識別並改變不健康的思維模式和應對策略。該方法有助於解決因應激事件導致的負面情緒、行為問題。透過教授放鬆技巧及正念練習進行緩解。

暴露療法

暴露療法需要心理醫生對患者進行逐步且重複地接觸引發其創傷性記憶的情境或物體,並鼓勵他們面對這些觸發點而不要逃避。此措施有助於減少由於特定刺激物所引起的回避行為;因為頻繁地接觸目標會導致其失去原有的威脅性,並促使大腦重新評估其危險程度。

眼動脫敏與再加工療法

在專業治療師指導下,參與者坐在椅子上,雙眼跟隨電腦屏幕上的點移動,同時想象與應激事件相關的場景。此技術利用了生物反饋原理來減輕焦慮感;隨著眼球快速運動,體內腎上腺素(Adrenaline)水平會下降,使身體從緊張狀態中恢復過來。

支持性心理治療

支持性心理治療通常由經驗豐富的臨床心理學家或其他心理健康專業人員提供,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中與患者面對面交流。這種非指導性的傾聽方式可以幫助個體表達內心感受、獲得情感共鳴,並為適應壓力源提供必要的社會支援網路。

除了上述治療方法外,建議患者還可以嘗試放鬆技巧如深呼吸法以減輕壓力反應。

應激障礙如何去預防?

應激障礙的預防可以採取建立支持性人際關係、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心理壓力管理訓練、認知行為療法、環境適應性訓練等措施。

建立支持性人際關係

透過與家人、朋友或專業人士建立密切關係,提供情感上的支援和理解,有助於減輕壓力反應。積極參與社交活動,保持良好的人際交往,是預防應激障礙的重要手段之一。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和充足睡眠有助於提高身體的抵抗力,減少因生活壓力導致的心理問題。強調每日合理膳食,如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以促進大腦健康,並建議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

心理壓力管理訓練

心理壓力管理訓練旨在教授個體應對壓力的有效策略,包括放鬆技巧和認知重構,從而降低應激水平。定期參加冥想、深呼吸或其他放鬆練習,以增強對情緒的控制能力。

認知行為療法

認知行為療法側重於改變個體對壓力的看法和反應方式,幫助其發展更健康的思維模式。此方法涉及識別並挑戰不合理的思維模式,然後採用積極的認知替代方案來應對壓力源。

環境適應性訓練

環境適應性訓練透過漸進式暴露於各種刺激情境中,幫助個體逐漸適應並習慣這些環境。對於有特定恐懼症或回避行為的人群,可採取逐步面對的方式,增加對該事物的接觸頻率,以減少回避行為。

若出現持續的情緒困擾或心理健康問題,請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