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坐骨神經痛的穴位選擇:穴位功效、位置及不適症狀、保養方法

分類: 中醫與草藥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26
坐骨神經痛是一種常見的下肢疼痛疾病,針灸穴位是其傳統治療方法之一。透過選取承扶穴、殷門穴、委中穴、崑崙穴和足通谷穴進行針灸治療,可以舒經活絡、止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神經功能並增強身體免疫力。此外,患者還可以嘗試穴位按摩、熱敷療法等非藥物方法來緩解症狀。若針灸穴位不通,可能影響療效,甚至加重不適症狀。因此,在選擇針灸治療時,應確保穴位的通暢性以達到預期效果。

坐骨神經痛是一種常見的下肢疼痛疾病,針灸穴位是其傳統治療方法之一。透過選取承扶穴、殷門穴、委中穴、崑崙穴和足通谷穴進行針灸治療,可以舒經活絡、止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神經功能並增強身體免疫力。此外,患者還可以嘗試穴位按摩、熱敷療法等非藥物方法來緩解症狀。若針灸穴位不通,可能影響療效,甚至加重不適症狀。因此,在選擇針灸治療時,應確保穴位的通暢性以達到預期效果。

坐骨神經痛針灸穴位的功效

坐骨神經痛針灸穴位可以起到舒經活絡、止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神經功能、增強身體免疫力等功效作用。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諮詢醫生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舒經活絡

坐骨神經痛透過針灸穴位可以刺激經絡,調節氣血執行,從而達到舒經活絡的目的。此功效可緩解因經絡不暢引起的疼痛和不適。可透過選擇足三里、環跳等穴位進行針灸。

止痛

針灸穴位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區域性組織的供血狀態,減少發炎因子的產生,從而減輕疼痛症狀。對於由外傷或勞損引起的坐骨神經痛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可以選擇承山穴、崑崙穴等穴位進行針灸。

促進血液循環

針灸穴位時能刺激體表腧穴,使體內相應的臟腑器官發生生理反應,進而起到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該功效有助於緩解因血液循環不暢導致的肢體麻木等症狀。建議選取血海穴、足三里穴等穴位進行針灸。

改善神經功能

針灸穴位可以調節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提高身體對各種刺激的耐性,從而達到改善神經功能的效果。針對由於神經壓迫造成的坐骨神經痛有積極效果。可考慮取用風池穴、天宗穴等穴位進行針灸。

增強身體免疫力

針灸穴位能夠調節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的功能,增強身體對外界病原體的抵抗力,從而達到增強身體免疫力的目的。此功效幫助提高身體對抗感染的能力,輔助預防坐骨神經痛的發生。可選用曲池穴、合谷穴等穴位進行針灸。

在治療坐骨神經痛的過程中,患者應避免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不動,以免加重病情。飲食方面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以利於患處恢復。

坐骨神經痛針灸穴位位置在哪?

坐骨神經痛的針灸穴位通常選取承扶穴、殷門穴、委中穴、崑崙穴和足通谷穴。如果疼痛持續或加劇,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承扶穴

承扶穴位於臀溝正中線,在髂脊最低點與股骨大轉子最高點連線的四六交點處。取穴時患者宜採取俯臥位,可採用指壓法進行操作,即用拇指按揉此處5-8分鐘。

殷門穴

殷門穴在大腿後面,當膕橫紋上4寸,半腱肌與半膜肌之間凹陷處即是該穴位所在位置。患者可以平躺下,用手找到膕窩上方約四個手指寬度的位置即可觸控到此穴。一般不用特殊處理,但如有不適症狀則需避免用力按摩。

委中穴

委中穴位於膝關節後方,膕橫紋的中間,屈膝時呈凹陷狀態。患者可以取仰臥位,用手輕柔地按壓委中穴,每次按壓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引起區域性肌肉疲勞。

崑崙穴

崑崙穴位於腳踝外側邊緣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患者可以用食指和中指併攏按住穴位,然後順時針旋轉按揉0.5-1分鐘。此外還可以使用指尖掐按崑崙穴的方法來刺激經絡,達到緩解疾病的目的。

足通谷穴

足通谷穴位於足小趾本節(第 5 趾蹠骨基底)前下方,赤白肉際處。患者可用雙手的大魚際分別從左右兩側對稱地推擠足部,每次推擠不少於 60 次為宜。另外也可以選擇合適的力度叩擊足背第一至第五蹠骨間隙處,重複數次。

針對坐骨神經痛的症狀,應避免劇烈運動,並保持良好的姿勢習慣。若疼痛無法透過休息緩解或伴有其他症狀,則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坐骨神經痛針灸穴位不通有哪些症狀?

坐骨神經痛針灸穴位不通可能表現為腰部疼痛、臀部疼痛、大腿後側或外側放射性疼痛、小腿外側和足背外側麻木、肌力減退等症狀。如果症狀持續不緩解,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治療。

腰部疼痛

當存在腰椎間盤突出等問題時,可能會導致壓迫刺激到坐骨神經,在中醫經絡學中屬於太陽膀胱經循行部位,因此會引起腰部酸脹、刺痛等不適感。此外還可能出現活動受限的情況。

臀部疼痛

臀部位於下肢的上端,是人體負重的重要區域之一,而針灸穴位不通會導致氣血執行受阻,從而引發區域性肌肉緊張和痙攣狀態,出現疼痛現象。患者多表現為持續性的鈍痛感,並且在久坐或者彎腰之後會加劇。

大腿後側或外側放射性疼痛

上述情況說明可能存在坐骨神經受壓的問題,此時由於發炎因子刺激周圍組織,容易引起大腿後側或外側出現陣發性電擊樣劇烈疼痛的症狀。

小腿外側和足背外側麻木

若患者的病情比較嚴重,則可能導致病變處血液循環障礙,影響正常的供血功能,進而使感覺異常化驗室檢查可發現有輕度白血球計數增高以及血沉加快的現象。

肌力減退

長時間的神經根水腫和壓迫會導致神經支配區的肌肉力量下降,繼而導致肌力減退。典型臨床表現包括行走困難、站立不穩甚至跌倒等情況發生。

針對以上提及的所有症狀,適當的運動如太極拳或步行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和舒緩肌肉緊張狀況;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如布洛芬(Ibuprofen)可用於減輕發炎反應及止痛。但藥物需遵醫囑使用。

坐骨神經痛針灸穴位如何去保養?

坐骨神經痛可透過穴位按摩、熱敷療法、針灸療法等方法進行保養。若症狀無緩解或加重,應儘快就醫。

穴位按摩

選擇特定的經絡穴位,如足三里、關元等,進行輕柔旋轉按壓。此方法可促進氣血流通,緩解區域性肌肉緊張和疼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坐骨神經痛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熱敷療法

使用熱水袋或暖貼直接放置於腰部患處,每次15-30分鐘。提高區域性溫度幫助舒緩肌肉緊張與僵硬狀態,並減少發炎反應;對風寒濕邪侵襲所致者有益。

針灸療法

在專業醫師指導下,在確定的穴位上進行針刺操作,一般為0.5-1小時。針灸可以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緩解肌肉緊張和疼痛。適用於多種原因導致的坐骨神經痛。

患者應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以減少坐骨神經壓迫。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以免受涼後誘發或者加重病情。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