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按摩穴位:功效、位置、不通症狀及保養方法

分類: 中醫與草藥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26
足底筋膜炎患者可以按摩穴位來緩解不適症狀,如足跟痛、灼熱感等。按摩穴位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和神經壓迫,並進行疼痛管理。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穴位按摩以確保效果與安全性。

足底筋膜炎患者可以按摩穴位來緩解不適症狀,如足跟痛、灼熱感等。按摩穴位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和神經壓迫,並進行疼痛管理。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穴位按摩以確保效果與安全性。

足底筋膜炎按摩穴位的功效

足底筋膜炎患者可以透過按摩穴位來緩解足底筋膜緊張、足部血液循環改善、肌肉緊張緩解、神經壓迫減輕、疼痛管理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應諮詢醫生以獲得適當的治療建議。

足底筋膜緊張

足底筋膜炎按摩穴位可以放鬆足部肌肉,緩解足底筋膜的緊張狀態。當足底筋膜處於緊張狀態時,會導致區域性血液循環不暢,從而引起疼痛和僵硬感。透過按摩穴位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症狀。

足部血液循環改善

足底筋膜炎患者可能存在足部血液循環障礙的情況,此時進行按摩穴位能夠刺激血管擴張,增加血流量,進而達到改善循環的目的。促進下肢靜脈迴流,有助於減輕水腫、促進代謝廢物排出,並可緩解因循環不暢引起的腫脹與不適。

肌肉緊張緩解

足底筋膜炎患者的足底肌群可能因為發炎而出現緊張和痙攣的現象,此時按摩穴位可以起到舒緩的作用。透過促進區域性血液循環和釋放內源性阿片肽等物質來實現鎮痛效果。

神經壓迫減輕

足底筋膜炎可能會導致跟腱周圍神經受壓,引發足跟處的刺痛或灼熱感。按摩穴位能有效緩解這種壓力。按摩穴位如太衝穴、崑崙穴等,可以調節氣血,舒展經絡,從而減輕神經壓迫的症狀。

疼痛管理

足底筋膜炎常伴隨足跟及足底前部劇烈疼痛,在中醫中認為是由於外邪侵襲、氣血不暢所致,按摩穴位具有祛風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選取承山穴、崑崙穴等穴位進行按揉,每次治療時間約30分鐘,每日一次。

針對足底筋膜炎,應避免在急性期進行按摩,以免加重發炎反應。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按摩,以減少風險並確保效果。

足底筋膜炎按摩穴位位置在哪?

足底筋膜炎患者可以按摩太溪穴、湧泉穴、崑崙穴、丘墟穴和解溪穴等穴位來緩解不適症狀。如果疼痛持續或加劇,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太溪穴

取穴時,可先找到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即照海穴,在將足尖向前上方翹起,在足內側踝後方能觸及一個粗大而隆起的骨頭,稱為跟骨,外踝尖直下與跟骨之間定為太溪穴的位置。按揉此穴具有滋補腎陰的作用,適當刺激該穴位有助於減輕足底筋膜炎患者的腫脹和疼痛感。

湧泉穴

位於人體腳掌前三分之一處屈腳趾的凹陷中。主治昏厥、休克、中暑、霍亂、高血壓病、腦出血、中風、小兒驚風、癲狂癇證、失眠、癔病、月經不調、更年期症候群、遺精、消渴等多種疾病。按摩此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從而輔助改善足底筋膜炎引起的不適症狀。

崑崙穴

崑崙穴在足部外踝之後,跟腱附著點上5寸的地方。主治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頰腫、鼻衄、咽喉腫痛、牙痛、項強、腰脊痛、小便頻數、洩瀉、水腫、瘧疾、經閉、癃閉、足跟痛等症狀。經常按摩此穴對足底筋膜炎有一定的作用。

丘墟穴

丘墟穴位於外踝區,腓骨前面,伸長足跟或者用手觸控足背部,可以在腓骨長短肌腱與比目魚肌之間摸到一橫行隆起,其頂端下方0.5-1寸處即是本穴。主治頭面五官疾患、頸項疾患、肩背肢節酸楚、麻木不利、胸脅脹滿、胃脘痛、吞咽困難、腸鳴腹脹、洩瀉痢疾、便秘、乳癰、乳少、足跗腫痛、下肢痿痺拘攣等病症。適當按壓丘墟穴對於足底筋膜炎也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解溪穴

取穴方法是在踝關節前下方1橫指寬處,脛骨髁下緣凹陷處就是解溪穴所在位置。主治頭項強痛、目赤腫痛、瞼弦赤爛、視物異常、耳聾、耳鳴、暴喑、咽喉腫痛、牙齦腫痛、膝腿痛、下肢麻痺、足腕痛、足下垂、足背紅腫、足底筋膜炎等。透過對解溪穴進行按摩,通常也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

上述提及的所有穴位均需要由專業人士操作,以免因手法不當引起不良後果。另外,若患有足底筋膜炎,平時要注意休息,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尤其是穿高跟鞋。

足底筋膜炎按摩穴位不通有哪些症狀?

足底筋膜炎按摩穴位不通可能表現為足跟痛、足跟灼熱感、足跟腫脹、步態異常和活動受限等症狀。如果症狀持續不緩解,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的評估和治療。

足跟痛

足底筋膜炎患者在進行按摩時,如果選擇的穴位不通,則可能會導致發炎因子刺激足部肌肉和軟組織,引起疼痛。這種疼痛通常集中在足跟處,在早晨起床或長時間休息後會感到特別明顯。

足跟灼熱感

當足底筋膜受到發炎刺激時,會導致區域性血液循環加快,從而引發灼熱感。症狀可能出現在足跟區域,有時可輻射至足心,一般持續時間較短。

足跟腫脹

足底筋膜炎可能導致足部軟組織出現無菌性發炎反應,發炎因子會刺激周圍微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進而引起水腫。腫脹通常發生在足跟下方,可能伴有輕微壓痛。

步態異常

由於足底筋膜炎會引起足跟部位的疼痛,此時行走時為了減輕疼痛,患側下肢負重減少,表現為跛行。此外,患者還可能出現跳躍無力的情況。這些異常通常在走路開始階段最為明顯,隨著活動的繼續而有所改善。

活動受限

足底筋膜炎患者在按摩穴位不通的情況下,劇烈運動可能會加重足底筋膜的傷害,導致活動受限。患者在嘗試彎曲或伸展腳趾時,會感到明顯的不適和限制。

針對足底筋膜炎的症狀,建議進行超音波檢查、X光檢查等以評估足部狀況。治療措施包括物理療法如拉伸訓練和抗阻訓練以及藥物治療,如遵醫囑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布洛芬(Ibuprofen)、雙氯芬酸鈉(Diclofenac sodium)腸溶片等緩解疼痛和發炎。患者平時應避免穿著不合適的鞋子,減少長時間站立或走路,以減輕足底筋膜的負擔。

足底筋膜炎按摩穴位如何去保養?

足底筋膜炎患者可以按摩足三里穴、太溪穴、湧泉穴、血海穴和丘墟穴等穴位進行保養。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或者加重,應儘快就醫。

足三里穴

患者可以順時針輕柔地按揉足三里穴,每次按摩5-10分鐘。此穴位是足陽明胃經的重要穴位之一,經常刺激該穴位能夠起到健脾和中的作用,從而緩解筋膜炎引起的不適症狀。

太溪穴

患者可以用拇指指腹按壓太溪穴,力度以感到酸脹為宜,每次可按壓3-5分鐘。因為太溪穴屬腎經,而腎主骨生髓,所以適當按壓太溪穴有助於緩解因腎虛導致的足底筋膜炎。

湧泉穴

患者可用手指或按摩工具點按湧泉穴,每日一次,每次5-10分鐘。湧泉穴位於足底部,屬於腎經之井穴,透過刺激該穴位能補益腎精、引火下行,對於緩解足底筋膜炎有一定的輔助效果。

血海穴

患者可以將雙手搓熱後用食指按住血海穴,並進行旋轉揉動,每次按揉5分鐘左右即可。血海穴具有祛風止癢、通經活絡的功效,主治下肢痿痺、膝股內側痛等病症。因此,對血海穴進行按摩幫助促進區域性血液循環,進而達到治療足底筋膜炎的目的。

丘墟穴

患者可以用大拇指按揉丘墟穴,按揉的時候要稍微用力一點,直到感覺到酸脹感為止。丘墟穴是膽經上的一個穴位,按揉這個穴位能夠起到疏通膽經的作用,也可以改善足底筋膜炎的症狀。

在選擇按摩穴位作為足底筋膜炎的保養手段時,應考慮到個體差異及病情嚴重程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操作,避免不當操作造成不良後果。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