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穴位:功效、位置、主治疾病、保養方法

分類: 中醫與草藥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26
針灸穴位透過疏通經絡、平衡陰陽等作用來發揮其功效。穴位位置通常位於人體經絡路徑上,如百會穴、足三里穴等。穴位不通可能引起多種症狀,如疼痛和功能障礙。穴位的保養可透過按摩、敷貼或艾灸等方式進行。

針灸穴位透過疏通經絡、平衡陰陽等作用來發揮其功效。穴位位置通常位於人體經絡路徑上,如百會穴、足三里穴等。穴位不通可能引起多種症狀,如疼痛和功能障礙。穴位的保養可透過按摩、敷貼或艾灸等方式進行。

針灸穴位的功效

針灸穴位具有疏通經絡、平衡陰陽、扶正祛邪、調和臟腑、祛風散寒等功效作用。使用穴位時,如果涉及到藥物,應諮詢醫生以確保安全和正確使用。

疏通經絡

疏通經絡是透過針灸穴位刺激經絡,使氣血執行通暢,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此功效可緩解因經絡不暢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狀。可透過選擇特定的經絡穴位進行針灸來發揮效果。

平衡陰陽

平衡陰陽是指透過針灸調節體內陰陽失調狀態,使其恢復到相對平衡的狀態。該功效可用於治療由陰陽失衡引起的各種症狀,如失眠、焦慮等。需根據個體差異調整針灸方案以達到最佳效果。

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是透過針灸穴位來增強身體抗病能力,同時驅除體內的病邪。此功效適用於提高免疫力和改善體質虛弱等問題。需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針灸操作。

調和臟腑

調和臟腑是透過針灸穴位來調節內臟功能,使之恢復正常的工作狀態。此功效可用於治療由內臟功能紊亂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如消化不良、便秘等。應選取相應的臟腑穴位進行針灸。

祛風散寒

祛風散寒是利用針灸穴位來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有助於排出體內的寒氣和溼氣。此功效對於緩解因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發燒等症狀有一定的作用。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溫通作用的穴位進行針灸。

需要注意的是,在接受針灸治療時,應確保所選穴位正確無誤,並且在接受治療期間避免過度勞累以及攝入過於寒涼或辛辣的食物,以免影響療效。

針灸穴位位置在哪?

針灸穴位位置通常位於人體經絡循行路徑上的特定部位,常見的有百會穴、足三里穴、合谷穴、太衝穴和曲池穴。

百會穴

百會穴位於頭部前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此穴位主治頭痛、眩暈、脫肛等病症。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脛骨前嵴外開一橫指的位置。此穴位具有健脾消食、扶正培元的功效,可緩解腹脹、腸鳴等症狀。

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背第1掌骨橈側,第二掌骨莖突起之間凹陷處。該穴位治療牙痛、發燒、頭痛等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太衝穴

太衝穴位於腳部第一蹠骨間隙後方凹陷處。按摩此處可以改善肝氣鬱結引起的胸悶、乳房脹滿疼痛、月經不調等情況。

曲池穴

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時尺澤與肱骨內上髁連線中點處。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在肌肉隆起最高處按壓即為曲池穴。本穴屬於大腸經腧穴,能通經活絡、清熱解表,適用於治療高血壓病、肩周炎等症。

建議患者日常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進行運動鍛鍊以加強免疫力,並定期接受體檢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潛在健康問題。

針灸穴位不通有哪些症狀?

針灸穴位不通可能表現為疼痛、麻木、腫脹、功能障礙以及皮溫異常等症狀。

疼痛

針灸穴位不通,氣血不能暢通時會導致區域性組織缺氧和代謝產物積聚而引起疼痛。患者可能會感到刺痛、鈍痛或腸絞痛等不同型別的疼痛,通常在按壓或觸控相關穴位時加劇。

麻木

當經絡受阻時,氣血無法正常執行於全身各處,導致肢體感覺減退或消失。常見於手足部的穴位阻塞,患者可出現手腳冰涼、皮膚蒼白等症狀。

腫脹

若存在風寒濕邪侵襲身體,易使患處血液循環不暢,進而引發發炎反應,導致區域性水腫。多見於肌肉、關節等部位的穴位堵塞,伴隨紅斑、熱感及活動受限等特點。

功能障礙

由於氣血無法到達病變區域,從而影響臟腑器官的功能發揮,進一步發展會造成運動、感覺、排洩等功能喪失或者減弱。如脾胃虛弱可能導致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引發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等問題。

皮溫異常

觀察患者的皮膚溫度可以輔助判斷是否存在經脈不通的情況,因為正常的皮膚下有豐富的血管系統,能夠調節體溫並保持恆定。若感受外邪入裡化熱,則會形成痰濁瘀血互結之象,此時就會出現皮溫升高的現象。

針對以上症狀,建議進行針對性治療以改善病情,如體針療法中的三稜針法,透過放血的方式促進體內淤堵的氣血排出,達到通經活絡的目的。

針灸穴位如何去保養?

針灸穴位的保養可以透過穴位按摩、穴位敷貼或艾灸療法進行。如果出現異常反應,如疼痛加劇或紅腫,應立即停止並諮詢專業醫生。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透過輕柔地按壓、揉捏或摩擦特定的穴位來放鬆肌肉,緩解疲勞。一般每次按摩5-10分鐘。此方法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和淋巴流動,減少緊張感,從而改善經前症侯群的症狀。

穴位敷貼

穴位敷貼通常使用特製的中藥貼片直接粘附於選定的穴位上,並保持數小時至一天不等。該方法利用藥物透過皮膚作用於內部器官以調節氣血平衡;可輔助治療消化不良問題。

艾灸療法

艾灸療法是在中醫師指導下,在特定腧穴進行溫熱刺激的一種傳統中醫療法。根據患者情況選擇穴位數量及時間長短。此法透過溫通經絡、調和臟腑功能來緩解相關不適;對於上述提及的多種症狀均有良好效果。

在進行針灸穴位保養時,應注意避免過度刺激穴位,以免引起區域性組織傷害。同時,應確保所使用的器具清潔消毒,以防感染。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