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谷穴位刺激能夠通經活絡、清熱瀉火,該穴位位於足背踝關節橫紋下,刺激此穴可緩解頭痛、眩暈等不適症狀。
陷谷穴位的功效
陷谷穴位透過刺激具有通經活絡、清熱瀉火的功效。此外,此穴還用於治療足陽明胃經循行部位的相關疾病。
通經活絡
該穴位是足陽明胃經的滎水穴,而本經腧穴中的滎穴多用來疏導水溼,因此按揉此處能夠起到一定的通利關節的作用。
清熱瀉火
陷谷屬於滎穴範疇,其性陰柔,有洩降之力,故能清解心火及胃火,從而達到瀉火的目的。
緩解足部疼痛
經常久坐或站立不動會導致下肢血液循環不暢,進而引發腳痛的情況發生。適當按摩上述穴位可以促進區域性血液循環,從而減輕因長時間靜止所引起的不適感。
改善消化不良
若患者存在脾胃虛弱的問題,在進食後可能會出現腹脹等不適症狀。此時可以透過艾灸等方式對上述穴位進行刺激,有助於增強脾胃運化功能,輔助改善食物積滯於中焦所引起的各種不適。
調理月經不調
如果女性體內存在氣滯血瘀等問題,則可能會導致月經周期紊亂或者經期出血量過多等情況發生。適當刺激上述穴位可有效調節體內的氣血執行狀態,對於調整內分泌失調也有一定幫助作用。
建議定期到大醫院由專業醫生針灸上述穴位以發揮其功效。在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以免受涼加重病情。
陷谷穴位位置在哪?
陷谷穴位位於足背踝關節橫紋下,脛骨前肌的內緣凹陷處。
陷谷穴屬於足陽明胃經腧穴。陽明胃經循行於人體頭面、胸腹、下肢等部位,因此主治腸鳴、洩瀉、便秘等腸胃病證以及頭痛、目痛、鼻衄等頭面病證。
取穴時,可以採用坐位或仰臥位,屈膝,用手觸控足背外側緣,在第一蹠骨和第二蹠骨夾角的後方能觸及一個凹陷,即為該穴。患者可自行按揉穴位來緩解不適症狀,也可由專業人士操作針灸治療。
此外,若患有上述疾病,建議及時就醫並接受專業中醫師的診斷和治療。在進行針灸療法時,應注意保持區域性清潔乾燥,並避免過度疲勞及受涼。
陷谷穴位不通有哪些症狀?
陷谷穴位不通可能表現為頭痛、眩暈、耳鳴、眼乾、失眠等症狀。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頭痛
當存在氣血不暢、經絡受阻時,會導致腦部供血不足,此時可能會出現疼痛的症狀。這種症狀通常出現在頭部的前額或兩側,並可能伴有噁心和嘔吐。
眩暈
陷谷穴位不通可能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影響大腦血液供應,從而引起眩暈。這種情況常感到自身或周圍環境在旋轉,有時伴隨著噁心、嘔吐等症狀,在起床或改變體位時尤為明顯。
耳鳴
由於該穴位與耳朵密切相關,其不通暢可能會導致內耳血液循環障礙,進而引發耳鳴。耳鳴可能是持續性或間歇性的鈴聲、嗡嗡聲或其他異常聲音,尤其是在安靜環境中更為明顯。
眼乾
如果患者存在淚液分泌減少的情況,則會表現為眼睛乾燥的症狀。此症狀多為雙眼同時發生,可伴隨眼部灼熱感、異物感等不適。
失眠
睡眠障礙可能由情緒緊張、焦慮等因素引起,這些因素可能導致神經傳導物質失衡,進而影響睡眠品質。失眠可能導致難以入睡、易醒或早醒,長期如此還可能出現白天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
針對上述症狀,建議進行頭顱CT掃描以排除結構性問題。必要時,醫生也可能推薦MRI檢查以評估大腦內部情況。針對陷谷穴位不通,中醫治療可能包括針灸、按摩或草藥調理。患者平時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壓力,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有助於改善症狀。
陷谷穴位如何去保養?
陷谷穴位可以透過穴位按摩、中藥外敷、艾灸療法等方法進行保養。若症狀沒有改善或者加重,應儘快就醫。
穴位按摩
選擇陷谷穴作為操作點,以指腹或按摩棒進行旋轉按壓,每次按摩5-10分鐘。該方法能刺激區域性血液循環和氣血執行,緩解經絡阻滯所致的不適症狀。適用於因寒溼侵襲、氣滯血瘀等原因導致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等情況。
中藥外敷
選取適量具有舒筋活絡功效的中藥材,如川芎、紅花等,研磨成細末後均勻塗抹於陷谷穴周圍,並用紗布覆蓋固定。這些藥材透過皮膚吸收進入體內,能夠促進氣血暢通,進而達到調理身體的目的。此法適合治療由情志不暢引起的胸悶、脅痛等症狀。
艾灸療法
使用點燃後的艾條懸置於陷谷穴上方約3公分處,使溫熱感滲透至皮下組織,每次艾灸15-20分鐘。艾灸可以調節臟腑功能,改善消化系統的工作效率,從而緩解胃脹、脹氣等問題。對於長期存在上述症狀者效果更為顯著。
在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保暖,以免受涼引起風寒感冒,加重病情。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