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穴位:功效、位置、不通症狀及保養

分類: 糖尿病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26
糖尿病穴位透過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恢復胰島細胞功能等作用來改善症狀和預防併發症。常用的糖尿病穴位包括中脘穴、足三里穴等,其不通可能表現為多尿、口渴等症狀。患者可透過非藥物方法如穴位按摩進行保養。

糖尿病穴位透過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恢復胰島細胞功能等作用來改善症狀和預防併發症。常用的糖尿病穴位包括中脘穴、足三里穴等,其不通可能表現為多尿、口渴等症狀。患者可透過非藥物方法如穴位按摩進行保養。

糖尿病穴位的功效

糖尿病穴位的功效主要是透過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促進胰島細胞功能恢復、抑制葡萄糖吸收、緩解症狀和預防併發症來實現的。但需注意,穴位療法並不能替代傳統的藥物治療。

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透過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調節體內荷爾蒙,進而影響血糖代謝過程中的關鍵酶和感受器蛋白活性,提高周邊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和利用率,減少肝臟葡萄糖輸出量。這有助於控制餐後高血糖狀態,減輕胰島β細胞負擔。

促進胰島細胞功能恢復

某些穴位按摩可刺激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的活動,促使體內皮質醇分泌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對抗高血糖引起的氧化應激傷害,並且能夠增強胰島細胞再生能力,幫助修復受損的β細胞,提高其長期存活率。

抑制葡萄糖吸收

選取特定經絡上的腧穴進行針灸或艾灸時,這些腧穴與臟腑器官之間存在密切聯系,能調節氣血執行,從而達到輔助降低餐後血糖峰值的目的。

緩解症狀

中醫認為糖尿病的發生與陰虛火旺有關,此時可透過滋陰降火的方法來調理身體。取穴:太溪、三陰交等;方法:用手指按揉上述穴位5分鐘即可發揮一定的作用。

預防併發症

穴位療法還可以幫助預防糖尿病相關的神經病變變和視網膜病變等慢性併發症。如足三里穴具有健脾益氣、通經活血的作用,經常按壓此穴對於預防糖尿病足有一定效果。

建議定期監測血糖水平以評估穴位療法的效果及安全性。同時還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熬夜勞累,以免加重病情。

糖尿病穴位位置在哪?

糖尿病的穴位通常包括中脘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曲池穴和太溪穴。但需注意的是,針灸治療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中脘穴

位於胸骨下端與肚臍連接線中點即上腹部中央位置,在此部位施以輕柔壓力有助於調節胃腸功能和降低血糖水平。患者可自行按揉或由他人協助按摩該穴位。

足三里穴

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取穴;具有健脾消食、扶正培元的功效。主治胃痛、嘔吐、腹脹等消化系統疾病以及失眠多夢、心悸怔忡等神經系統疾患。一般情況下不宜大力刺激此穴位以免引起皮下出血。

三陰交穴

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腳踝骨上四指寬的位置;能夠補益肝腎之陰血,調經止帶,因此可以輔助改善因氣血不足引起的月經不調、崩漏等問題。此外還可用於緩解更年期症候群所伴隨的情緒波動及潮熱盜汗等症狀。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暖措施以防受涼。

曲池穴

屈肘成直角,肘彎橫紋橈側端凹陷即是本穴所在之處;屬手陽明大腸經腧穴範疇,可用於治療肩臂疼痛麻木、高血壓病等病症。對於高脂血症所致頭暈目眩也有一定作用。

太溪穴

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為足少陰腎經腧穴之一,常用於治療腰膝痠軟、耳鳴、水腫等腎臟相關問題。另外還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導致的感覺異常有良好的效果。

上述提及的所有穴位均需要經過專業培訓並獲得資格認證的人操作才能確保安全有效。同時還要定期監測血糖值以便及時調整方案。

糖尿病穴位不通有哪些症狀?

糖尿病穴位不通可能表現為多尿、口渴、疲乏、視力模糊和皮膚瘙癢等症狀。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評估糖尿病的控制情況並接受治療。

多尿

糖尿病患者由於血糖過高,導致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從而引起滲透性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多。多尿症狀通常出現在頻繁排尿後,可能伴有尿頻和夜間多次起夜的情況。

口渴

高血糖狀態會導致血液的滲透壓增高,刺激下視丘的口渴中樞,從而產生口渴的感覺。這種口渴會伴隨著大量飲水來緩解高血糖引起的脫水症狀。

疲乏

當血糖持續升高時,會引起身體能量供應不足,進而出現乏力的症狀。乏力感可能來自肌肉疲勞或整體身體不適,與活動量無關。

視力模糊

如果糖尿病控制不佳,長期高血糖狀態會對眼睛的血管造成傷害,影響視網膜的正常功能,可能會導致視力模糊。視力模糊可能是漸進性的,有時會在早晨起床後出現短暫的眼前黑影或視野缺損。

皮膚瘙癢

糖尿病患者的皮膚容易乾燥,缺乏足部血液循環,此時角質層水分減少,皮膚失去彈性,從而引起瘙癢。瘙癢通常發生在四肢、軀幹等部位,嚴重時可影響睡眠品質。

針對糖尿病穴位不通的相關症狀,建議進行血糖監測、腎功能檢查以及眼底檢查。治療措施包括藥物治療如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注射,並結合中醫針灸療法。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遵循低GI飲食,避免高糖食物,保持規律運動以改善血糖管理。

糖尿病穴位如何去保養?

糖尿病患者可以透過穴位按摩、足浴、中藥外敷等非藥物方法進行保養。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或者加重,應儘快就醫。

穴位按摩

選擇特定的經絡穴位,如三陰交、足三里等,進行輕柔旋轉按壓,每日一次。此方法可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調節內分泌系統功能,輔助降低血糖水平。選擇穴位需遵循中醫辨證論治原則,避免自行操作以確保安全有效。

足浴

使用溫熱水浸泡雙腳,根據個體差異調整水溫和時間。此措施有助於改善下肢循環,緩解因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病變變和水腫症狀。注意控制水溫以防燙傷,並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

中藥外敷

將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藥材研磨成粉末後加適量清水調製成糊狀,敷於患處。這些藥材能夠透過皮膚吸收進入體內發揮作用,幫助控制血糖並減輕相關併發症。使用前應諮詢醫生或藥師以確保無不良反應。

此外,患者還需定期監測血糖水平,以便及時發現異常情況並採取相應措施。飲食方面宜選用低GI食物,減少高脂、高糖食品攝入,保持均衡營養。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