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穴位:功效、位置、不通症狀及保養方法

分類: 中醫與草藥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26
手指穴位刺激能夠舒經活絡、鎮靜安神、止痛消腫等,其位置多在手掌面兩側。保養可透過運動、按摩、中藥外敷和飲食調理進行。

手指穴位刺激能夠舒經活絡、鎮靜安神、止痛消腫等,其位置多在手掌面兩側。保養可透過運動、按摩、中藥外敷和飲食調理進行。

手指穴位的功效

手指穴位透過刺激可以舒經活絡、鎮靜安神、止痛消腫、調節氣血、改善臟腑功能。使用手指穴位時需謹慎,如有需要,建議諮詢專業醫生或針灸師。

舒經活絡

手指穴位的按摩可以刺激經絡,促進氣血執行,從而達到舒經活絡的效果。透過按摩合谷、曲池等穴位來緩解肌肉緊張和疼痛。

鎮靜安神

該功效是因為某些穴位與中樞神經系統有密切關係,刺激這些穴位能夠調節神經系統的功能狀態,具有一定的鎮靜作用。對於失眠、焦慮等症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以透過按揉百會穴、三陰交等穴位進行緩解。

止痛消腫

此功效是由於特定的手指穴位與身體內部的經絡相連通,當這些穴位受到刺激時,可以調節體內氣血流通,達到止痛消腫的目的。針對頭痛、手腕痛等區域性疼痛症狀效果顯著。可透過按壓少商穴、太衝穴等穴位以減輕不適感。

調節氣血

中醫認為氣血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而手指上的穴位則與氣血執行密切相關,因此對這些穴位進行刺激有助於調節氣血平衡。可輔助治療面色萎黃、月經不調等問題。建議定期進行穴位按摩以保持氣血暢通。

改善臟腑功能

因為手指上的穴位與內臟相對應,所以透過對這些穴位進行按摩或針灸可以刺激相應的臟器,進而起到改善其功能的作用。適用於消化不良、便秘等消化系統問題。可嘗試按壓中脘穴、天樞穴等穴位以助消化。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手指穴位進行自我保健時,應確保手法正確且力度適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另外,若存在皮膚破損或感染等情況,則不宜直接用手接觸相關穴位。

手指穴位位置在哪?

手指穴位通常位於手掌面的兩側,具體位置如下:

少商

少商位於指甲根角側上方0.1寸處。

中衝

中衝位於指尖端中央。

關衝

關衝位於指甲根角側後方0.1寸處。

液門

液門位於腕關節橫紋尺側端凹陷處上0.5寸。

厲兌

厲兌位於足第二趾尖端外側赤白肉際處。

以上穴位均屬於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少陽三焦經。患者在進行按摩或針灸上述穴位時需由專業醫生操作,並且應注意避免穴位受到壓迫或者傷害。

手指穴位不通有哪些症狀?

手指穴位不通可能表現為麻木、刺痛、腫脹、膚色改變、功能障礙等。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及時就醫以評估是否需要針灸治療或其他康復措施。

麻木

當手指穴位出現不通時,可能會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影響神經的正常功能,從而引起麻木的症狀。麻木感通常出現在手指或手部,可能伴有針刺感或燒灼感。

刺痛

可能是由於手指部位血液循環受阻,區域性缺血、缺氧所致。此外還與發炎因子刺激周圍末梢神經有關。症狀表現為間歇性或持續性的針刺樣疼痛,可位於手指任何位置。

腫脹

若患者存在外傷史,則會導致皮下微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積聚在組織間隙中形成腫脹。另外,還可能是由於發炎反應引起的軟組織水腫。腫脹通常發生在受傷的手指,可能伴隨紅斑、溫度升高和觸痛。

膚色改變

膚色改變可能表明區域性血液循環障礙或組織傷害,進而影響皮膚的顏色分佈。這種變化可能涉及整個手指或侷限於特定區域,並且顏色可能從蒼白到深紅色不等。

功能障礙

功能障礙可能由肌肉痙攣、關節僵硬或神經系統受損引起,這些都可能導致手指活動受限。受影響的手指可能出現主動運動困難,甚至完全失去自主控制。

針對上述症狀,建議進行X光檢查以評估骨骼狀況,磁共振成像可以顯示軟組織情況。治療措施包括中醫推拿、針灸療法以及藥物治療如布洛芬(Ibuprofen)、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片等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患者應避免過度使用受影響的手指,以免加重不適症狀,同時注意保暖,預防風寒侵襲。

手指穴位如何去保養?

手指穴位的保養可以透過適當運動、穴位按摩、中藥外敷和飲食調理等方法來實現。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及時就醫。

適當運動

適當運動包括但不限於手指操、瑜伽等,每日定時定量進行。適當運動可以增強血液循環和肌肉力量,提高關節靈活性,從而達到保養手指的目的。

穴位按摩

選擇特定的穴位如合谷穴、少商穴等,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定期輕柔按壓。中醫認為經常按摩這些穴位能夠調節氣血、緩解手部疲勞及改善區域性供血不足等情況。透過刺激穴位來促進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並且還具有一定的鎮靜作用,有助於放鬆心情與減輕壓力。

中藥外敷

將適量的當歸、川芎等中藥材研磨成粉末後加水調製成糊狀,均勻塗抹於患處並覆蓋紗布固定。傳統中醫學認為上述藥材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因此可有效緩解因外傷或勞損所致的手指腫脹與疼痛症狀;此外還能促進傷口癒合及軟組織傷害修復。

飲食調理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營養均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薑等。良好的飲食習慣幫助身體恢復健康狀態,進而減少對患病部位的影響。此外還可以增強自身免疫力,降低患病風險。

在日常生活中,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以免加重不適症狀。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