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背穴位是中醫經絡上的重要部位,具有舒筋通絡、活血止痛等功效。穴位包括合谷、陽溪等,異常情況可能導致疼痛、麻木等症狀,可透過按摩、中藥外敷或艾灸進行保養。
手背穴位的功效
手背穴位具有舒筋通絡、活血止痛、祛風散寒、清熱解表、明目的功效作用。使用手背穴位進行治療時,需注意穴位的準確性及操作手法,對於一些有特殊症狀或疾病的人群,建議諮詢專業醫生後再進行。
舒筋通絡
手背穴位的刺激透過神經反射和血液循環作用於患處,促進區域性氣血流通,達到舒筋通絡的效果。可採用按摩、艾灸等方式作用於特定的手背部穴位以發揮效果。適用於緩解肌肉痠痛、關節僵硬等不適症狀。
活血止痛
活血是指疏通經脈,止痛則是指減輕或消除疼痛感。選取特定的手部穴位進行針刺或按壓可以調節氣血執行,從而起到活血止痛的作用。對於跌打損傷、扭傷等引起的區域性疼痛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可透過手法操作如揉、捏、推等來刺激相應穴位。
祛風散寒
風邪易襲表,寒邪凝滯,而手背部穴位具有一定的解表作用,因此能夠起到驅散外邪的功效。針對感冒、頭痛等病症時,可以透過適當按壓合谷穴、曲池穴等手背部穴位來輔助治療。
清熱解表
該功效主要是由於手背部穴位與肺經相連,而肺主氣,司呼吸,開竅於鼻,故能宣發肺氣,疏洩腠理,使汗液排出,達到清熱解表的目的。對於外感風寒所致發燒、頭痛等症狀具有一定改善作用。可採取溫和方式如拍打、輕柔地摩擦等方式刺激相關穴位。
明目
此功效是因為手背部穴位中的光明穴位於手腕橫紋尺側端凹陷中,此處是手厥陰心包經的穴位之一,而心包經循行經過眼部,所以對眼睛有保健作用。用食指指腹輕輕按揉光明穴,每次5-10分鐘,每日2次,有助於緩解眼疲勞、視力模糊等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上述穴位前應確保皮膚無感染或其他疾病,並且避免在月經期間使用某些穴位。此外,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或症狀加重,應及時停止並諮詢專業醫生的意見。
手背穴位位置在哪?
手背上的穴位包括合谷、陽溪、陽池、外關以及中渚。這些穴位均位於腕關節以上的位置,若感覺疼痛或不適,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合谷
合谷穴位於手背第一掌骨橈側的中間,在第二掌指關節的背面有一個凹陷處,按壓時可能會有酸脹感。
陽溪
陽溪在手腕上5橫紋正中央與拇指根部連線的交點處,患者可以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按住這個部位進行按摩,能夠緩解手臂麻木的症狀。
陽池
陽池位於手錶腕橫紋上三橫指寬的地方,即手腕下方凸起的骨頭下方,觸控起來會感到輕微發燒和跳動的現象。
外關
在外關穴前臂位置屈肘,手腕朝向身體的方向,當手指靠近手掌的一端可以摸到一個突起,這就是外關穴的具體位置所在。
中渚
中渚位於第四指根關節後方0.5寸處,患者可採取坐位或者仰臥位來暴露該部位,並用食指指尖按壓此穴位,能有效改善區域性血液循環不暢的情況。
上述提及的手背部穴位需要由專業醫生操作進行針灸等刺激療法,以免因手法不當引起不良後果。此外,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受涼導致症狀加重。
手背穴位不通有哪些症狀?
手背穴位不通可能表現為疼痛、麻木、腫脹、皮膚異常顏色或活動受限等症狀。如果症狀持續不緩解,建議及時就醫以評估是否需要針灸或其他治療。
疼痛
當手背穴位出現發炎或傷害時,區域性的組織結構會發生改變,刺激神經末梢,從而引起疼痛。疼痛通常出現在手背部的穴位附近,可能為持續性或間歇性發作。
麻木
若患者存在頸椎病、腕管症候群等疾病,則可能會壓迫到周圍神經根,導致手部血液循環受阻,進而引發麻木的症狀。麻木感主要集中在手指和手掌,有時可輻射至手臂。
腫脹
如果患者的皮膚受到外傷或者軟組織受損,在發炎因子的作用下,會導致微血管通透性增加,使液體滲出到組織間隙中而形成水腫。腫脹多發生在受傷部位,但也可能擴散至整個手背。
皮膚異常顏色
由於氣血不暢,經絡受阻,此時容易影響正常的血液循環,使血液循環受阻,繼而導致皮膚缺血缺氧,從而出現皮膚蒼白、青紫等異常顏色。這些異常顏色通常出現在手背部的穴位區域。
活動受限
在中醫經絡學說中,手背上的穴位與經脈相連,當經脈受阻時,可能導致肌肉僵硬或痙攣,限制了手部的正常運動範圍。活動受限可能表現為握拳困難或某些特定動作難以完成。
針對手背穴位不通的情況,建議進行針灸、推拿等傳統治療方式以評估經絡狀態。必要時,還應配合醫生完善X光檢查、MRI檢查等,以便明確是否存在器質性疾病。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暖,避免長時間處於潮溼寒冷的環境中,並適當進行手部按摩,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
手背穴位如何去保養?
手背穴位的保養可以透過穴位按摩、中藥外敷、艾灸療法等方法來實現。如果在保養過程中發現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指導和治療。
穴位按摩
選擇手背上的特定穴位,如合谷、曲池等,進行輕柔旋轉按壓。透過刺激穴位來調節氣血,緩解手部不適。適用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和僵硬。
中藥外敷
將具有舒筋活血作用的中藥材研磨成粉末後加醋調製成糊狀,外敷於患處。利用藥物透皮吸收的作用,促進區域性血液循環,達到止痛消腫的目的。適用於跌打損傷所致的手部腫脹及瘀青。
艾灸療法
使用點燃後的艾條懸置於選定穴位上方3-5公分處進行燻烤。艾灸能夠溫通經脈、祛除寒溼,從而改善手部冷感與麻木症狀。對於因寒邪侵襲導致的手部不溫有益。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適當進行手部運動,如握拳放鬆,以增強手部肌肉力量和靈活性。同時注意保暖,避免長時間處於寒冷潮溼環境,以免誘發或加重手部不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