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痛針灸穴位:功效、位置、不適症狀、保養方法

分類: 中醫與草藥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26
手部疼痛時,可以按摩手腕下方的神門穴、無名指指甲旁的關衝穴以及小指外側的少澤穴來緩解。此外,穴位刺激如針灸或按摩其他穴位如中衝穴、合谷穴等也有助於改善症狀。若出現不適,應避免強行按摩,並及時就醫以排除潛在疾病。

手部疼痛時,可以按摩手腕下方的神門穴、無名指指甲旁的關衝穴以及小指外側的少澤穴來緩解。此外,穴位刺激如針灸或按摩其他穴位如中衝穴、合谷穴等也有助於改善症狀。若出現不適,應避免強行按摩,並及時就醫以排除潛在疾病。

手痛穴位的功效

手痛可以嘗試按摩位於手腕下方的神門穴、位於無名指指甲旁的關衝穴以及位於小指外側的少澤穴,這些穴位具有舒緩肌肉疲勞、緩解關節僵硬、促進血液循環、減輕手部腫脹、改善手部功能等功效作用。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諮詢醫生以排除其他潛在的健康問題。

舒緩肌肉疲勞

手痛可能是由於肌肉過度使用或傷害引起的,透過刺激穴位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放鬆緊張的肌肉。選擇合谷、曲池等穴位進行按摩或針灸以緩解肌肉疲勞。按揉時力度要適中,避免使用暴力以防加重疼痛。

緩解關節僵硬

若患者存在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可能會出現關節腫脹、僵硬的情況,此時可以透過穴位療法來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可將雙手搓熱後對準大椎穴、命門穴等穴位進行按摩,能夠起到疏通經絡的作用。但需注意控制好時間及力度,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促進血液循環

如果外傷導致區域性軟組織受損,可能會引發發炎因子釋放,從而產生疼痛感。而穴位具有調節氣血執行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區域性循環狀態。可以選擇三陰交穴、足三里穴等穴位來輔助止痛。操作前需清潔皮膚,並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

減輕手部腫脹

當受到外力撞擊或其他傷害時,可能導致皮下微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積聚在受傷部位形成腫脹。穴位療法有助於促進淋巴液迴流和代謝廢物排出,進而減少水腫現象。可嘗試按壓少海穴、天井穴等穴位來輔助消腫。開始前應做適當伸展運動以提高血液循環,並可在結束後進行冰敷處理。

改善手部功能

長期從事重復性動作或者姿勢不正確會導致手部肌肉勞損,進而影響手部功能。穴位療法可透過刺激神經末梢傳遞訊號至大腦,使大腦對手部肌肉做出正確的指令,恢復正常功能。針對這種情況,建議到大醫院由專業醫生進行針灸、艾灸等操作。在接受治療期間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

需要注意的是,在尋找和按摩手痛穴位之前,應確保瞭解相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以免誤操作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另外,對於因外傷等原因導致的手部疼痛,不宜盲目依賴穴位療法,應及時就醫並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或物理治療。

手痛穴位位置在哪?

手痛可以按摩位於中指指甲旁的中衝穴、無名指根部橫紋中央的合谷穴、手腕下方凹陷處的神門穴、小魚際隆起肌肉最高點的外關穴以及手掌腕橫紋上三寸處的列缺穴等穴位。如果疼痛持續或加劇,建議及時就醫以確定具體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中衝穴

中衝穴位於中指末節尖端中央,具有清心開竅、息風止痙的作用。此穴位能輔助緩解因熱邪侵襲所致的手部不適症狀如紅腫、灼熱感等。

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間處,按壓時有酸脹感,能夠起到疏風解表的功效,在臨床上常用於改善頭面部疾患和手足疾病引起的疼痛。

神門穴

神門穴位於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與尺側腕伸肌腱之間,將手腕彎曲成直角,手指自然下垂,此時會看到一條明顯的筋膜,該筋膜從手腕一直延伸到前臂肘關節的位置,而這條筋膜的最末端就是神門穴所在位置,本穴為心經之輸穴,屬土火相交之處,可寧心安神。

外關穴

外關穴位於腕橫紋上2寸,橈動脈搏動處與肱二頭肌腱之間的凹陷中,患者可用拇指腹順時針輕柔旋轉按揉外關穴5分鐘,每日重複數次,長期堅持下去效果更佳,因為外關穴是手少陽經絡上的腧穴之一,主治頭痛、目赤、耳鳴等症狀。

列缺穴

列缺穴位於橈骨莖突上方緣與橈骨莖突連線上0.5寸處,患者可以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指尖放在穴位上用力掐住,並且做旋轉動作,每次掐住之後停留五秒鐘左右再鬆開,反覆操作即可,透過刺激列缺穴可以達到宣肺通氣的效果,從而減輕咳嗽的症狀。

上述提及的所有穴位均需由專業人士進行操作,以免自行盲目操作引起不良後果。此外,若患者的病情比較嚴重,則需要遵醫囑服用布洛芬(Ibuprofen)、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片等藥物來幫助緩解疼痛症狀。

手痛穴位不通有哪些症狀?

手痛穴位不通可能表現為手部腫脹、疼痛、觸痛、活動受限和關節僵硬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提示存在手部疾病或傷害,建議及時就醫以確定具體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手部腫脹

外傷導致軟組織傷害,微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積聚在受損部位周圍形成腫脹。此外,發炎因子刺激也可能引起區域性水腫。腫脹通常發生在受傷或疼痛的手部區域,可能伴有溫度升高和皮膚顏色改變。

疼痛

由於血液循環不暢,導致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缺血缺氧,從而引發疼痛。疼痛一般集中在手腕、手掌或手指關節處,有時可放射至手臂。

觸痛

觸痛可能是由神經受壓或發炎引起的,當患者受到外界壓力時,會加劇神經的敏感性,進而產生觸痛感。觸痛主要出現在手部的任何位置,但通常是沿著一條特定的神經路徑分佈。

活動受限

活動受限與肌肉緊張、關節僵硬有關,這些都可能導致手部運動範圍減少。患者可能會發現某些日常動作,如握拳、伸展手指,比以前更加困難。

關節僵硬

關節僵硬可能與長期不動、血液循環差等因素有關,導致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纖維化,增加關節沾黏的可能性。僵硬通常在早晨最為明顯,隨著時間推移而改善,尤其是在進行溫和的關節活動後。

針對手部不適症狀,建議進行X光檢查以評估骨骼狀況,磁共振成像可以顯示軟組織傷害情況。治療措施包括中醫針灸、按摩療法以及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如布洛芬(Ibuprofen)、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片的應用。患者應避免過度使用受影響的手部,注意休息,並根據醫囑調整飲食,適當攝入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如柑橘類水果,以輔助促進傷口癒合。

手痛穴位如何去保養?

手痛可以嘗試針灸、按摩療法或手部熱敷等方法進行保養。若疼痛持續不緩解或加劇,應儘快就醫以確定具體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針灸

選擇特定的穴位,如合谷、曲池等,使用細針刺激穴位以達到治療效果。針灸透過調節氣血流通和神經系統功能來緩解手部疼痛。對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炎或肌肉勞損所致的手痛有較好的療效。

按摩療法

採用推拿、按壓等方式作用於手部經絡和穴位,每日進行數次。此方法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舒緩緊張肌群,並可輔助改善因勞累積累所造成的區域性酸脹與不適感。

手部熱敷

使用溫度適宜的熱水袋或暖貼直接放置於患處,每次持續15-30分鐘。熱敷可以增加區域性血流量,緩解肌肉緊張和僵硬,減輕手部疼痛。對於因受涼或過度使用導致的輕微手部不適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長時間重復性活動,如頻繁敲打鍵盤或使用手機,以減少手部負擔。適當休息並進行手部伸展運動也有助於預防手部疼痛的發生。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