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經穴位:功效、位置、不通症狀及保養方法

分類: 中醫與草藥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26
腎經穴位是人體的重要經絡之一,與腎臟功能密切相關。其穴位分佈於下肢內側前緣,透過滋陰補腎、強健腰膝等作用來調節身體機能。保養腎經穴位的方法包括腎經按摩、足浴、中藥泡腳和艾灸療法等。

腎經穴位是人體的重要經絡之一,與腎臟功能密切相關。其穴位分佈於下肢內側前緣,透過滋陰補腎、強健腰膝等作用來調節身體機能。保養腎經穴位的方法包括腎經按摩、足浴、中藥泡腳和艾灸療法等。

腎經穴位的功效

腎經穴位具有滋陰補腎、強健腰膝、利水消腫、聰耳明目、烏須黑髮等功效作用。使用腎經穴位時需注意適量,如有需要,建議諮詢醫生或專業人士進行指導。

滋陰補腎

腎經穴位與腎臟密切相關,透過刺激腎經穴位可以調節腎臟的功能,從而達到滋陰補腎的效果。該功效可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等症狀。可透過針灸或按摩腎經穴位進行調理。

強健腰膝

腎藏精,主骨生髓,腎氣充足則腰膝有力,因此腎經腧穴具有強健腰膝的作用。可輔助改善因腎虛導致的腰痛、腿軟無力等不適症狀。可透過適當按揉太溪、湧泉等穴位來加強免疫力。

利水消腫

腎經腧穴主治水腫、小便不利等病症,因為腎為水髒,開竅於二陰,所以能通調水道而利水消腫。對於腎虛所致的下肢水腫、尿少色赤有較好的緩解作用。可透過三陰交、陰陵泉等穴位來促進體內水分代謝。

聰耳明目

腎開竅於耳,故腎經腧穴主治耳鳴、耳聾等症;又因肝開竅於目,肝腎同源,故腎經腧穴亦治眼目疾患。上述穴位對耳鳴、耳聾及視力減退等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可透過經常按壓聽宮、瞳子髎等穴位來保健養生。

烏須黑髮

腎其華在發,腎中精氣充盈與否直接關係到毛髮生長是否旺盛,因此腎經腧穴主治鬚髮早白、掉髮等症。對於腎虛引起的頭髮早白、脫落等問題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選擇血海、膈俞等穴位來養護頭髮。

使用腎經穴位時應注意避免過度疲勞和受涼,以免引起不良反應。此外,若存在相關疾病,建議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針對性處理。

腎經穴位位置在哪?

腎經穴位位置分佈於下肢內側前緣,具體包括湧泉、太溪、陰谷、橫骨和大赫。

湧泉

湧泉位於足底部,屈足卷趾時,蜷曲的頂端即為此穴。此穴為腎經井穴,刺激該穴具有補腎陽的作用,主治頭暈目眩、失眠等症。

太溪

太溪在踝區,內踝後方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患者仰臥位取穴,在內踝後下方與跟腱之間凹陷處按壓有酸脹感即是本穴所在之處。此穴是滋補肝腎之陰精要穴,可緩解耳鳴、咽乾等症狀。

陰谷

陰谷位於膝關節膕窩內側,屈膝時膕橫紋內側端與股骨內上髁連線中點稍上方凹陷處。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用手觸控膝關節內側最突出部位,然後向上摸至一個突起,再沿著骨頭往上走大約一指寬的距離就是陰谷的位置。本穴屬腎經腧穴,能益腎強腰,改善腰部冷痛、遺尿症的症狀。

橫骨

橫骨位於腹股溝內側端,恥骨聯合上緣偏外側凹陷處直下一寸半。患者平躺,彎曲雙腿使大腿貼近腹部,用雙手食指分別放在兩側腹股溝中部,沿斜方向自內向外推擦,當到達腹股溝韌帶邊端時,即找到橫骨穴。本穴可用於治療疝氣疼痛、少腹拘急等病症。

大赫

大赫位於腹腔內,當臍中下4寸,胸骨中線旁開0.5寸。患者仰臥位,以肚臍為中心進行定位,先確定關元穴,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處,然後從關元穴向左右兩邊各量一寸,所得到的交點處便是大赫穴。本穴具有溫補腎陽的功效,適用於治療月經不調、不孕等疾病。

若需要針灸上述穴位,建議由專業醫生操作,以免引起不良後果。另外,若患者存在腎臟相關問題,應避免自行刺灸腎經穴位,以免加重病情。

腎經穴位不通有哪些症狀?

腎經穴位不通可能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腰痠和腰痛等症狀。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確定病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尿頻

腎經穴位不通,導致氣機不暢,膀胱失去固攝作用,進而引起尿頻的症狀。尿頻主要表現為排尿次數增多,尤其是夜間或白天頻繁出現。

尿急

當腎臟發生疾病時,會導致泌尿系統感染,發炎因子刺激膀胱黏膜,使患者產生尿急的感覺。尿急通常伴隨有強烈的排尿慾望,難以控制。

尿痛

由於腎經穴位不通,可能會引發區域性血液循環受阻、水腫等情況,壓迫到輸尿管和尿道等部位,從而引起尿痛的現象。尿痛常表現為刺痛感,可能伴有燒灼感,尤其是在排尿結束時更為明顯。

腰痠

腰部是足太陽膀胱經循行之處,若存在腎經穴位不通的情況,則可能導致氣血執行不暢,易使腰部肌肉勞損,從而引起腰痠的症狀。腰痠多為持續性疼痛,有時可放射至腿部。

腰痛

腰痛可能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包括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等。這些疾病都與腎經穴位的氣血流通有關,因此也可能導致腰痛的發生。腰痛可以呈鈍痛、痠痛或刺痛,有時還可能伴隨著腿麻等症狀。

針對腎經穴位不通的症狀,建議進行尿常規檢查、超音波檢查等以評估泌尿系統的狀況。治療措施可能包括藥物治療如抗生素治療或針灸療法。在日常生活中,應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避免過度疲勞,同時注意保暖,以免加重症狀。

腎經穴位如何去保養?

腎經穴位的保養可以採取腎經按摩、足浴、中藥泡腳、艾灸療法等方法。如果出現不適症狀或病情持續不改善,應儘快就醫以獲得專業指導。

腎經按摩

選擇穴位如湧泉、太溪等,採用推、揉、捏等手法,在專業人士指導下每日按壓數次。透過刺激腎經穴位來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緩解腎臟問題。對於腎虛引起的腰痛、失眠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足浴

使用溫水加適量鹽或草藥浸泡雙腳,每次15-30分鐘,每週至少2-3次。足浴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緩解疲勞,對腎臟保健有益。但需注意水溫不宜過高,以免燙傷皮膚。

中藥泡腳

將具有補益肝腎的中藥材如當歸、川芎等放入鍋中加水煎煮後取汁液進行泡腳,每日一次。此方法能夠起到活血化瘀以及滋養肝腎的作用,從而達到保養腎經的目的。

艾灸療法

選取腎經穴位如關元、氣海等,在專業人士操作下用艾條懸灸一定時間。艾灸可調節氣血平衡,加強免疫力,對於腎陽不足所致畏寒、乏力等症狀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注意避免過度勞累,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以利於腎臟健康。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