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穴位:功效、位置、不通症狀及保養方法

分類: 中醫與草藥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26
頸部穴位是中醫針灸學中的重要部位,具有多種功效作用。透過按摩、針灸或熱敷等方式刺激這些穴位,可以緩解頸項部不適症狀,如痠痛、麻木等,並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和調節內分泌平衡。

頸部穴位是中醫針灸學中的重要部位,具有多種功效作用。透過按摩、針灸或熱敷等方式刺激這些穴位,可以緩解頸項部不適症狀,如痠痛、麻木等,並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和調節內分泌平衡。

頸部穴位的功效

頸部穴位具有舒緩肌肉疲勞、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神經衰弱症狀、輔助治療頸椎病以及調節內分泌平衡的功效作用。使用頸部穴位需謹慎,如有需要,建議諮詢專業醫生或中醫師。

舒緩肌肉疲勞

頸部穴位透過刺激經絡,調節氣血執行,從而起到舒緩肌肉的作用。可採用按摩或艾灸等方式作用於特定的頸部穴位來緩解肌肉緊張和疼痛。

改善血液循環

頸部穴位與人體的氣血執行密切相關,透過按壓、針灸等手段可以促進區域性血液循環。適當刺激頸部穴位有助於增加血流量,減少因循環不暢引起的不適症狀。

緩解神經衰弱症狀

神經衰弱通常由長期精神壓力引起,導致睡眠障礙和其他相關問題。使用頸部穴位進行治療能夠放鬆身心,減輕壓力,進而改善睡眠品質。對於存在失眠等問題的人群,可以透過睡前按揉天鼎穴、風池穴等穴位來幫助入睡。

輔助治療頸椎病

頸椎病多是由於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或者受到外傷等原因導致的,此時可透過刺激頸部穴位來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患者平時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同時還要注意保暖,以免加重病情。

調節內分泌平衡

內分泌失調可能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如月經不調、皮膚問題等。中醫認為,某些穴位對調節內分泌有積極作用。針對內分泌失調,可以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選擇合適的穴位進行按摩或針灸。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頸部穴位時應確保手法正確且力度適中,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此外,若想透過刺激頸部穴位來治療疾病,建議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

頸部穴位位置在哪?

頸部穴位位置通常在頸前部、頸側部以及後項部等部位。具體如下:

頸前部

頸前部的穴位有天突穴,位於胸骨上窩正中凹陷處;人迎穴,在喉結旁開一寸的位置。

頸側部

頸側部的穴位主要有扶突穴,在氣管旁開3橫指處;缺盆穴,在鎖骨上緣凹陷處。

後項部

後項部的穴位包括風池穴,在枕骨下方與胸鎖乳突肌之間凹陷處;肩井穴,在大椎穴和肩峰連線中間三橫指寬處。

夾脊穴

夾脊穴是督脈經絡上的腧穴之一,分佈在人體背部兩肩胛骨之間的脊柱旁邊,左右對稱分佈,共65穴。

天鼎穴

天鼎穴位於胸部外上方,平第3肋間隙,距胸骨中線6寸,具有疏風解表的功效。

建議患者平時注意避免長時間低頭玩手機或伏案工作,以免引起頸椎病的發生。此外還可透過按摩等方式刺激上述穴位來緩解不適症狀,但需由專業醫生操作。

頸部穴位不通有哪些症狀?

頸部穴位不通可能表現為項部痠痛、肩背痠痛、肢體麻木、活動受限、排汗異常等症狀。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及時就醫以評估是否需要針灸或其他治療。

項部痠痛

頸部穴位不通時,氣血執行不暢或受阻,易導致經絡淤堵,從而引起項部痠痛。這種疼痛通常集中在頸椎周圍,可能伴隨區域性僵硬感。

肩背痠痛

當存在外傷、發炎等因素時,可能會導致肌肉緊張和痙攣,進而引發肩背部的酸脹和疼痛。症狀多為持續性鈍痛,有時可放射至手臂。

肢體麻木

麻木可能是由於神經受到壓迫或傷害引起的。在中醫中,這與氣血不暢有關,氣血不能正常地營養身體末端所致。患者可能感到手指、腳趾或四肢某一部位出現麻木感,嚴重時甚至影響日常活動。

活動受限

活動受限可能是因為頸部穴位不通導致區域性血液循環不暢,從而引起肌肉僵硬和關節功能障礙。患者可能出現頸部轉動困難、頭部前傾或後仰受限等情況。

排汗異常

如果存在風寒濕邪侵襲的情況,則容易導致體內氣血凝滯,使腠理閉塞,此時就會出現怕冷畏寒以及出汗減少的現象。此外還可能伴隨有手腳冰涼、面色蒼白等症狀。

針對頸部穴位不通的症狀,建議進行針灸、推拿等傳統中醫治療以緩解不適。必要時,還可配合醫生透過X光檢查、MRI檢查等方式明確診斷。患者平時應避免長時間低頭玩手機或者伏案工作,以免加重不適症狀。

頸部穴位如何去保養?

頸部穴位的保養可以透過頸部按摩、針灸療法、熱敷治療、肌肉放鬆訓練等方法來實現。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頸部按摩

透過輕柔地按壓和揉捏頸部肌肉來放鬆緊張的肌群,通常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此措施有助於緩解區域性肌肉緊張和僵硬,從而減輕因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或過度使用造成的不適感。

針灸療法

選擇特定穴位後,使用細針刺入人體皮下組織,並且透過捻轉、提插等手法刺激穴位以達到治療效果的一種中醫傳統治療方法。該方法可以調節氣血流通狀態並促進血液循環,進而起到舒緩頸部痠痛的目的。

熱敷治療

將溫度控制在40-50℃範圍內的暖溼毛巾放置於患者頸部區域持續數分鍾至十數分鐘不等時間長度內即可完成操作過程。提高區域性皮膚溫度幫助促進微血管擴張以及增加血流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有效改善上述不良現象發生機率。

肌肉放鬆訓練

包括但不限於頸部伸展運動、肩部旋轉練習等針對性鍛鍊活動,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定期開展。這些動作旨在增強頸部及周圍區域核心穩定性,並可作為輔助手段配合其他治療方法如物理療法以期達到理想效果。

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長時間低頭玩手機或者伏案工作,以免加重頸椎負擔。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