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背穴位:功效、位置、不適症狀及保養方法

分類: 中醫與草藥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26
腳背穴位分佈於足背部,與肝、膽經絡相連,能夠調節全身氣血。經常按壓腳背上的穴位如太衝穴等可以起到緩解壓力的作用。

腳背穴位分佈於足背部,與肝、膽經絡相連,能夠調節全身氣血。經常按壓腳背上的穴位如太衝穴等可以起到緩解壓力的作用。

腳背穴位的功效

腳背穴位具有舒筋通絡、活血止痛、祛風散寒、健脾和胃、補腎益氣等功效作用。使用腳背穴位進行治療時,需謹慎操作,並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

舒筋通絡

腳背穴位透過刺激經絡,調節氣血執行,從而達到舒筋通絡的目的。此功效可用於治療肢體麻木、肌肉痠痛等症狀。可選擇足三里穴、太衝穴等穴位進行按摩或針灸。

活血止痛

腳背穴位的刺激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區域性血液供應,進而起到活血止痛的作用。該功效有助於緩解因外傷引起的疼痛和腫脹。可透過艾灸或貼敷藥膏的方式增強效果。

祛風散寒

腳背穴位具有一定的溫陽作用,能夠驅散體內的寒邪之氣,因此具有祛風散寒的功效。對於風寒感冒、關節炎等疾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患者可以透過泡腳、艾灸等方式來改善病情。

健脾和胃

腳背上的穴位與脾胃相關,當這些穴位受到刺激時,會激發體內潛在的能量,以達到健脾和胃的效果。適用於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病症的調理。日常可按揉足三里穴、陰陵泉穴等穴位來保健。

補腎益氣

腎經循行經過腳部,刺激腳背上的穴位可以直接補腎益氣。對於腎虛所致的症狀如腰膝痠軟、失眠多夢等有較好的療效。可以選擇太溪穴、湧泉穴等穴位進行按摩。

在使用上述功效的穴位時,應注意避免過度疲勞或受涼,以免引起不適症狀。此外,在應用前應確保自身無皮膚過敏或其他禁忌證,並遵循專業人士指導進行操作。

腳背穴位位置在哪?

腳背上的穴位主要有太衝穴、行間穴、湧泉穴、丘墟穴和臨泣穴。這些穴位在足背部的位置需要由專業人士進行按摩。

太衝穴

取穴時,患者可先用拇指指腹按捺位於足背第一蹠骨間隙與第二蹠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中處的太衝穴,或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指壓法對該穴位進行刺激。此操作一般需持續5-10分鐘。

行間穴

該穴位位於足背側,在大拇趾和二趾之間連線後方的凹陷處即是行間穴所在位置。患者可用食指關節橫放在行間穴上,然後順時針旋轉按揉36次左右即可。

湧泉穴

湧泉穴位於人體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第2蹠趾關節與楔狀骨韌帶之間的凹陷處。患者可以用手指對湧泉穴進行點壓,也可選擇合適的力度對湧泉穴進行敲打。

丘墟穴

丘墟穴位於外踝區,跟骨前突最高點與外踝尖連線的中間部位。患者可以將右手四指併攏伸直,以指尖著力於左內關穴之上,適當用力下壓,每次按壓保持數秒時間。

臨泣穴

臨泣穴位於頭面部耳廓前方,瞳孔直下,眼球與眼眶交界處即目內眥之中點下方0.5寸凹陷中。患者可以用雙手的大拇指分別按住兩側的臨泣穴,並且做輕柔地按揉動作,直到感覺酸脹感為止。

如果想要準確找到上述穴位並對穴位進行按摩,建議尋求專業中醫師的幫助。

腳背穴位不通有哪些症狀?

腳背穴位不通可能表現為足背麻木、足部腫脹、疼痛、活動受限和皮膚異常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提示神經或血液循環問題,建議及時就醫以確定具體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足背麻木

足背穴位不通時,可能會導致神經受壓或受損,影響神經的正常傳導功能,進而引起足背部感覺減退或消失。這種症狀可能出現在腳後跟、足底等部位,患者還可能出現刺痛感或燒灼感。

足部腫脹

足部腫脹可能是由於血液循環不暢引起的液體積聚。當足背穴位出現堵塞時,會導致區域性血液循環障礙,從而引發足部水腫。腫脹通常發生在足踝周圍,但也可能擴散到整個下肢。患者可能感到足部沉重、緊繃或難以穿鞋。

疼痛

疼痛是身體對異常刺激的一種反應,與發炎、肌肉傷害或其他病理過程有關。穴位不通可能導致周圍組織的發炎和張力增加,產生不適感。疼痛可以是銳利的、鈍性的或持續性的,一般位於足背中央或外側區域。

活動受限

活動受限可能是因為關節僵硬或肌肉緊張所致。當足背穴位被阻塞時,會引起區域性肌肉緊張和關節僵化,導致活動範圍減少。患者在嘗試彎曲或伸展足部時會感到困難,特別是在早晨起床後更為明顯。

皮膚異常

皮膚異常如瘙癢、乾燥或起疹子,可能與血液循環問題有關。當足背穴位受到壓迫時,會影響區域性的血液供應,使皮膚失去正常的滋養作用。這些症狀通常集中在足背前緣或內側,但有時也包括足跟和足底。

針對上述症狀,建議進行超音波檢查、磁共振成像(MRI)以評估足部結構是否異常。治療措施可能包括物理療法、針灸或藥物治療,如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可緩解疼痛和腫脹。患者應避免長時間站立或過度使用足部,並注意保暖,特別是對於存在循環問題的人群。

腳背穴位如何去保養?

腳背穴位的保養可以透過足部按摩、中藥泡腳、足部針灸等治療措施來實現。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足部按摩

選擇特定的腳背穴位,如太衝穴、湧泉穴等,進行輕柔旋轉按壓;每日一次,每次持續5-10分鐘。透過刺激這些穴位來調節氣血,緩解腳背痠痛等症狀。定期進行足部按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區域性肌肉緊張狀態。

中藥泡腳

將適量的具有舒筋活血功效的中藥材(如當歸、川芎)加水煎煮後取汁液倒入浴盆中,待溫度適宜時浸泡雙腳約20-30分鐘。利用藥物作用於足部經絡腧穴以達到祛風除溼、通經活絡的目的。該方法適合因寒溼侵襲所致的足背部不適。

足部針灸

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在足背部特定穴位進行電針或火針治療;根據個體差異調整頻率和療程長度。針灸可調節體內氣血平衡,並對神經系統產生微弱電流刺激效應。針對長期久坐不動引起的足背部麻木感有益處。

此外,患者應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走路,以減少足部壓力,預防疾病的發生。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