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脈穴位:功效、位置、不通症狀及保養方法

分類: 中醫與草藥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26
督脈穴位的保養可以透過多種方法實現,如艾灸、推拿、刮痧和拔罐等。該穴位系列在脊柱區從頸椎至骶尾部排列,具有抗衰老、增強免疫力、調節內分泌功能、改善生殖系統功能以及緩解壓力與焦慮等功效作用。督脈穴位不通可能會導致疼痛、麻木、腫脹、功能障礙和排洩異常等症狀。

督脈穴位的保養可以透過多種方法實現,如艾灸、推拿、刮痧和拔罐等。該穴位系列在脊柱區從頸椎至骶尾部排列,具有抗衰老、增強免疫力、調節內分泌功能、改善生殖系統功能以及緩解壓力與焦慮等功效作用。督脈穴位不通可能會導致疼痛、麻木、腫脹、功能障礙和排洩異常等症狀。

督脈穴位的功效

督脈穴位具有抗衰老、增強免疫力、調節內分泌功能、改善生殖系統功能以及緩解壓力與焦慮等功效作用。使用督脈穴位前,建議諮詢專業醫生或中醫師以確保安全和正確性。

抗衰老

督脈穴位與任脈相連,透過氣血調和來滋養全身臟腑器官,從而達到抗衰的作用。可透過按揉、艾灸等方式刺激督脈上的穴位,如百會穴、風府穴等,以促進血液循環,輔助起到延緩衰老的效果。

增強免疫力

督脈循行於人體背部,總督諸陽經脈,因此刺激督脈上的穴位可以激發正氣,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可選擇督脈上的穴位進行針刺或艾灸,如大椎穴、命門穴等,每週2-3次,每次20-30分鐘。

調節內分泌功能

督脈是奇經八脈之一,其循行經過身體的重要腺體區域,能夠影響內分泌系統的正常運作。可以透過按摩或者艾灸督脈上的特定穴位,如神庭穴、印堂穴等,來調整內分泌狀態。建議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

改善生殖系統功能

督脈與生殖系統有密切關係,透過疏通督脈經絡,有助於促進生殖系統的氣血執行,進而發揮助孕的功效。可以選擇督脈上的穴位進行針灸治療,如至陰穴、湧泉穴等,通常需要連續調理數週才能見效。

緩解壓力與焦慮

督脈穴位能安神定志,使人從緊張的狀態中放鬆下來,減輕心理壓力和焦慮感。每天固定時間自我按摩督脈上的天柱、風府等穴位,或使用香薰燈燻蒸督脈精油,都可以幫助舒緩情緒。

督脈穴位療法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避免自行盲目操作導致皮膚傷害或其他不良反應的發生。此外,對於存在高血壓、心臟病等基礎疾病的人群而言,應謹慎使用督脈穴位療法,以免引起血壓波動或其他併發症。

督脈穴位位置在哪?

督脈穴位位置通常在脊柱區,從頸椎至骶尾部排列。具體位置可能因個體差異而異。

1.督脈位於身體後正中線上,起於下腹部的會陰穴,止於頭部的風府穴,循行路徑經過多個穴位。

2.百會穴位於頭頂部,前髮際正中直上5寸處;大椎穴在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陶道穴位於背部,平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身柱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0.5寸;神道穴在第五胸椎棘突下間,後正中線旁開半寸;至陽穴在第五腰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3寸等。

3.命門穴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懸樞穴在腰部,當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處;筋縮穴在腰部,當第十一胸椎下凹陷之中點;中樞穴在腰部,當第十胸椎下凹陷之中點;脊中穴在背部,當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三寸。

4.靈臺穴在背部,當第六胸椎棘突下,旁開二寸;至陽穴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二寸;筋縮穴在第八胸椎棘突下,旁開二寸;中樞穴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二寸;脊中穴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開二寸。

5.胞肓穴在側腰部,當髂脊最高點與肋骨最低點連線的中點下方凹陷處;秩邊穴在臀區,側臥屈股,該穴平第4骶後孔,骶正中嵴與後正中線之間。

建議由專業人員進行針灸操作以確保安全和效果。若感覺疼痛或不適,應及時告知醫生並停止使用。

督脈穴位不通有哪些症狀?

督脈穴位不通可能會表現為疼痛、麻木、腫脹、功能障礙和排洩異常等症狀。

疼痛

督脈穴位阻塞可能導致氣血不暢,進一步引起經絡淤堵。若督脈循行部位發生瘀滯,則會引發疼痛症狀,常見於背部、頭項部等處。患者可能感受到刺痛、鈍痛或腸絞痛等多種形式的不適感。

麻木

當督脈中氣血被痰溼凝結所阻礙時,就會出現麻木的症狀。這種麻木通常為持續性,且在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後尤為明顯,如久坐或久站。

腫脹

如果督脈受寒邪侵襲而氣機鬱滯,則易導致水液代謝失常而形成水腫現象。腫脹多發生在下肢,尤其是小腿肚部位,有時可伴有痠軟無力感。

功能障礙

長期存在督脈堵塞問題還會影響身體各系統的正常執行,從而引發一系列功能紊亂表現。這些紊亂可能包括但不限於消化不良、月經失調及生殖能力下降等。

排洩異常

此外,由於督脈與膀胱經相表裡關係密切,在督脈受到外邪入侵時也會影響到膀胱的功能狀態。這會導致尿頻、尿急、尿道灼熱感以及遺尿症等問題的發生。

針對督脈穴位不通引起的上述症狀,建議進行針對性治療以緩解相關不適症狀。例如可以採取針灸療法對相應腧穴進行刺激,也可以按醫囑服用舒筋活血類藥物來改善病情。

督脈穴位如何去保養?

督脈穴位的保養可以透過艾灸療法、推拿、刮痧、拔罐等方法來實現。如果在保養過程中發現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指導和治療。

艾灸療法

選擇督脈穴位進行溫和的溫熱刺激,每次艾灸15-30分鐘。此方法可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緩解肌肉緊張和疼痛。適用於因寒溼侵襲引起的背部痠痛、僵硬等症狀。

推拿

在專業人員操作下對督脈及相關經絡進行按摩,通常每次治療時間約30-60分鐘。推拿有助於舒緩區域性肌肉緊張、改善氣血流通,並能輔助調節內分泌狀態。對於長期久坐或姿勢不良導致的背部不適具有一定效果。

刮痧

使用刮痧板蘸取適量精油,在督脈及附近經絡處進行反覆刮拭至出現紅色粟粒狀小點為止。該措施透過皮膚表面排洩過程幫助排出體內積聚毒素與溼氣,從而減輕由濕邪所致之背痛等現象。

拔罐

利用負壓吸附於人體皮膚上的玻璃罐內產生負壓環境以達到治療目的;一般情況下每次治療時間為10~15分鐘。上述方式能夠有效促進區域性血液循環並具有祛風除溼作用,進而達到緩解相關症狀的目的。

督脈保養需注意避免過度疲勞,以免加重身體負擔。同時,建議定期進行適度運動如太極拳或瑜伽,以加強免疫力並促進血液循環。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