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經穴位:功效、位置、不通症狀及保養方法

分類: 中醫與草藥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26
調經穴位可調節月經不調、經痛等問題,常選腧穴有三陰交等。穴位不通可能引起多種症狀,可透過按摩、中藥或艾灸進行保養。

調經穴位可調節月經不調、經痛等問題,常選腧穴有三陰交等。穴位不通可能引起多種症狀,可透過按摩、中藥或艾灸進行保養。

調經穴位的功效

調經穴位對於月經不調、經痛、閉經、崩漏、不孕症等婦科疾病有調節作用。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諮詢醫生以排除其他潛在的健康問題。

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多由內分泌失調引起,透過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調節體內荷爾蒙,從而改善症狀。根據個體差異選擇適當穴位進行針灸或按摩,如三陰交、關元等,每次治療時間約30分鐘。

經痛

經痛與子宮收縮異常有關,調經穴位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和舒緩肌肉緊張,緩解疼痛。建議在月經前一週開始按療程使用,每日一次,每次持續15-30分鐘。

閉經

閉經可能是氣血不足導致的,調經穴位具有補益氣血的作用,能有效改善閉經的症狀。可將此功效作為主要治療方法,在醫生指導下運用艾灸、拔罐等方式對穴位進行刺激。

崩漏

崩漏的發生可能與衝任功能失調有關,調經穴位能夠平衡陰陽,使衝任功能恢復正常。針對崩漏的患者,應嚴格遵照醫囑選取合適的穴位進行調理,例如三陰交穴、隱白穴等。

不孕症

不孕症涉及多種生殖系統問題,調經穴位有助於調整內分泌狀態,提高受孕機會。對於不孕症患者,可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定期進行穴位刺激,如足三里、太溪等。

上述提及的所有調經穴位均需謹慎使用。若存在月經不調等問題,建議諮詢專業中醫師以確保安全有效地利用這些穴位。

調經穴位位置在哪?

調經穴位通常是指能夠調理月經的腧穴,常見的有三陰交、足三里、中極、關元以及太沖等。如果需要進行針灸治療,請務必尋求專業中醫師的幫助。

三陰交

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後緣靠近踝關節處,按壓時可感到明顯的酸脹感。此穴位可用於改善月經不調、經痛等問題,但不宜頻繁按摩以免引起皮下出血。

足三里

足三里在膝蓋下方四橫指的位置,在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即是該穴位所在。透過刺激足三里可以輔助調節內分泌系統功能,緩解因氣血不和引起的症狀如閉經或崩漏等。

中極

中極位於腹正中線上,臍下4寸的位置。患者平臥位取穴,雙腿屈曲使髂脊連線與水平線相交於肚臍處,再向下量取4橫指寬即為中極穴位置。主治泌尿生殖系統的多種疾病,包括月經不調、帶下病等。

關元

關元位於下腹部,胸骨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患者仰臥位取穴,以兩手拇指分別點按雙側天樞穴,從上至下推按各50次即可找到關元穴。本穴具有培補元氣、溫腎固精的功效,對於調整月經周期有一定作用。

太沖

太沖位於足背第一蹠骨間隙的凹陷處。患者端坐垂足,用同側拇指按揉對側太衝穴約一分鐘左右,力度適中不可過重。太衝穴是肝經上的重要穴位,經常按揉有助於疏肝理氣、活血通絡,從而達到調理月經的目的。

上述列舉的均為比較常用的穴位,若想明確具體位置還需由醫生指導操作。此外,針對女性而言,建議定期進行婦科檢查,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潛在問題。

調經穴位不通有哪些症狀?

調經穴位不通可能表現為月經不調、經期腹痛、乳房脹痛、舌苔白膩、脈澀或弦等症狀。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確定病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月經不調

經期或行經前後,氣血執行不暢,導致衝任功能失調,進而引起月經量少、經痛等不適症狀。主要表現在月經周期、經期和經量的異常,如提前或推遲、過多或過少等。

經期腹痛

氣滯血瘀會導致血液流動受阻,從而引發腹部疼痛的症狀。腹痛通常發生在月經來潮前或期間,可能伴有腰酸背痛。

乳房脹痛

乳腺組織在荷爾蒙變化的影響下會增生,若存在不通則可能會出現乳房脹痛的情況。這種疼痛一般集中在乳房周圍,可能與月經周期有關。

舌苔白膩

當體內痰溼積聚時,濁氣上蒸於舌面,可形成白膩苔。舌苔白膩多見於脾虛溼盛或寒溼內蘊證,常伴隨食慾減退、肢體倦怠等症狀。

脈澀或弦

脈澀或弦可能是氣血凝滯所致,說明經絡中氣血執行不暢,進一步影響了臟腑的功能活動。這種情況常見於肝鬱氣滯或寒凝血瘀等病理狀態,患者還可能出現情緒煩躁、胸悶等症狀。

針對上述症狀,建議進行婦科檢查、超音波檢查以及內分泌相關檢查。治療措施包括中藥調理,如遵醫囑使用烏雞白鳳丸、益母草顆粒等藥物改善症狀。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有助於緩解症狀。

調經穴位如何去保養?

調經穴位可以透過穴位按摩、中藥調理或艾灸療法進行保養。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或者出現其他不適,建議及時就醫。

穴位按摩

選擇三陰交、足三里等穴位進行輕柔旋轉按壓,每次5-10分鐘。該方法可促進血液循環和內分泌平衡,緩解經期不適。但需注意避免在月經期間及有皮膚破損處進行按摩。

中藥調理

透過服用益母草顆粒、當歸補血口服液等藥物來達到治療效果。上述藥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夠有效改善女性的月經不調症狀。但是需要遵醫囑用藥。

艾灸療法

選取關元穴、氣海穴等位置進行艾灸,每次10-15分鐘。此法可以溫煦子宮,調整月經周期。施灸時要保持距離皮膚3公分左右,並控制好溫度以防灼傷。

此外,患者應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有助於身體恢復。同時還要適當增加富含鐵元素食物攝入量,如紅棗、菠菜等,補充因月經流失而丟失的鐵質。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