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穴位:功效、位置、不通症狀及保養方法

分類: 中醫與草藥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26
背部穴位位於督脈、膀胱經等處,透過刺激這些穴位可以起到舒經通絡、活血化瘀、補益氣血、調理臟腑功能、改善睡眠品質等功效作用。

背部穴位位於督脈、膀胱經等處,透過刺激這些穴位可以起到舒經通絡、活血化瘀、補益氣血、調理臟腑功能、改善睡眠品質等功效作用。

背部穴位的功效

背部穴位具有舒經通絡、活血化瘀、補益氣血、調理臟腑功能、改善睡眠品質等功效作用。使用背部穴位進行治療時,應諮詢專業醫生以確保安全和有效。

舒經通絡

背部穴位與督脈、膀胱經等經絡相連,透過刺激這些穴位可以調節氣血執行,達到舒經通絡的效果。可透過按摩或艾灸等方式作用於背部穴位以緩解肌肉緊張和疼痛等問題。

活血化瘀

中醫認為背部穴位具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能夠改善區域性微循環狀態,進而發揮活血化瘀的功效。可選擇適當強度的拍打動作配合深呼吸法來增強效果,並注意不宜在飯後立即進行上述運動。

補益氣血

背部穴位與人體內髒器官相對應,透過刺激這些穴位可以調整臟腑功能,從而起到補益氣血的作用。可採用溫和手法如揉捏或按壓背部特定穴位5-10分鐘每日一次長期堅持使用效果更佳。

調理臟腑功能

中醫認為背部分佈著許多與臟腑相關的穴位,透過針灸或按摩這些穴位可以刺激相應的經絡,從而調理臟腑功能。建議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穴位進行針灸操作,如肺腧穴、心俞穴等。

改善睡眠品質

中醫認為睡眠障礙與臟腑功能失調有關,而背部穴位的刺激可以平抑肝火、寧心安神,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睡前半小時左右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對背部穴位進行輕柔地按摩,如風門穴、膈俞穴等。

針對背部穴位的應用,在接受針灸、推拿治療時,需由專業醫師進行操作,避免自行盲目操作引起不良後果。此外,對於存在皮膚感染、發燒等症狀者,應謹慎使用背部穴位療法,以免加重病情。

背部穴位位置在哪?

背部穴位位置通常在督脈、膀胱經等處,一般有大椎穴、至陽穴、命門穴、腰眼穴和腎俞穴。如果需要進行針灸或按摩這些穴位,建議尋求專業中醫師的幫助。

大椎穴

位於後正中線上,在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具有通利三焦的功效,主治熱病、瘧疾等疾病。患者可自行操作,用雙手食指分別按揉兩側的大椎穴30-50次。

至陽穴

位於脊柱區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胸骨中線旁開2橫指處,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嘔吐、洩瀉等症狀。患者可以採用仰臥位的方法來尋找此穴位,並順時針輕柔地打圈按摩約5分鐘。

命門穴

取穴於人體的督脈上,當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透過刺激該穴位能夠起到溫補元氣的作用,對於緩解腰痛也有一定的作用。患者可透過使用手指腹點壓的方式對命門穴進行刺激,每次刺激的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為宜。

腰眼穴

位於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3.5寸凹陷處,是腎臟經絡上的重要穴位之一,主治月經不調、帶下症等病症。患者可用拇指按揉腰眼穴,也可將兩手搓至發燒之後,緊貼腰部上下往返摩擦之。

腎俞穴

位於第2腰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的位置,屬足太陽膀胱經,主要用來輔助調理腎臟相關的問題,如遺精、白濁等。患者可在專業人士指導下採取坐姿或者俯臥姿勢找到腎俞穴並進行按摩。

上述提及的所有穴位均需由專業醫生進行操作,以免因手法不當引起不良後果。此外,若患有皮膚疾病且背部存在皮損,則不宜在此部位進行推拿,否則可能會導致感染的發生。

背部穴位不通有哪些症狀?

背部穴位不通可能會出現疼痛、酸脹感、麻木、活動受限以及區域性皮膚異常等症狀。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的評估和治療。

疼痛

背部穴位不通會導致氣血不暢,進而引發疼痛的症狀。這種疼痛通常為刺痛樣或鈍痛樣,並可能隨著體位的改變而加劇。

酸脹感

當背部經絡受阻時,易導致氣滯血瘀,使患者感到背部肌肉痠軟無力並伴有輕微至中度的不適感。

麻木

背部穴位不通會影響氣血執行,此時容易引起周圍神經受到壓迫或刺激,從而產生麻木的感覺。麻木程度可輕可重,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下肢無力的情況。

活動受限

背部穴位不通若進一步發展可能導致背部肌肉僵硬或者關節功能障礙,從而使患者的日常活動範圍受限。這些限制可能包括彎腰困難、轉身不靈活等。

區域性皮膚異常

在中醫上來說,背部是督脈循行之處,因此若是存在上述情況,則有可能會因為督脈所過之處的經絡淤堵而導致該部位的皮膚顏色發生變化,如發青、發紫等現象。

針對背部穴位不通引起的症狀,可以嘗試針灸、拔罐等方式來改善血液循環和舒緩緊張的背部肌肉。此外還可透過熱敷促進區域性血液循環,緩解因寒溼之邪侵襲所致的背部酸脹感。

背部穴位如何去保養?

背部穴位保養可以採取背部刮痧、背部拔罐、背部艾灸等方法。如果出現疼痛等症狀,建議及時就醫。

背部刮痧

選擇特定的刮痧工具,如砭石或刮痧板,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操作。通常在家中自行操作。透過刺激背部經絡和穴位來促進血液循環、舒緩肌肉緊張,並可能改善背部問題。對於緩解背部不適有積極效果。

背部拔罐

使用玻璃罐或其他型別的罐子,在負壓作用下吸附於背部皮膚上,留置一定時間後取下。此方法有助於排出體內溼氣與毒素積聚,並可緩解因寒溼侵襲引起的背痛等問題。適用於存在上述情況的人群。

背部艾灸

將點燃的艾條懸置於背部腧穴上方約3公分處,使溫熱感直達內部組織,每次治療持續15-30分鐘。艾灸能夠調節氣血執行、祛風散寒溼邪氣,從而達到治療背部疾病的目的。適宜用於治療風寒溼痺所致之背痛。

此外,建議定期進行適度運動,如游泳或瑜伽,以增強背部肌肉力量和柔韌性。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尤其是長時間坐著,應適時起身活動,以減少背部負擔。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