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過動症是一種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症狀包括尿頻、尿急、尿失禁等。針灸穴位治療是其中一種有效的非藥物治療方法,可緩解相關症狀。常用的膀胱過動症穴位包括中極、關元、三陰交、曲骨和百會等。
膀胱過動症穴位的功效
膀胱過動症患者可以透過針灸穴位的方法來改善尿頻、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難、夜尿增多等症狀。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諮詢醫生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尿頻
膀胱過動症患者存在神經肌肉功能異常,導致膀胱對刺激的敏感性增加。透過穴位刺激可以調節神經和肌肉活動,緩解過度興奮狀態,從而減少尿液的產生。可選擇三陰交、中極等穴位進行針灸或按摩以改善症狀,每次治療時間約30分鐘。
尿急
膀胱過動症患者的膀胱壁受到發炎或其他因素的影響,變得脆弱易碎,在受到輕微刺激時就會出現尿意強烈的狀況。針對此病症,可透過穴位刺激來增強膀胱的控制能力。常用穴位包括百會穴、關元穴等,一般每次治療持續20-30分鐘。
尿失禁
膀胱過動症患者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受損或者周邊神經病變變引起排尿反射異常,導致尿液不自主地流出體外。取穴:中脘、天樞、氣海、足三里、三陰交、曲骨、百會、腰陽關、大赫、秩邊、次髎、歸來、承山、太溪、太沖;操作方法: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後懸於選定腧穴上方約3公分處施灸,距離不可過高或過低,以免燙傷皮膚,每穴灸5~7分鐘,至區域性溫熱而不起水泡為度。
排尿困難
膀胱過動症患者可能存在逼尿肌過度活躍的情況,此時可能會導致膀胱收縮力增強,進而引發排尿困難的症狀。可以透過針灸的方式刺激穴位來促進排尿,如三陰交穴、中極穴等。
夜尿增多
夜尿增多可能與膀胱過動症有關,因為該疾病會導致膀胱容量減小,夜間儲存的尿液量不足,從而引起頻繁排尿的現象。可以選擇腎俞穴、關元穴等穴位進行針灸,通常在睡前進行效果更佳。
針對膀胱過動症,建議避免攝入利尿作用的食物或飲料,如咖啡因類飲品,以減少膀胱刺激。同時,中藥外敷也可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如使用麝香壯骨膏、活血止痛膏等藥物貼敷於患處。
膀胱過動症穴位位置在哪?
膀胱過動症穴位通常是指治療膀胱過度興奮的穴位,包括中極、關元、三陰交、曲骨和百會等。
中極
該穴位位於下腹部胸骨中線上,取穴時可仰臥位垂雙足使腹肌放鬆,在肚臍與恥骨聯合上緣連線的中間位置即為中極。針灸此穴位能促進尿液排出,緩解因膀胱功能異常引起的排尿困難等症狀。
關元
取穴方法是在人體體胸骨中線上的四橫指處,即以肚臍為中心畫一條水平線,並沿水平線向左右兩側各延伸3橫指的距離,然後在這兩條垂直線的交叉點上找到關元穴。此穴位可用於改善由脾腎陽虛所致之遺精、早洩等問題所引發的膀胱過度活躍狀態。
三陰交
在小腿內側踝尖上4橫指寬處脛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即是三陰交的位置所在。透過刺激此處穴位能夠調節生殖系統及泌尿系統的功能紊亂現象。
曲骨
位於下腹部胸骨中線上,當臍中與恥骨聯合上緣連線的交點處。患者可以採用仰臥位的方法來尋找此穴位,也可以使用手指觸控的方式進行查詢。
百會
位於頭部中央,前髮際線正中直上5寸處。患者可以通過觀察頭頂部隆起骨頭作為定位標誌,或用雙手食指分別從眉心向前平推至額部中心交匯之處即是本穴所在。
針對膀胱過動症的穴位選取需謹慎,建議尋求專業中醫師的幫助以確保操作正確並減少風險。此外,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定時排尿、避免攝入利尿劑等,有助於減輕症狀。
膀胱過動症穴位不通有哪些症狀?
膀胱過動症的症狀包括尿頻、尿急、尿失禁、夜尿增多和排尿困難。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確定診斷並接受適當治療。
尿頻
膀胱過動症患者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對排尿的控制異常,導致膀胱不穩定狀態,進而出現尿頻的情況。尿頻主要表現為頻繁地想要排尿,但每次排出的尿量較少,並且無法透過意志力來控制。
尿急
膀胱受到刺激時,會引發神經衝動,使膀胱平滑肌收縮,從而引起尿意。當膀胱炎、膀胱結石等疾病發生時,會導致膀胱敏感性增加,進而誘發尿急。尿急通常伴隨著強烈的排尿慾望,難以延遲排尿時間。
尿失禁
膀胱括約肌功能障礙或受損可能導致尿液不自主地流出體外,進一步加重膀胱壓力,形成惡性循環。尿失禁可能在咳嗽、打噴嚏或突然運動時發生,是膀胱過動症的主要症狀之一。
夜尿增多
夜間睡眠狀態下迷走神經興奮性增高,可導致膀胱肌肉收縮增強,繼而出現夜尿次數增多的現象。夜尿次數超過白天排尿次數,甚至半夜多次起床上廁所,影響睡眠品質。
排尿困難
膀胱頸阻塞、攝護腺增生等原因會引起排尿阻力增大,導致排尿困難。排尿困難可能伴隨尿流變細、射程縮短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出現滴瀝狀排尿。
針對膀胱過動症,可以進行超音波檢查以評估膀胱容量和殘餘尿量,還可以進行尿流動力學測試以確定排尿功能是否正常。治療措施包括行為療法、藥物治療如抗膽鹼藥或β3腎上腺素(Adrenaline)感受器激動劑。患者平時應避免攝入利尿作用的食物或飲料,保持規律的排尿習慣,並根據醫囑調整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
膀胱過動症穴位如何去保養?
膀胱過動症可以透過穴位按摩、針灸療法、中藥外敷、膀胱功能訓練等方法進行保養。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或者加重,應儘快就醫。
穴位按摩
選擇三陰交、關元等穴位進行輕柔旋轉按壓,每次按摩持續5-10分鐘。這些穴位刺激可改善血液循環和神經傳導,緩解膀胱過度活動引起的症狀。選擇特定穴位需結合個體差異及中醫辨證論治原則。
針灸療法
在專業醫師指導下,在特定經絡上選取穴位進行電針或溫針治療,通常為每週2-3次。針灸透過調節氣血流通、平抑肝火來減輕膀胱過度活躍的症狀。在接受針灸時應確保由經驗豐富的中醫師操作以避免風險。
中藥外敷
將具有利水滲溼作用的草藥如茯苓、澤瀉研磨成粉後加入適量醋調製成糊狀外敷於腹部。該方法可以促進水分代謝,從而輔助緩解因液體瀦留導致的排尿頻次增多問題。使用前應對皮膚做過敏試驗以防出現不良反應。
膀胱功能訓練
根據患者情況制定個性化計劃,包括定時排尿訓練和盆底肌肉鍛鍊,建議每天進行。此措施旨在恢復膀胱正常儲存和排空功能,適用於管理膀胱過動症及相關症狀。實施過程中應注意逐步增加排尿時間和次數以達到預期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還要注意飲食調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對膀胱產生刺激,加重病情。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