芤脈:中醫學視角解讀芤脈特徵,病因深入解析與中醫調理方法

分類: 中醫與草藥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02
芤脈的症狀表現為浮而軟,觸之如按蔥管樣感覺,常伴有失血、氣血虛弱等徵象。芤脈的治療可能包括飲食調理、中藥調理、針灸療法、氣功練習和心理疏導等非藥物方法。

芤脈的症狀表現為浮而軟,觸之如按蔥管樣感覺,常伴有失血、氣血虛弱等徵象。芤脈的治療可能包括飲食調理、中藥調理、針灸療法、氣功練習和心理疏導等非藥物方法。

芤脈症狀表現介紹

芤脈的症狀表現為浮而軟,觸之如按蔥管樣感覺,常伴有失血、氣血虛弱等徵象。

芤脈的患者由於其血液在體表泛溢,導致體內氣血相對不足,從而出現浮脈。常見於失血性貧血、過敏性疾病等疾病中。

取法同上,醫生用指腹輕柔地按壓橈動脈進行感受。芤脈時,寸關尺三部脈動應指鬆軟如棉絮狀,缺乏堅實感,多見於急性失液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後期。

按之空虛

此症狀可直接透過觸控橈動脈得出結論。當患者存在芤脈現象時,在觸及橈動脈時會感到內部沒有足夠的血液支撐,呈現出一種空虛的狀態。

喜冷惡熱

當患者處於芤脈狀態時,通常是因為體內陰氣受到傷害,陽氣外洩所致。此時身體對寒涼物質的需求增加,因此會出現畏熱的情況;反之則可能出現怕冷的現象。

面色蒼白無華

觀察患者的面部顏色可以輔助判斷是否為芤脈。因為芤脈是氣血虧虛的表現,所以會導致臟腑功能減退,使精微物質不能夠充分滋養肌膚,進而引發面色蒼白等情況發生。

若發現上述異常情況,建議及時就醫以明確診斷並接受相應治療。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以及飲食規律,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波動過大。

芤脈的原因

芤脈的形成可能與氣血並走於外、陰寒內盛、氣血兩虛、失血過多、痰濁阻滯等病因有關,這些因素導致氣血執行不暢,進而影響脈象。由於不同病因引起的芤脈需要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確定具體原因並接受相應治療。

氣血並走於外

當患者存在氣血並走於外的情況時,會導致體內氣血失去正常執行狀態,進而出現芤脈。這是由於氣血失調,不能在脈管內保持正常的充盈和流動狀態所致。針對這種情況,可以考慮使用益氣固表的中藥方劑進行調理,如玉屏風散加減。其中黃耆、白朮等具有補氣固表的作用,可幫助恢復氣血平衡。

陰寒內盛

陰寒內盛是指體內的陰液虧損嚴重,導致陽氣相對偏亢,從而引起氣血凝滯不通,形成芤脈。這是由於陰虛火旺,陰陽失衡所致。對於陰寒內盛引起的芤脈,可選用溫裡祛寒的方劑進行治療,如四逆湯合附子理中丸。其中附子、乾薑等藥材能溫腎助陽,回陽救逆,改善陰寒內盛的症狀。

氣血兩虛

氣血兩虛是中醫辨證中的一個病機診斷,指氣血不足,臟腑功能衰退,導致身體各組織器官得不到足夠的營養供應,從而引發一系列病理變化,包括芤脈。這是由於氣血虧虛,無法滋養血脈所致。治療氣血兩虛需從健脾養血、補氣調經入手,可用八珍湯或人蔘養榮湯來滋補氣血。方中人蔘、白朮等藥材有益氣健脾的功效,當歸、熟地黃則有養血補血作用。

失血過多

失血過多會引起血液總量減少,影響心臟泵血能力,使血液分佈不均,從而導致芤脈的發生。這是由於血液丟失後循環系統壓力降低,血液重新分配所致。對於失血過多造成的芤脈,首要任務是止血,防止繼續出血,同時補充血容量。可透過輸血法療法進行處理,如全血、紅血球懸液等。

痰濁阻滯

痰濁阻滯是指體內濕邪凝聚成痰,痰溼停滯於肺胃二髒,影響了氣血的正常執行,從而導致芤脈的現象發生。這是由於濕邪化生痰濁,痰濁又阻礙氣血執行所致。治療痰濁阻滯可採用燥溼化痰的方法,代表方劑為二陳湯。方中半夏、橘紅等藥物能燥溼化痰,理氣和胃,有助於消除痰濁對氣血的影響。

針對芤脈的情況,建議定期監測血壓和心率,以評估心血管系統的健康狀況。必要時,還應進行血常規檢查、甲狀腺功能測定以及血脂分析,排除其他潛在疾病的可能性。

芤脈的治療

芤脈的治療可能包括飲食調理、中藥調理、針灸療法、氣功練習和心理疏導等非藥物方法。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尋求專業中醫師的幫助進行診治。

飲食調理

根據患者體質和病情特點,制定個性化飲食方案,增加營養均衡、易於消化的食物攝入。調整飲食結構有助於改善身體狀況,支援治療效果。

中藥調理

透過中醫辨證施治原則選用適宜的中藥材進行配方,如黃耆、黨蔘等,以湯劑或丸散形式服用。中藥可調節體內氣血平衡,輔助治理芤脈現象。

針灸療法

在專業針灸師指導下,在特定穴位進行電針刺激,每次治療時間及頻率依醫囑而定。針灸可以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緩解症狀,並促進血液循環。

氣功練習

指導患者按照傳統功法要求進行深呼吸、放鬆肌肉等動作訓練,每日定時定量堅持練習。氣功鍛鍊有助於提高身體免疫力、降低血壓並改善心臟功能,對治療芤脈有益處。

心理疏導

由經驗豐富的心理諮詢師引導患者採用認知行為療法等方法來處理壓力相關問題。減輕壓力水平有助於控制高血壓及其他相關風險因素,從而間接影響芤脈狀態。

在實施上述措施時,應密切監測患者的反應與變化,避免劇烈運動引起的血壓波動。必要時,應在醫師指導下調整治療策略,確保安全有效。

芤脈如何去預防

芤脈的預防主要是透過飲食調理、情緒調節、勞逸結合、藥物預防以及定期體檢等方法來實現。

飲食調理

飲食調攝是養生防病的重要措施,對於芤脈患者尤為重要。宜選用具有養陰生津作用的食物如銀耳、燕窩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薑等,以免加重病情。

情緒調節

情志因素對人體氣血執行有重要影響,因此調控情緒也是預防芤脈的關鍵環節之一。建議採取放鬆訓練法緩解壓力,如深呼吸、冥想等;此外還可嘗試與朋友家人傾訴心事以達到舒緩心情的目的。

勞逸結合

過度勞累或過逸都可能導致氣機紊亂而誘發芤脈的發生。所以要保持適度的身體活動量,並合理安排休息時間,避免長時間連續工作或劇烈運動後立即休息。

藥物預防

針對體虛久病耗傷營血者,可遵醫囑服用補中益氣丸、十全大補丸等中藥方劑進行治療。上述藥物可以起到健脾胃、補氣血的作用,從而改善因氣血不足引起的芤脈現象。

定期體檢

透過定期開展健康檢查,早期發現並干預潛在風險因素,有助於降低發生芤脈的風險。一般推薦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身體檢查,包括血壓測量、血糖水平檢測等專案。

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保暖,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物,預防感冒,因為外感風寒也可能會導致芤脈出現。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