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脈:中醫概念、成因與診斷意義

分類: 中醫與草藥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1.26
浮脈的症狀表現為脈搏浮泛不沉、觸診時感覺漂浮、觸控不到脈管底部、橈動脈搏動增強且節律正常。浮脈的治療可以考慮生活方式調整、中藥調理、針灸治療、心理行為療法、營養支援治療等非藥物方法。

浮脈的症狀表現為脈搏浮泛不沉、觸診時感覺漂浮、觸控不到脈管底部、橈動脈搏動增強且節律正常。浮脈的治療可以考慮生活方式調整、中藥調理、針灸治療、心理行為療法、營養支援治療等非藥物方法。

浮脈有什麼症狀表現

浮脈的症狀表現為脈搏浮泛不沉、觸診時感覺漂浮、觸控不到脈管底部、橈動脈搏動增強且節律正常。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存在或伴有其他不適,建議及時就醫以確定病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脈搏浮泛不沉

浮脈的形成與體內氣血充盛、外邪侵襲等因素有關,這些因素導致氣血執行加快,從而引起脈搏浮泛不沉。患者在觸控時會感受到脈搏跳動有力且位置表淺。

觸診時感覺漂浮

觸診時感覺漂浮通常是因為患者的體質較為虛弱,氣血不足,無法固攝血液,使血液失去正常的約束而出現漂浮感。這種症狀可能伴有頭暈、乏力等症狀,在體力活動後尤為明顯。

觸控不到脈管底部

當患者存在氣血虛弱或外邪侵襲的情況時,會導致氣血不能正常執行於脈道之中,進而影響到脈搏的傳導和感受,表現為觸控不到脈管底部。這可能是由於血液循環障礙引起的,還可能會伴隨面色蒼白、手腳冰涼等不適症狀。

橈動脈搏動增強

橈動脈搏動增強可能是由於心臟收縮力增加或血管壁彈性減弱等原因導致的。這些因素使得每分鐘心臟泵出的血量增多,從而增加了橈動脈的搏動強度。患者可能感到橈動脈處有明顯的節律性跳動感,並且這種跳動感比平常更為強烈。

節律正常

節律正常說明心臟的自律性和傳導系統功能良好,能夠按照一定的頻率和節拍規律地產生心跳衝動並傳遞給心肌細胞,從而使心臟有節奏地收縮和舒張。這是判斷心臟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表明該患者的生理狀態相對穩定。

針對浮脈的症狀表現,建議進行中醫脈診、血壓測量等檢查專案以評估脈搏情況。治療措施包括針灸、草藥調理等傳統中醫療法,以及根據具體病因給予相應的藥物治療。患者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疲勞,注意飲食調理,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幫助緩解症狀。

浮脈的原因

浮脈的原因可能有氣血並盛、痰飲內停、氣機不暢、陰虛陽亢、心陽虛弱等,需針對具體病因進行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確定診斷和治療方案。

氣血並盛

氣血並盛是指氣血執行過快,導致脈搏跳動有力而形成浮脈。針對氣血並盛的治療通常包括調理氣血、平和臟腑功能。例如,可選用八珍湯加減以補氣養血。

痰飲內停

痰飲內停時,水溼停滯於體內,影響了正常的氣血執行,從而出現浮脈。對於痰飲內停的情況,可以使用二陳湯等具有燥溼化痰作用的方劑進行治療。

氣機不暢

氣機不暢會導致氣血不能正常執行,進而引發浮脈。緩解氣機不暢的方法包括運動療法如太極拳或中藥調理,如服用柴胡疏肝散。

陰虛陽亢

陰虛陽亢是由於陰液虧損,導致陽氣失去制約而上亢,使氣血浮躁不安,形成浮脈。治療陰虛陽亢需滋陰降火,可選用天王補心丹合黃連阿膠雞子黃湯加減。

心陽虛弱

心陽虛弱則推動血液執行的力量減弱,導致氣血無法正常執行,從而出現浮脈。治療心陽虛弱需溫通心陽,可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合參附湯加減。

此外,建議定期監測血壓、血脂水平以及進行甲狀腺功能檢查,以排除高血壓、高脂血症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可能導致浮脈的心血管疾病。

浮脈容易引發哪些疾病

浮脈可能源於氣血不足、風熱侵襲、濕邪困阻、痰濁內盛、陰虛火旺等病理變化,這些變化可能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因此,診斷和治療需根據具體病因進行。

氣血不足

氣血不足導致脈道不充,出現浮脈。可遵醫囑使用補氣養血的中藥方劑進行調理,如八珍湯、四物湯等。

風熱侵襲

風熱之邪侵入人體,正邪相爭,使氣血紊亂,從而形成浮脈。針對風熱侵襲,可以採用疏風清熱的方法來緩解症狀。例如,可用銀翹散或桑菊飲加減。

濕邪困阻

濕邪困阻中焦脾胃,致運化失常,水液代謝障礙,進而影響到氣血執行,故見浮脈。治療上宜健脾祛溼,代表方有二陳湯、平胃散等。

痰濁內盛

痰濁內盛時,會阻礙氣血正常執行,導致浮脈的發生。可透過服用二陳湯、導痰湯等具有燥溼化痰作用的中藥方劑改善病情。

陰虛火旺

陰虛火旺時,體內津液虧耗,不能夠制約陽氣,導致浮脈的產生。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透過應用滋陰降火類藥物進行調理,比如知柏地黃丸、天王補心丹等。

此外,建議定期複查以監測脈象變化,避免過度疲勞和情緒波動。在診斷明確後,還應進一步進行相關檢查,如血液分析、甲狀腺功能測定等,以排除其他潛在疾病的可能性。

浮脈怎麼治療

浮脈的治療可以考慮生活方式調整、中藥調理、針灸治療、心理行為療法、營養支援治療等非藥物方法。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生活方式調整

患者應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於改善身體狀態,減少對脈搏的影響。

中藥調理

根據體質特點及病情需要,配製個體化方劑,並指導其正確服用。中藥透過調節氣血陰陽平衡來緩解因情志不暢所致的心悸、失眠等症狀。

針灸治療

選擇特定穴位進行電針或溫針灸等操作,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針灸可調節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緩解焦慮與壓力反應引起的浮脈現象。

心理行為療法

由訓練有素的心理諮詢師引導患者採用放鬆技巧如深呼吸法以減輕壓力。心理行為干預旨在幫助個體識別並控制導致情緒波動的原因,從而穩定脈象。

營養支援治療

提供均衡飲食,包括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必要時補充維生素B群。Omega-3脂肪酸和維生素B群對於神經傳導和內分泌系統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

在實施上述措施前,建議進行中醫體質辨識,排除潛在的病理因素。同時,注意避免食用生冷、油膩食物,以免影響脾胃運化,加重症狀。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