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性厭食:心理因素、症狀與治療方法

分類: 心理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1.26
情緒性厭食表現為食慾減退、體重下降、疲勞、皮膚乾燥、掉髮等症狀。情緒性厭食可以採用飲食療法調整、認知行為療法、支持性心理治療、精神藥物治療、自我心理調節等方法進行治療。

情緒性厭食表現為食慾減退、體重下降、疲勞、皮膚乾燥、掉髮等症狀。情緒性厭食可以採用飲食療法調整、認知行為療法、支持性心理治療、精神藥物治療、自我心理調節等方法進行治療。

情緒性厭食有什麼症狀表現

情緒性厭食表現為食慾減退、體重下降、疲勞、皮膚乾燥、掉髮等症狀。如果症狀持續不改善,建議尋求心理醫生或營養師的幫助。

食慾減退

情緒性厭食症患者由於長期處於壓力或情緒困擾中,會導致自主神經系統紊亂,進而影響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腸蠕動功能,出現食慾不振的情況。該症狀主要表現在進食慾望減少,可能伴隨輕微噁心、嘔吐等不適感。

體重下降

當個體因心理因素而刻意節食時,熱量攝入不足導致能量消耗大於攝入,從而引起體重減輕的現象。體重下降通常指在短時間內體重明顯降低,可能是由情緒性厭食症引起的。此外還可能出現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等問題。

疲勞

情緒性厭食症患者的飲食不規律可能導致血糖水平波動,使身體無法獲得足夠的能量來支援日常活動,從而感到疲倦。這種疲勞可能表現為持續的身體無力感,即使休息充足也無法緩解。

皮膚乾燥

情緒性厭食症患者體內缺乏必要的營養物質,如維生素A、維生素B群等,這些物質對皮膚健康至關重要,缺乏會導致皮膚失去光澤和彈性。皮膚乾燥通常出現在軀幹和四肢,可能伴有瘙癢或皮屑。

掉髮

情緒性厭食症下,身體為了維持生命所需的基本代謝,會優先消耗儲存的脂肪和蛋白質,此時毛囊所需的營養供應不足,就會出現掉髮的現象。掉髮多為頭頂稀疏,嚴重者可呈全禿或普禿狀態。

針對情緒性厭食症的症狀表現,建議進行心理諮詢以評估是否存在心理問題,並可配合醫生透過血常規檢查、胃鏡檢查等方式明確具體情況。治療措施包括認知行為療法、家庭治療等心理干預手段。在日常生活中,應關注自身的情緒變化,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過度節食,確保每日攝取適量的營養素。

情緒性厭食的原因

情緒性厭食的原因可能有心理因素引起的厭食、自我調節性厭食、神經性厭食症、憂鬱症、焦慮症等,這些都可能導致食慾減退或喪失。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確定具體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心理因素引起的厭食

由於受到精神刺激或壓力,導致食慾減退、消化不良等現象。可透過心理諮詢和行為療法進行治療,如認知重構法、放鬆訓練等。

自我調節性厭食

患者為了控制體重而刻意減少進食量,從而引發厭食症狀。可以透過營養諮詢和運動指導來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例如,可以建議患者每天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並逐漸增加運動強度和頻率。

神經性厭食症

厭食症是一種以故意維持極低體重為特徵的進食障礙,常伴有嘔吐、濫用瀉藥或其他減輕體重的方法。藥物治療是常用方法之一,可遵醫囑使用可洛米普明(Clomipramine)、阿立哌唑(Aripiprazole)等抗抑鬱劑改善情緒狀態及緩解拒食行為。

憂鬱症

憂鬱症會導致睡眠障礙、食慾下降等症狀,進而引起厭食。抗憂鬱藥物可用於治療憂鬱症,如舍曲林(Sertraline)片、氟西汀(Fluoxetine)膠囊等,需在專業醫生指導下用藥。

焦慮症

焦慮症患者會出現緊張不安、心煩意亂的症狀,進而影響食慾。抗焦慮藥物有助於緩解焦慮症狀,如苯二氮平類(BZD)類藥物煩靜錠(Diazepam)、安立平錠(Oxazepam)等。

針對情緒性厭食,建議關注患者的飲食習慣和身體活動水平,確保其獲得充足的營養和適當的鍛鍊。必要時,可進行胃鏡檢查、血常規檢查以及心理評估,以排除其他潛在的身體原因並評估心理健康狀況。

情緒性厭食容易引發哪些疾病

情緒性厭食可能導致營養不良、電解質紊亂、貧血、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疾病,也有可能增加憂鬱症的風險。患者需要及時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和管理。

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是指長期攝入不足或消耗過多導致身體缺乏必要的營養物質,影響身體正常生理功能。補充營養是治療營養不良的主要方法,可透過口服營養補充劑或高能營養食品進行改善。例如,可以遵醫囑使用複合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等藥物來提供必需的氨基酸和脂肪酸。

電解質紊亂

情緒性厭食症患者由於食慾不振,可能導致體內電解質失衡,進而引發電解質紊亂。改善電解質紊亂通常需要靜脈吊點滴補充電解質平衡溶液,如氯化鈉注射液(Sodium Chloride Inj)、葡萄糖注射液等。

貧血

貧血是由紅血球生成減少或破壞增多引起的血液中血紅素含量降低,引起組織缺氧的一組臨床症候群。鐵元素缺乏是造成缺鐵性貧血的原因之一,因此可適當食用含鐵豐富的食物,如瘦肉、動物肝臟等;若為巨幼細胞性貧血,則需補充葉酸及維他命B12製劑,如甲鈷胺(Mecobalamin)、葉酸等。

甲狀腺功能減退

甲狀腺功能減退時,甲狀腺素合成與分泌減少,身體基礎代謝率下降,消化系統功能減低,從而出現厭食的症狀。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左旋甲狀腺素(Levothyroxine)、甲狀腺片等藥物進行替代治療。

憂鬱症

憂鬱症是一種精神疾病,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會影響食慾中樞的功能,導致食慾減退。抗憂鬱藥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包括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正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羥色胺能抗憂鬱藥等型別,如舍曲林(Sertraline)、文拉法辛(Venlafaxine)等。

針對情緒性厭食可能引發的併發症,建議定期監測體重變化以及血糖水平,並根據情況調整飲食結構,避免過度節食。必要時,可進行心理諮詢或認知行為療法以幫助改變進食觀念和行為模式。

情緒性厭食怎麼治療

情緒性厭食可以採用飲食療法調整、認知行為療法、支持性心理治療、精神藥物治療、自我心理調節等方法進行治療。如果症狀持續或伴有體重下降嚴重,建議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

飲食療法調整

透過專業營養師指導,逐步增加餐次和食物種類,避免免洗過量攝入。此措施有助於滿足身體基礎代謝需求,緩解因厭食導致的體重下降問題。

認知行為療法

由訓練有素的心理治療師引導患者識別並改變與進食相關的錯誤觀念及行為模式。CBT旨在改善對體重、體型的認知偏差,並重建健康與現實之間的關係。

支持性心理治療

提供一個安全無判斷氛圍,在這裡患者可以自由表達其情感體驗。SPT側重於增強自我接納能力以及社會支持系統,可作為輔助手段配合其他治療方法使用。

精神藥物治療

根據醫囑選擇合適的精神藥物如抗憂鬱藥或食慾促進劑進行管理。此類藥物能夠改善情緒狀態從而間接影響食慾和攝食行為。

自我心理調節

建議採取漸進式方法來面對和克服厭食想法,例如每天設定小目標並跟蹤進展。該策略幫助個體逐漸適應正常飲食習慣,減少因壓力引起的情緒性暴飲暴食。

在實施上述治療措施的同時,應確保患者的環境安全且不含任何可能導致誘發厭食的因素。此外,適量的身體活動如輕柔瑜伽可以幫助改善心情,但須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以防止過度疲勞引起的食慾不振。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