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復甦:突發心臟事件的緊急搶救手段

分類: 心臟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1.23
心臟復甦通常用於搶救心跳停止、呼吸停止的患者,其主要表現為意識喪失、瞳孔散大、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皮膚蒼白或發紺等症狀。心臟復甦可以透過胸外按壓、人工呼吸、電擊復律、抗心律不整藥物、冠脈血管再通術等治療方法進行。

心臟復甦通常用於搶救心跳停止、呼吸停止的患者,其主要表現為意識喪失、瞳孔散大、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皮膚蒼白或發紺等症狀。心臟復甦可以透過胸外按壓、人工呼吸、電擊復律、抗心律不整藥物、冠脈血管再通術等治療方法進行。

心臟復甦的症狀表現有哪些

心臟復甦通常用於搶救心跳停止、呼吸停止的患者,其主要表現為意識喪失、瞳孔散大、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皮膚蒼白或發紺等症狀。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存在,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並進行心肺復甦。

意識喪失

意識喪失通常由大腦功能障礙引起,可能是由於心臟病導致的大腦供血不足。意識喪失意味著個體無法感知周圍環境或回應刺激。

瞳孔散大

瞳孔散大可能表明顱內壓增高或中樞神經系統受損,這與心血管系統衰竭引起的腦水腫有關。瞳孔散大指雙側瞳孔不因光線變化而改變大小,是神經反射異常的表現。

呼吸停止

呼吸停止多是由心搏驟停導致血液循環停止,無法為身體提供足夠的氧氣所致。呼吸停止會導致體內缺氧,進一步影響大腦和身體其他器官的功能。

心跳停止

心跳停止是指心臟突然停止跳動,不能有效地將血液泵送到全身各處,包括大腦。這是心臟復甦的主要指標之一。心跳停止時,心臟輸出量急劇下降,血壓幾乎為零,身體處於嚴重缺血狀態。

皮膚蒼白或發紺

皮膚蒼白或發紺可能與循環系統衰竭導致的組織缺氧有關。皮膚顏色的變化反映了血液中還原型血紅素含量的變化,可以作為判斷心臟復甦效果的指標。

針對心臟復甦的相關症狀,建議進行體格檢查以評估意識水平、瞳孔反應和脈搏是否存在。必要時,還應進行心電圖、超音波心動圖等輔助檢查。對於心臟復甦的情況,可遵醫囑使用利尿劑如呋塞米(Furosemide)來降低心臟負擔,同時需密切監測患者的電解質平衡。患者平時應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定期進行體檢,及時發現並處理潛在的心血管問題。

心臟復甦有什麼風險因素

心臟復甦的風險因素包括但不限於年齡、基礎疾病史、藥物過敏史、是否接受過相關培訓以及患者心理狀態。

年齡

老年人的心臟儲備功能隨年齡增長而下降,進行心臟復甦時可能承受更高的生理負荷。年輕個體在復甦過程中發生意外的機率相對較低。

基礎疾病史

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進行心臟復甦時可能會加重病情或誘發其他併發症。

藥物過敏史

對麻醉劑或其他用於手術前準備和鎮靜患者的藥物存在過敏反應可能導致嚴重過敏性休克,增加心臟復甦難度及危險係數。

是否接受過相關培訓

未經專業訓練者實施心臟復甦可能存在技術不熟練導致延誤有效搶救時間等問題;此外還可能出現按壓位置錯誤引起肋骨骨折等情況的發生機率增高。

患者心理狀態

精神緊張或恐懼狀態下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升高、心跳加快,此時做心臟復甦會加劇不適症狀,不利於後續治療效果的發揮。

心臟復甦怎麼去治療

心臟復甦可以透過胸外按壓、人工呼吸、電擊復律、抗心律不整藥物、冠脈血管再通術等治療方法進行。如果懷疑或確認患者發生心臟驟停,應立即呼叫急救醫療服務,並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實施搶救措施。

胸外按壓

胸外按壓應以每分鐘至少100-120次的速度,在胸部兩乳頭連線中點進行。此操作透過增加血流灌注來維持腦部和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通常由施救者交替進行,每次按壓30次後進行兩次口對口呼吸。旨在提供足夠的氧氣並清除二氧化碳積累。

電擊復律

電擊復律是一種緊急醫療干預,需在專業人員監督下執行。利用電流改善異常心跳節律,適用於某些型別的心臟驟停。

抗心律不整藥物

抗心律不整藥物包括普魯卡因胺、利多卡因(Lidocaine)等,口服或靜脈注射。這些藥物可以穩定心率和節律,防止進一步惡化。

冠脈血管再通術

冠脈血管再通術是在介入放射學指導下進行的一種微創手術,使用導管將阻塞的動脈開啟。該手術透過恢復血流來改善心肌供氧不足,預防或終止心臟驟停。

心臟復甦過程中,應立即開始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同時儘快送往醫院。對於存在基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建議定期進行健康體檢,監測血壓、血脂水平及心電圖變化,以便早期發現潛在風險並採取相應預防措施。

心臟復甦如何去預防

心臟復甦的預防可透過建立緊急預警系統、定期進行心肺復甦培訓、避免有害物質暴露、合理飲食和生活方式調整以及規律體檢與健康監測等措施來實現。

建立緊急預警系統

透過安裝智慧裝置或應用軟件,實時監測身體資料異常情況並及時發出警報。當預警系統發現潛在風險時會自動撥打預設電話號碼或傳送簡訊提醒使用者注意。

定期進行心肺復甦培訓

定期接受心肺復甦培訓可以提高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熟練掌握相關技能。建議每年至少參加一次由專業機構組織的實操演練活動以鞏固知識儲備。

避免有害物質暴露

有害物質如二手菸、空氣汙染等可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增加,減少接觸有助於降低風險。提倡戒菸、使用空氣淨化器、綠色出行等方式來改善工作及生活環境質量。

合理飲食和生活方式調整

均衡飲食與適度運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因不良生活習慣引起的健康問題。強調每日攝入新鮮蔬果、限制高脂食物攝入量,並保持規律作息時間對維持身體健康至關重要。

規律體檢與健康監測

定期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可以幫助早期發現潛在危險因素並採取相應措施。推薦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體檢,特別是對於年齡較大者或有家族史者更應加強關注。

如果患者出現了胸悶、氣促等症狀,應及時前往醫院的心血管科就診。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