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能治療疾病,但也不是人人都能拔!建議拔罐後要做好這4件事

分類: 中醫與草藥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05.05
拔罐是傳統的中醫療法,因為其操作簡單、方便易行、效果明顯,所以在歷代沿襲,至今不衰,而近年來經過許多中醫專家的研究發現,拔罐不僅可以治療疾病,還可以減肥,但拔罐畢竟是一種專業的治療手段,操作方法看似簡單,其實有許多禁忌,如果不懂醫術者隨意進行操作,亂施穴位,還會適得其反,甚至造成危險。

拔罐現在很流行,很多人身體出現不適,會傾向於選擇拔罐。

拔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

拔罐效果雖好,但我們也要知道拔罐的適應症和禁忌!

一、拔罐的適應症

拔罐療法對瘡瘍癰毒(急性化膿性皮膚疾病)的治療有其獨到之處。

(1)拔罐形成的負壓作用於膿腔,可使膿液充分引流,減少全身中毒性反應,促進傷口癒合。

(2)避免在治療深部膿腫和複雜多膿腔膿腫時大傷口引流,減少病人痛苦,縮短引流傷口癒合時間。

(3)促進膿栓脫落,縮短發炎週期,少用抗生素,從而大大縮短了病程。

(4)拔罐的溫熱效應及持久均勻的負壓效應,改善局部傷口的血液循環,促進了複雜創面和經久不愈的慢性潰瘍的迅速癒合。

拔罐療法的應用範圍十分廣泛,在臨床上早已從早期的瘡瘍發展到用來治療包括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皮膚科、五官科等100多種疾病。

特別是近年來,一些從未用本法治療過的疾病如貝塞特氏疾病(Behcet's disease)、術後腹脹,以及一些疑難急症如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肺水腫,甚至如心臟病、骨折等,使用本法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根據臨床觀察,本法對高血壓、心絞痛亦有明顯療效,由於拔罐療法所具有的獨特醫療機理,其治療疼痛性疾病更為見長。

拔罐療法具有明顯的緩解疼痛效果,無論是內科的頭痛、腹痛、膽絞痛、風濕痛,還是外科的急性腰扭傷、慢性軟組織損傷,都可以用拔罐療法。

刺絡拔罐(放血拔罐)的鎮痛效果尤為顯著,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疼痛多因經絡阻滯,氣血瘀阻,此法能有效地去瘀行血,通經活絡,臨床常用於治療各種疼痛。

現代醫學也認為,刺絡拔罐刺激了某一局部的神經,調節了相應部位血管和肌肉的功能,反射性解除血管和平滑肌的痙攣,產生了明顯的止痛效果。

另外,用本法治療效果較理想的病證有: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哮喘、支氣管炎、百日咳、冠心病、心律不齊、中暑、肺水腫、急性胃腸炎、胃痛、小兒消化不良、高血壓、中風後遺症、糖尿病、頭痛、脅痛、神經痛、肌肉痛、關節痛、腰背痛、經痛、月經不調、乳腺炎、術後腸沾黏、蕁麻疹、帶狀皰疹、產後缺乳、牙痛、扁桃體炎、面癱、毒蛇咬傷、瘡瘍初起、近視等。

二、拔罐的禁忌症

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禁用或慎用拔罐療法:

(1)凝血功能不佳,有自發性出血傾向或損傷後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療法,如白血病、紫斑、白友病等。

(2)皮膚嚴重過敏或皮膚患有疥瘡等傳染性皮膚疾病者不宜拔罐。

(3)惡性皮膚腫瘤患者或局部破損潰爛、外傷骨折、靜脈曲張、體表大血管處、皮膚喪失彈性者,局部皮膚不宜拔罐。

(4)妊娠期婦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房不宜拔罐,拔其他部位時,手法也應輕柔。

(5)肺結核活動期,婦女經期不宜拔罐。

(6)重度心臟病、心臟衰竭、呼吸衰竭及嚴重水腫的患者不宜拔罐。

(7)五官部位、前後二陰部位不宜拔罐。

(8)重度神經質、全身抽搐痙攣、狂躁不安、不合作者,不宜拔罐。

(9)醉酒、過饑、過飽、過渴、過勞者,慎用拔罐。

三、拔罐後該注意這些,你做到了嗎?

1、拔罐之後不能立即洗澡

拔罐結束後,想立刻洗個澡?最好不要!

剛拔完罐之後,人的皮膚還處在較為脆弱的階段,如果在這時候洗澡的話有可能導致皮膚破損,誘發感染,嚴重的還會威脅性命。

2、拔罐後不要抓撓拔罐部位

有部分人在拔完罐之後感覺自己的拔罐部位很癢,這時候不要用手去抓,因為可能會抓破皮膚,造成感染。

3、拔罐後不能忽視水泡

拔罐結束後皮膚出現水泡是正常的情況,在發現水泡出現之後需要採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處理傷口,預防感染。

4、拔罐後不能忽視保暖

拔罐之後,身體的毛孔在短時間內會處於擴張的狀態,如果不注意保暖,可能導致著涼,所以大家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