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補藥怎麼吃才有效?這5個補藥地雷不能踩,小心反而會傷身!

分類: 中醫與草藥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03.23
服用補藥的目的,是為了增強體質,恢復元氣,提高免疫功能或是防治老年病,以便健身養生、延年益壽。但是「補」是針對「虛」而言的,就是說,當人體在正氣不足,虛象疊起的情況下,才能進服補藥,虛象中醫叫做「虛證」,根據虛證有不同臨床表現,又分成陰虛、陽虛、氣虛、血虛、脾虛、腎虛等不同類型。

隨著養生保健的興起,各種營養補劑也應運而生,而且名目繁多,而令人目不暇接。

某些中老年人,他們或出於對自己身體健康狀況的擔心,或對營養補劑的一味偏受,就不管自己有沒有病就盲目的亂吃補藥,殊不知這麼做只會適得其反,影響健康。

那究竟補藥應該怎麼吃呢?需要注意什麼呢?

一、為什麼要吃補藥?

服用補藥的目的,是為了增強體質,恢復元氣,提高身體免疫功能、或是防治老年病,以便健身養生、延年益壽。

但是,“補”是針對“虛”而言的,就是說,當人體在正氣不足,虛象迭起的情況下,才能進服補藥。

“虛象”在中醫上叫做“虛證”,根據虛證有不同臨床表現,又分成陰虛、陽虛、氣虛、血虛、脾虛、腎虛等不同類型。

因此,中醫在補益諸虛病症中,往往要遵循“辯證論治”的原則,有針對性地採用補陰、補陽、補氣、補血、補脾、補腎等不同方法,遵循“虛什麼,補什麼”的治療法則,才能保證補而不偏,也不致出現“補而助火”的反作用。

中醫通常把補益類中藥分為四類:即補氣類中藥、補血類中藥、補陰類中藥、補陽類中藥。

補氣中藥:人參、黨參、西洋參、黃耆、白术、山藥、大棗等。

補血類中藥:當歸、熟地、阿膠、何首烏、桑葚、龍眼肉等。

補陰類中藥:沙參、玉竹、麥冬、百合、枸杞子、黑芝麻等。

補陽類中藥:鹿茸、冬蟲夏草、韭菜子、蛤蚧、杜仲、核桃肉等。

那麼,如何使用這些補益類中藥呢?中醫上主要是依據病情和時令來選擇。

二、根據病情補益

中醫在認識疾病、診斷和治療疾病中,最講究辨證論治。

這是一個十分突出的特點和原則,用藥治病如此,在補益方面的選擇也是同樣,必須按照中醫用藥的特點,分清陰陽氣血的虛實,辨證用藥,才能真正發揮其補益的功效。

1、氣虛

【症狀】困倦乏力、氣短、不願多講話或講話無力、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稍加運動即大汗淋漓時,即可判為氣虛。

【建議服用】可以選擇補氣類中藥,如人參、黨參、黃芪、白术、山藥等,或是以這些藥為主的各類成藥或湯劑。

2、血虛

【症狀】頭暈眼花、面色萎黃、口唇與指甲蓋色淡、心悸以及婦女月經不調。

【建議服用】可以選擇補血類中藥,如當歸、何首烏、阿膠、龍眼肉、熟地等,或是以這些藥為主的成藥或湯劑。

3、陰虛

【症狀】身體消瘦、頭暈耳鳴、嘴唇殷紅、心煩失眠、潮熱盜汗、咳喘咯血、遺精。

【建議服用】可以選擇補陰類中藥,如:沙參、玉竹、麥冬、百合、枸杞子等,或是以這些藥為主的成藥或湯劑。

4、陽虛

【症狀】面色蒼白、四肢冰涼、無精打采、腰膝酸軟、自汗、小便清。

【建議服用】可以選擇補陽類中藥,如鹿茸、冬蟲夏草、韭菜子、杜仲、核桃仁等,或是以這些藥為主的成藥或湯劑。

通常虛證出現時不單純只是氣虛、血虛、陰虛或陽虛,而是有密切的聯繫。

中醫理論認為氣血同源、陰陽互根,在病理上往往互相影響,如:氣虛不能生血,血虛又會影響氣弱;陰虛可以導致陽虛、陽虛又可導致陰虛等,最後還可導致陰陽氣血俱虛。

所以,必須根據症情的具體變化,正確使用補益類中藥。

三、按時令補益

中醫所講的“症”,不但是講明氣血陰陽虛實的情況,而且反映出人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反映出人與自然環境的密切關係。

在一年當中,由於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對人體形成了不同的環境,中醫認為春溫、夏熱、而暑濕盛,秋涼而燥,冬寒。

人的生理病理受這些季節氣候的變化影響,因此,無論是在健康的情況下,或是在出現疾病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季節特點來使用補益類藥物。

1、春季

春季,特別是遇到少雪溫盛的異常氣候時,肝病多發,此時便可應用一些滋陰養肝的藥物,如:枸杞子、女貞子、杭菊花或菊花晶等。

2、夏季

夏季人體出汗較多,中醫認為易傷津液和氣,故可常飲綠豆湯、藕粉、荷葉粥等,既可養陰益氣,又可防暑降溫。

另外,夏季溫度較高,如逢多雨也會使濕度大大增加,這樣利於細菌的繁殖,所以夏季容易發生胃腸道疾病,宜時常服用藿香正氣散,可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3、秋季

秋季天氣轉涼,氣候乾燥,人體開始處於收縮的狀態,這個季節常常會引起咳嗽、喉嚨痛,這時就可以服用一些生津潤燥的藥物,如銀耳冰糖煎服,或再加些川貝效果更佳,還可服食百合粥、秋梨膏等。

4、冬季

冬季天氣寒冷,為了抗寒保溫越冬,人體處於準備貯藏能量的階段,此時予以適當的進補,增加體內的精血、元氣,既可防寒抗病,又能為翌年春天打下一個良好的生長基礎。

可用人參、枸杞子、何首烏、杜仲、肉蓯蓉、天麻、核桃仁等,陰陽皆虛者還可服用金匱腎氣丸,脾氣弱者可服用人參歸脾丸。

由以上可以看出,一年四季的變化與藥物的選擇有著密切的聯繫,若不考慮季節的不同,不加辨證分析的使用藥物,輕者達不到目的,重者則會加重病情,危及健康。

所以,四季用藥的學問不可忽視。

四、吃補藥的五大誤區

誤區一:“虛”就得補

身體虛有許多種,每一種虛症,都有針對性的補方補藥,不對症,不但無效無益,有時反有副作用。

如何根據個人的身體體質和機能狀況進補、調理,服用哪一類補品更為合適、收效更大,應當在醫生診斷和指導下進行。

誤區二:用進補代替鍛煉

因為無論是正常營養的攝取,還是營養補品的吸收和利用,都必須依賴于人體健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功能。

有些人缺乏運動,體質虛弱,胃腸消化功能差,代謝利用率低,即使吃了營養補品,也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甚至會因體質虛弱或進補不當而產生副作用或反作用。

誤區三:補品越貴越有功效

沒有針對性地用藥,一般不會顯出特殊效果。所以,藥價高低並不完全代表療效的優劣。

誤區四:飲食豐富就不需要進補

水果、蔬菜、穀物等食物中含有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脂肪、蛋白質等多種營養素,理論上講只要飲食種類多樣,就能得到營養。

但事實上,大部分人不會吃得那麼豐富。由於不可能通過食物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因此,吃複合維生素等營養素補充劑其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誤區五:不論是補藥還是保健品,都和正常飲食不相悖

日常生活裡,人們離不開蔥薑蒜辣乳這些調味品,可是自古以來,就有食物相克之說,所以在食用不同的補藥期間,有選擇地避開一些調料,可以將藥效大大提高。

例如料酒,飲酒能增強藥物的作用,還會引起血管擴張,從而會加大危險事件的機率,所以服用心血管方面的補藥時,宜少用或不用料酒。

五、吃補藥的禁忌

1、吃補藥不能同時喝茶

茶葉中含有大量的鞣酸,會與補藥中含有的皂甙、生物鹼結合,產生不能被人體吸收的沉澱物,因而降低補品的補益作用。

有喝茶習慣而又需進補的人,必須在服用補益藥物2~3小時後才能喝茶,且不宜飲濃茶。

2、吃補藥不能同時吃水果

人參、羊肉、魚、蝦等補品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素,如與含鞣酸的果品同吃,不僅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且易形成一種名為鞣酸蛋白質的物質,不易消化。

3、服用補藥時不宜吃白蘿蔔(理氣化痰藥除外)

白蘿蔔有消食、破氣等功效,特別是服用人參等滋補類中藥時,吃蘿蔔會降低補藥的效果,影響藥物的補益作用。

4、服中藥煎劑及丸藥時,忌生、冷、油膩飲食。

生、冷類食物刺激胃腸,影響胃腸對藥物的吸收,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膩食物與藥物混合,更能阻礙胃腸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從而降低療效。

5、這些疾病的患者應該遵守飲食禁忌

消化道疾病患者:在服用健脾、溫胃、和胃藥時,禁食大蒜,因大蒜中含有大蒜素能刺激胃腸黏膜,使所服的中藥不能有效地發揮治療作用。

胃腸道疾病患者:飲食總體上應清淡、易消化。

腸道濕熱重的患者:不宜吃辛辣、油膩、甜食。

脾胃虛寒的患者:不宜吃寒涼冰凍食物,如:瓜果、冷飲等。

患有瘡、皮膚病者:忌食辛辣食物,魚、蝦、蟹等海鮮,以及羊肉、牛肉、芒果、榴蓮等。

水腫患者:少吃鹽。

肝炎患者:忌食辛辣、油膩食物。

感冒發燒患者:忌食魚、蝦、蟹、雞、蛋等。咳嗽痰多者忌甜食、油膩食物等。

高血壓、冠心病患者:忌辛辣、油膩食物,同時少喝酒、少吃鹽等。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