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酚適合哪些人?副作用一次看!

分類: 西藥與營養品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7.25
多酚是一種廣泛存在於植物中的活性物質,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在選擇多酚補充劑時,應關注其來源、純度和含量。你是否瞭解如何挑選含有豐富多酚的營養品?

什麼是多酚?

多酚是一種廣泛存在於植物中的天然化合物,包括酚類、黃酮類、花青素等。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種生物活性,可以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傷害。多酚在傳統醫學中被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雖然多酚具有潛在的健康益處,但過量攝入可能對某些人產生負面影響。建議在使用前諮詢醫生或營養師。

多酚的作用是什麼?

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和保護皮膚健康等多重功效與作用。

抗氧化

多酚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能夠中和自由基並減少氧化應激反應。多酚分子結構中的氧原子可以與其他物質形成穩定的共價鍵,從而防止或減緩氧化過程。

抗炎

部分多酚類化合物如原花青素、黃酮等有較強的抗炎效果,可減輕發炎反應。這些多酚透過抑制細胞因子的產生、調節免疫反應等方式來發揮其抗炎作用。

降低膽固醇

一些多酚類化合物如單寧酸、兒茶素等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它們可以透過干擾肝臟合成膽固醇的過程、促進膽汁酸排洩等方式實現這一目標。

預防心血管疾病

攝入富含多酚的食物有助於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特別是對於高血脂、高血壓患者更為有益。多酚對血管內皮層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並且能夠改善血液循環,從而減少動脈硬化的發生。

保護皮膚健康

多酚類成分在護膚品中常被新增以增強皮膚屏障功能、抵抗紫外線輻射及延緩衰老程序。多酚可透過提高角質層水合度、增加表皮厚度以及抑制黑色素生成等多種途徑達到美容護膚的效果。

富含多酚的食物有哪些?

藍莓、黑巧克力、綠茶、紅酒和橄欖油都富含多酚。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改善記憶力和保護皮膚健康。

藍莓

藍莓是一種漿果,含有豐富的花青素、黃酮類化合物等多種多酚類物質。這些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幫助減少自由基對細胞的傷害。適量食用藍莓可以改善血液循環,降低血壓。

黑巧克力

黑巧克力是可可豆製成的一種食品,其中含有多酚成分,如兒茶素和黃烷醇。這些多酚有助於提高心血管健康,預防動脈硬化。但要注意選擇純度高的黑巧克力,避免新增糖分過多的產品。

綠茶

綠茶是由茶葉經過特殊處理後製作而成,其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其中包括大量的多酚類化合物。這些多酚能夠清除體內的自由基,起到抗衰老的作用。同時,還有助於調節血脂水平,保護心臟健康。

紅酒

紅酒由葡萄釀造而成,其中含有白藜蘆醇等多酚類物質。適量飲用紅酒可能有益於心臟健康,因為它能幫助降低膽固醇水平並促進血管擴張。然而,過量飲酒可能會增加患某些疾病的風險。

橄欖油

橄欖油是從橄欖果實中提取出來的一類植物油,其中含有單不飽和脂肪酸及一定的多酚類物質。這些多酚類物質被認為有抗氧化作用,有助於維持皮膚健康。此外,橄欖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也有益於心腦血管健康。

多酚的可能副作用有什麼?

服用多酚可能導致胃部不適、噁心、嘔吐、腹瀉和過敏反應等副作用。多酚的潛在副作用可能因個體差異而異,通常在適量攝入時是安全的。如果出現上述任何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服用並諮詢醫生。

胃部不適

攝入過多的多酚可能會刺激或傷害胃黏膜,導致胃酸分泌增加和消化不良。由於多酚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長期大量使用可能導致胃腸道功能紊亂,進而引發上述症狀。

噁心

過量食用含有多酚的食物可能造成胃腸負擔加重,影響食物正常消化吸收過程,從而產生噁心感。此外,某些個體對於多酚類物質較為敏感,即使少量攝入也可能誘發噁心等不適反應。

嘔吐

當體內攝入過多的多酚時,會使得胃內壓力升高,超過其承受能力後就會出現嘔吐的症狀。此時,胃壁受到強烈的收縮力,會引起反射性嘔吐以保護身體免受傷害。

腹瀉

高濃度的多酚可以破壞腸粘膜細胞間的連線,使水分更容易進入結腸並形成稀便。因此,在短時間內攝入大量含有較高濃度多酚的食物或飲料會導致快速排洩,表現為腹瀉。

過敏反應

部分人群可能存在對多酚成分的過敏反應,如蕁麻疹、呼吸困難等症狀。這種過敏反應可能是由身體免疫系統錯誤識別多酚分子作為外來抗原引起的。如果患者有既往史或家族史表明對該物質過敏,則應避免接觸。

多酚的使用註意事項

注意事項

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因此在食用富含多酚的食物或補充劑時,應避免與高油脂、高熱量的食物同時攝入,以減少氧化反應。

長期大量攝入多酚可能會對肝臟產生負擔,因此對於有肝病史或肝功能不全的人群應謹慎使用。

使用禁忌

對於過敏體質者,特別是對某些食物中的天然色素過敏的人群,在使用含有多酚的食品或補充劑時需特別注意。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在服用任何補充劑前應諮詢醫生意見,並避免過量攝入。

#部分藥物僅供參考,請依醫師建議為主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關注39健康粉絲專頁,最新資訊不漏接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