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葉癲癇:病因與治療方法

分類: 健康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4.17
本文介紹了顳葉癲癇的病因及治療方法。該病症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其中腦外傷、腦血管畸形、腦腫瘤、腦炎或腦退行性疾病都可能導致顳葉功能異常。對於不同的病因,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當出現相關症狀時,應及時就醫以明確診斷並接受相應治療。

顳葉癲癇病因

顳葉癲癇病因複雜多樣,可能與腦外傷、腦血管畸形、腦腫瘤、腦炎或腦退行性疾病有關。針對不同病因,治療方法各異,因此,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確定具體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腦外傷

由於車禍、跌倒等外部衝擊導致顱內結構受損,可能導致神經元異常放電,引發顳葉癲癇。對於由腦外傷引起的顳葉癲癇,可考慮使用抗癲癇藥物進行治療,如癲通(Carbamazepine)、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等。

腦血管畸形

腦血管畸形是指腦血管發育異常,使區域性血管壁薄弱或缺失,容易破裂出血。當出血量較大時,會導致周圍組織水腫和壓迫鄰近的神經細胞,從而引起顳葉癲癇發作。針對腦血管畸形所致的顳葉癲癇,手術切除病變是主要的治療方法,例如採用微創介入技術進行血管內栓塞術。

腦腫瘤

腦腫瘤包括原發性或轉移性腫瘤,這些腫瘤可能壓迫或侵犯鄰近的神經結構,導致顳葉功能障礙並誘發癲癇。腦腫瘤引起的顳葉癲癇通常需要透過開顱手術切除腫瘤來治療,如額葉腫瘤切除術。

腦炎

腦炎是由病毒、細菌或其他病原體侵入大腦引起的發炎反應,在發炎刺激下,可能會出現異常放電的情況,進而引發顳葉癲癇。腦炎引起的顳葉癲癇需遵醫囑使用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如阿昔洛韋(Aciclovir)、更昔洛韋(Ganciclovir)等。

腦退行性疾病

腦退行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病等,隨著病情進展,大腦中的神經元逐漸死亡或傷害,導致神經傳遞物質減少,影響了神經衝動的正常傳導,此時易發生顳葉癲癇。針對腦退行性疾病引起的顳葉癲癇,可以遵照醫生的意見用抗膽鹼酯酶藥改善症狀,比如多奈哌齊(Donepezil)片、憶思能(Rivastigmine)等。

建議定期進行頭顱MRI以監測任何潛在的結構性改變,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避免過度疲勞,有助於減少顳葉癲癇的發作頻率。

顳葉癲癇藥物治療

顳葉癲癇的藥物治療可能需要遵醫囑使用癲通(Carbamazepine)、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帝拔癲(Valproate)、拉莫三嗪(Lamotrigine)、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等抗癲癇藥物。由於癲癇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建議患者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並定期複診監測病情變化。

癲通(Carbamazepine)

癲通(Carbamazepine)適用於各種類型的癲癇發作,特別是典型部分性發作。該藥物透過調節神經傳導物質平衡來減少異常放電。服藥期間應定期監測血象和肝功能,避免與其他可能引起骨髓抑制的藥物共用。

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

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可用於單純失神、肌陣攣發作等型別的顳葉癲癇。其具有中樞神經系統抑制作用,能增加γ-GABA(γ-氨基丁酸)A型感受器介導的氯離子通道開放頻率,導致突觸後膜超極化而抑制興奮性神經元活動。長期使用需警惕依賴性和戒斷症狀發生,尤其是對於兒童患者。

帝拔癲(Valproate)

帝拔癲(Valproate)可作為多種類型顳葉癲癇發作的一線治療選擇。此藥物能夠阻斷電壓敏感的鈉離子通道,降低神經元過度興奮性。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拉莫三嗪(Lamotrigine)

拉莫三嗪(Lamotrigine)適用於難治性顳葉癲癇的部分性發作。它是一種鈉離子通道阻滯劑,可以穩定神經細胞膜電位,防止異常放電的發生。起始劑量宜低,逐漸調整至有效濃度,密切觀察皮疹等不良反應。

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

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適用於成人及4歲以上兒童的複雜部分性發作(包括新診斷的)以及新增治療。本品為抗癲癇藥,能促進突觸囊泡回收,從而減少谷氨酸(Glutamic acid)的釋放,起到抑制神經元異常放電的作用。腎功能不全患者需要調整劑量。建議定期評估患者的腎功能狀態。

以上提及的所有藥物都需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使用。患者在治療顳葉癲癇的同時,應注意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避免過度疲勞,以減少癲癇發作的風險。

額葉癲癇手術

額葉癲癇手術需個體化評估和定位。首先應進行詳細的臨床評估,包括病史採集、神經心理測試以及行為評定量表等。

1.病史採集。

2.神經心理測試。

3.腦電圖檢查。

4.頭顱MRI或CT掃描。

5.專家會診與綜合分析。

顳葉癲癇治療

顳葉癲癇的治療可以考慮抗癲癇藥物治療、神經調控治療、迷走神經刺激術、顳葉海馬切除術等方法。若症狀持續或加劇,應儘快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抗癲癇藥物治療

抗癲癇藥物透過選擇性地抑制異常放電來控制顳葉癲癇發作。常用藥物包括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癲通(Carbamazepine)、帝拔癲(Valproate)等。這些藥物能夠穩定突觸傳遞,減少神經元過度興奮,從而預防癲癇發作。適用於各種類型的顳葉癲癇,且具有較好的耐性和安全性。

神經調控治療

神經調控治療涉及植入腦內電極記錄和刺激大腦活動,通常需要專業團隊操作,在門診下完成。治療週期因個體差異而異。該方法利用微電極記錄系統監測並分析大腦電信號,然後使用高頻電流刺激特定區域以調節異常發放的神經衝動。對於某些難以用傳統藥物控制的顳葉癲癇有效。

迷走神經刺激術

迷走神經刺激術是將電極植入左側頸部血管周圍的迷走神經處,並連線一個脈衝發生器,每天由電池供電發射電脈衝至神經。持續時間依醫囑而定。此手術旨在透過改變大腦內部神經網絡的功能狀態來減輕或消除顳葉癲癇發作。臨床研究顯示,約60%的患者可獲得至少50%以上的發作頻率改善。

顳葉海馬切除術

顳葉海馬切除術是一種開顱手術,在全身麻醉下進行,通常耗時3-4小時。術後恢復期取決於個體情況,可能需住院數日至一週不等。該手術目標是移除異常活躍的海馬組織,因為此處常作為癲癇灶存在。適合那些對多種抗癲癇藥物無效且頻繁發作的患者。

除了上述常規治療外,建議定期進行心理評估和諮詢,以識別並處理可能伴隨顳葉癲癇的心理健康問題。適當的睡眠管理也是必要的,如保持規律作息和睡前放鬆技巧,有助於減少癲癇發作的風險。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