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 觀察與處理

分類: 母嬰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4.16
本文介紹了如何判斷新生兒是否存在黃疸,並強調了及時發現和處理的重要性。對於新生兒黃疸,家長應注意觀察孩子的臨床表現,如皮膚黃染程度及持續時間,以便及時干預。

寶寶黃疸怎麼看

寶寶黃疸可以通過觀察皮膚、鞏膜和其他黏膜是否出現黃染來判斷。此外還可以透過測量膽紅素水平、觀察尿液顏色、評估食慾和睡眠情況以及監測成長發育情況進行進一步確認。

1.皮膚、鞏膜及其他粘膜有無黃染

新生兒黃疸時,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未結合膽紅素會進入血液中,當血清膽紅素濃度升高時,可使鞏膜及皮膚等組織發生黃染的現象。可通過觀察嬰兒的皮膚、鞏膜以及其他黏膜是否有黃染現象來初步判斷是否存在黃疸。

膽紅素水平測定

若考慮存在病理性黃疸,則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查以確定膽紅素的具體數值。通常採用靜脈抽血法採集血液樣本,並送至檢驗室進行檢測,結果通常在數小時內得出。

尿液顏色

正常情況下,尿液呈淡黃色或透明色。而新生兒黃疸可能導致尿液變深,呈現出濃茶樣改變。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尿液顏色變化,有助於輔助診斷。

食慾與睡眠狀況

觀察孩子日常活動量的變化也是判斷其是否存在黃疸的方法之一。如果發現寶寶食慾減退或者嗜睡等症狀,則可能是黃疸引起的不適所致。

成長發育指標監測

對於嬰幼兒而言,在出生後的一段時間內,他們的身高體重增長速度是相對穩定的。如果發現孩子在這段時間內的成長發育指標明顯偏離了正常的範圍,那麼也有可能暗示著某些潛在問題的存在。

建議定期監測寶寶的黃疸指數,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任何可能的問題。同時注意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和進食情況,確保其得到足夠的休息和營養。

新生兒黃疸多久會退

新生兒黃疸通常在2-4周內自行消退。若出現病理性黃疸或黃疸持續時間較長,則需及時就醫以確定具體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生理性黃疸

出生後約2-3天開始出現黃疸,血清膽紅素水平逐漸升高,在7-10天達高峰,在隨後的2-3周內自行消退。症狀表現為皮膚和眼白部分發黃,但無其他不適症狀。

母乳性黃疸

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可能出現生理性黃疸延遲消退的情況,可能需要4周左右的時間才能完全消退。除了輕度至中度的鞏膜及皮膚黃染外,一般沒有其他臨床表現。

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可能隨時出現,並且不會自行消退,甚至會出現進行性加重的現象。患者可能會伴隨嗜睡、吮吸困難、嘔吐等症狀。

高未結合膽紅素腦損傷

由於未結合膽紅素透過血腦屏障引起腦損傷,可導致核黃疸的發生,嚴重者可遺留神經系統損害。該疾病多發生在出生後的第3~5天,隨著黃疸的發展而加重,此時患兒可出現反應低下、厭食、發燒等情況。

低血糖症

如果新生兒黃疸程度較重,會導致其攝取葡萄糖的能力下降,從而引發低血糖症。低血糖的症狀包括顫抖、易激惹、過度疲勞等,嚴重的病例可能導致昏迷甚至死亡。

建議密切監測嬰兒的黃疸情況,特別是對於早產兒或有家族史者,應定期檢查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同時注意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和進食情況,確保充足的水分攝入也很重要。

新生兒一定會有黃疸嗎?

大多數新生兒會出現生理性黃疸,極少數可能因遺傳代謝疾病或感染等病理性原因導致黃疸。

新生兒黃疸主要與膽紅素代謝特點有關。新生兒肝酶系統發育不全,不能有效代謝膽紅素,導致血液中膽紅素水平升高。此外,新生兒腸道菌群建立不完全,無法充分分解膽紅素,進一步加重了膽紅素的積累。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新生兒更容易發生黃疸。

但也有極少數情況下,新生兒可能會因為遺傳代謝疾病、母乳餵養不當等原因出現病理性黃疸。這種黃疸通常持續時間較長且程度較重,需要及時就醫診治。

對於新生兒黃疸,家長應注意觀察寶寶皮膚和眼白的變化,並定期測量膽紅素水平,以確保其健康狀況。必要時,醫生會建議進行光療或藥物治療,以幫助降低膽紅素濃度。

新生兒黃疸正常值

新生兒黃疸通常在出生後2-3天開始出現,4-6天達高峰,7-9天消退,足月兒不超過12.9mg/dL,早產兒不超過15mg/dL。若新生兒黃疸值異常偏高,建議及時就醫。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血清膽紅素水平升高,通常透過實驗室檢測來確定。正常情況下,足月新生兒的未結合膽紅素不超過2mg/dL,總膽紅素不超過5mg/dL;早產兒不超過25mg/dL。未結合膽紅素是反映肝臟處理膽紅素的能力,高水平可能表明肝功能不成熟或有其他問題。總膽紅素水平過高可能導致黃疸,影響皮膚和眼白。針對未結合膽紅素偏高的情況,可以遵醫囑使用免疫球蛋白G(IgG)進行治療。對於新生兒黃疸,可以透過多曬太陽的方式促進膽紅素的代謝和排洩。

新生兒黃疸需要密切監測,避免過度日曬,以免加重皮膚傷害。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