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破裂:急救與護理要點

分類: 心臟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4.16
本文介紹了心臟破裂、急性心肌梗塞、心臟衰竭以及心臟剝離這四種疾病的相關資訊。心臟破裂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針對不同病因有相應處理措施;外傷後要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加重心臟負擔。對於急性心梗,主要透過抗凝溶栓治療來恢復血流再灌注,挽救瀕死心肌;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戒菸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心臟破裂原因

心臟破裂可能是由外傷導致的直接傷害、心肌梗塞、心室壁瘤、高血壓性心臟病、主動脈瓣狹窄等病理變化引起的,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獲得專業的評估和治療。

外傷導致的直接傷害

外力作用於胸部會導致胸腔內壓力急劇變化,從而引起心臟壁撕裂。急救人員應立即評估患者的生命體徵並進行必要的緊急處理,如止血和穩定患者生命狀態。

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是由於冠狀動脈阻塞導致的心臟供血不足,進而出現區域性心肌缺血、缺氧壞死的一種急性疾病。當心肌細胞死亡時,心臟結構完整性受損,容易發生破裂。對於心肌梗塞引起的急性心臟破裂,需立即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以恢復血流。

心室壁瘤

心室壁瘤是指心臟心室某一部分因病變向心腔內膨出形成的囊袋樣病變,可由多種因素誘發,包括感染、先天畸形等。當壁瘤壓迫周圍組織或影響血液流動時,可能導致心臟破裂。針對心室壁瘤引發的心臟破裂,可透過手術切除病變組織來緩解病情。

高血壓性心臟病

長期未控制的高血壓可使左心室負荷增加,心肌逐漸變厚、變薄比值增大,最終導致心室壁應力失衡而擴張。當血壓突然升高超過心臟所能承受的程度時,就會造成心臟破裂。對於高血壓性心臟病引起的心臟破裂,需要使用降壓藥控制血壓,例如硝苯地平(Nifedipine)、卡托普利(Captopril)等藥物。

主動脈瓣狹窄

主動脈瓣狹窄是一種心臟瓣膜病,其病因可能包括先天性畸形、風溼性疾病或其他原因。隨著主動脈瓣口面積減小,左心室收縮時需要更大的力量將血液泵入主動脈,久之可導致心肌增厚、心室壁僵硬度增加,嚴重者可致心臟破裂。對於主動脈瓣狹窄所致心臟破裂,建議採用主動脈瓣置換術進行治療,如生物瓣膜替換術、機械瓣膜替換術等。

心臟破裂是一種嚴重的醫療緊急情況,須立即就醫。除上述提及的原因外,還應注意是否存在遺傳代謝疾病,如肝糖貯積症型,此類患者易患心臟疾病,也可能會導致心臟破裂。患者可以遵醫囑透過超音波心動圖、CT掃描等方式進行診斷。

急性心肌梗塞前兆

急性心肌梗塞發作通常伴有胸痛、呼吸困難、噁心嘔吐、心跳異常和極度疲勞等症狀。如果出現這些症狀,應立即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胸痛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常會出現胸部劇烈疼痛的情況,這種疼痛可能放射到手臂或頸部,並伴隨出汗。

呼吸困難

由於心臟無法有效泵血導致肺部淤血,會引起呼吸急促和困難,尤其是在活動後更為明顯。

噁心嘔吐

當心肌缺血嚴重時會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從而引起噁心嘔吐的症狀。

心跳異常

心肌梗塞會影響心臟傳導系統正常工作,使心跳變得不規則或者過快,這可能導致暈厥或其他嚴重的併發症。

極度疲勞

長時間的心絞痛會使身體感到極度疲乏不堪,即使休息也無法緩解。

心臟衰竭心肌梗塞

心臟衰竭和心肌梗塞的治療可能包括生活方式干預、心臟衰竭藥物治療、冠脈血運重建術、心臟康復訓練等。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或者加重,應立即就醫。

生活方式干預

生活方式干預包括健康飲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以及心理壓力管理。這些措施有助於改善心血管健康,減少心臟負荷,從而預防或緩解心臟衰竭和心肌梗塞的發生。

心臟衰竭藥物治療

心臟衰竭藥物治療涉及使用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感受器阻滯劑等藥物來控制液體瀦留、降低血壓及改善心肌功能。這些藥物透過減輕心臟負擔、改善心室重塑來緩解心臟衰竭的症狀;對於心肌梗塞患者,它們也有助於防止進一步的心臟傷害。

冠脈血運重建術

冠脈血運重建術通常採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CABG)(CABG),旨在恢復心肌血液供應。該手術可解除因冠狀動脈狹窄導致的心肌缺血狀態,預防心肌梗塞發生,並有助於改善心臟衰竭患者的預後。

心臟康復訓練

心臟康復訓練由專業醫師指導,在特定設施下開展一系列有氧運動、肌肉強化活動及心理支援服務。心臟康復有助於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促進身體機能恢復並預防再次發作;對心臟衰竭及心肌梗塞患者而言至關重要。

建議定期監測體重變化,以評估水腫狀況,同時遵循醫囑調整飲食結構,如限制鈉鹽攝入量,以減輕心臟負擔。

心臟剝離症狀

心臟剝離症狀可能表現為胸痛、心悸、呼吸困難、暈厥或胸悶,這些症狀可能表明心血管緊急情況,應立即就醫。

胸痛

心臟剝離通常是指心臟壁內膜與中層結構發生分離,導致區域性組織缺血和發炎反應。當發炎刺激周圍神經時,就會引發胸痛。這種疼痛可能位於胸骨後方或左側乳房下方,有時可放射至肩背或手臂。

心悸

心臟剝離會引起心律不整,如心跳過快或不規則心跳,進而導致心悸的感覺。心悸可能描述為胸部不適感或跳動強烈,可能是由於心臟活動異常所致。

呼吸困難

心臟剝離會影響心臟功能,導致肺部充血和水腫,從而引起呼吸困難。呼吸困難可能表現為深呼吸或快速呼吸,伴有喘息聲,尤其是在體力活動後。

暈厥

心臟剝離可能導致心輸出量減少,血壓下降,腦供血不足,從而引起暈厥。暈厥常常發生在站立位時,患者可能會突然感到頭暈、視力模糊,甚至失去意識。

胸悶

心臟剝離會導致心臟泵血能力下降,使血液循環到心臟,此時會增加心臟負擔,出現胸悶的症狀。胸悶可能描述為壓迫性或沉重感,持續時間長短不一,與體位改變有關。

針對心臟剝離症狀,建議進行冠狀動脈造影以評估血管狀況。治療措施包括藥物治療,如抗凝藥阿斯匹靈(Aspirin)和抗高血壓藥硝苯地平(Nifedipine)等;必要時需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患者應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劇烈運動,遵循醫囑調整飲食,限制鈉鹽攝入,確保營養均衡。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