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僵硬:急性心臟衰竭的處理與管理

分類: 心臟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4.16
本文介紹了急性心臟衰竭的原因與處理方法以及心臟肥大的就診科室選擇。同時強調了心臟衰竭可能導致的昏睡現象,並提及了心臟超音波EF檢查的正常範圍。鑑於心臟疾病的複雜性和個體差異,建議患者遵循醫囑並定期複查。

急性心臟衰竭原因

急性心臟衰竭可能由心肌梗塞、嚴重心律不整、感染性心內膜炎、肺栓塞或主動脈剝離引起,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免加重病情。

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是由於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導致血管狹窄、堵塞,使心肌缺血、缺氧而發生壞死。心肌細胞一旦死亡,無法再生,會導致心臟收縮功能下降,引起急性心臟衰竭。對於心肌梗塞患者,可以遵醫囑使用阿斯匹靈(Aspirin)進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療,防止病情進展。

嚴重心律不整

嚴重心律不整是指心臟節律異常,如快速性心房顫動、室上性心跳過快等,這些異常的心律可能導致心臟泵血功能受損,進而誘發急性心臟衰竭。針對嚴重心律不整,可考慮電覆律、射頻消融術等方法來恢復正常心跳。

感染性心內膜炎

感染性心內膜炎是由細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瓣膜內膜發炎,發炎反應可能傷害瓣膜結構,導致瓣膜關閉不全或狹窄,從而影響心臟血液流動,引起急性心臟衰竭。治療感染性心內膜炎通常需要抗生素治療,例如盤尼西林G、頭孢曲松(Ceftriaxone)等藥物,需由醫生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合適的抗生素。

肺栓塞

肺栓塞是指來自腿部深靜脈的血栓阻塞肺動脈及其分支,導致肺循環障礙和呼吸困難,進一步發展為急性心臟衰竭。若確診為肺栓塞,則建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肝素鈉(Heparin sodium)進行抗凝治療,以預防新的血栓形成並改善血液循環。

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剝離指主動脈壁內膜撕裂,血液透過破口流入主動脈中層,形成真假兩腔的狀態,此時壓力較高的真腔內的血液可能會壓迫正常的主動脈壁,導致其破裂,出現急性心臟衰竭的情況。對於主動脈剝離患者,應立即就醫,在專業醫師的操作下進行手術治療,如升主動脈置換術、降主動脈修復術等。

患者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定期監測血壓和血脂水平,及時發現並處理潛在的心臟問題。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超音波心動圖、胸部X光檢查以及電解質分析等,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急性心臟衰竭。

心臟肥大要看什麼科?

心臟肥大可以看心血管內科、心外科、高血壓科、心臟康復科、睡眠呼吸疾病科等。由於心臟肥大的原因和治療方法各異,建議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診治。

心血管內科

心血管內科主要負責診斷和治療心臟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系統疾病。心臟肥大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高血壓、瓣膜病等,若患者存在相關症狀或疑慮,建議到心血管內科進行專業評估。在心血管內科,醫生可能會安排超音波心動圖、心電圖等檢查以評估心臟結構和功能。

心外科

心外科專門從事涉及心臟和大血管疾病的手術治療。如果心臟肥大的原因是由於先天性畸形、感染性疾病等原因導致的心臟結構異常,則需要前往心外科進行進一步的診治。在心外科,常規的檢查專案包括胸部X光片、超音波心動圖以及血液生化檢查等。

高血壓科

高血壓科專注於原發性和繼發性高血壓的預防、診斷和管理。某些型別的高血壓可能導致心臟負荷增加而出現心臟肥大,因此當患者因高血壓引起心臟肥大時,應至高血壓科就醫。通常可在高血壓科進行血壓監測、尿液分析及血脂水平檢測等基礎檢查。

心臟康復科

心臟康復科致力於透過一系列非藥物干預措施來促進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恢復和健康維護。對於既往有心臟疾病史且發現心臟肥大的人群而言,為了更好地管理和改善預後狀態,可以考慮轉診至心臟康復科接受專業的指導和訓練。常見的心臟康復活動包括但不限於步行機訓練、平衡練習以及柔韌性鍛鍊,在醫師監督下開展。

睡眠呼吸疾病科

睡眠呼吸疾病科針對睡眠障礙及相關呼吸問題提供診療服務。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可引起夜間缺氧,長期下來會導致心臟負荷增大。若患者懷疑存在上述情況,應前往睡眠呼吸疾病科進行相應檢查並確診。在睡眠呼吸疾病科,可透過多導睡眠監測儀記錄睡眠過程中患者的呼吸模式、血氧飽和度等引數,以協助診斷。

心臟肥大患者應注意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規律作息,以減少心臟負擔。同時,定期複查心臟影像學檢查如超音波心動圖,以便及時瞭解病情變化。

心臟衰竭昏睡

1. 心臟衰竭導致血液循環障礙,腦部供血不足引起昏睡。

2. 原有心血管疾病加重或急性發作如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心肌梗塞等可加劇心臟負荷而引發昏睡狀態。

3. 患者在嚴重的心臟衰竭時通常會出現呼吸困難、水腫等症狀,這些症狀會導致患者身體極度疲勞和虛弱,從而出現昏睡的情況。

4. 心臟衰竭會引起肺循環淤血,血液循環受阻,使體內的氧氣供應減少,大腦缺氧後就會陷入昏睡。

5. 心臟衰竭還會導致血壓下降,如果血壓降低到一定程度,則會直接影響大腦的正常功能,進而表現為昏睡。

心臟超音波ef正常值

心臟超音波EF檢查的正常範圍為50%~70%。如果EF值低於或高於正常範圍,可能表明心臟功能異常,建議諮詢醫生進行進一步評估。

射血分數(EF)是心臟超音波檢查中的一項重要引數,用於評估心臟泵血的能力。EF值是透過計算心室舒張末期容量與收縮末期容量的差值得出的。EF值反映了心臟在每次收縮時將多少血液泵出體外。正常情況下,EF值應處於50%~70%之間。低於50%可能表明心肌受損或心臟衰竭,高於70%可能表示心臟過勞或存在其他潛在的心臟問題。降低EF值可能需要針對原發心臟疾病的治療,如冠心病患者可遵醫囑使用阿斯匹靈(Aspirin)、克隆皮得格(Clopidogrel)等抗血小板藥物進行治療。提高EF值可能需要調整生活方式,如戒菸、限制飲酒、均衡飲食和規律運動。

定期進行心臟超音波檢查以監測EF值的變化,對於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如有不適症狀或擔心心臟問題,應及時就醫並接受專業指導。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