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水腫:關注心臟積水,避免高鹽飲食

分類: 心臟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4.16
本文介紹了幾種常見的腎臟和心臟疾病所伴隨的症狀——水腫,並強調了針對不同原因採取差異化管理的重要性。腎源性水腫側重於腎臟病變,需避免高鹽飲食;而心臟衰竭所致的心臟積水則需控制液體攝入。

腎源性水腫原因

腎源性水腫可能是由腎絲球腎炎、糖尿病腎病、腎病症候群、高血壓腎病或尿毒症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據具體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診療措施。

腎絲球腎炎

腎絲球腎炎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雙側腎臟免疫發炎反應,引起腎功能減退,表現為血尿、蛋白尿等。此時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加,蛋白質漏出增多,導致水腫。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進行治療,也可以遵醫囑使用他克莫司(Tacrolimus)軟膠囊改善病情。

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是由於長期高血糖引起的微血管病變,腎臟微血管基底膜增厚,進而影響腎小球濾過率,導致水分瀦留而出現水腫。患者需要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胰島素注射液控制血糖水平,同時配合服用厄貝沙坦片(Irbesartan)、纈沙坦(Valsartan)分散片等藥物降低血壓,延緩疾病的進展。

腎病症候群

腎病症候群由多種原因導致腎小球基膜通透性增高,大量蛋白從尿中丟失形成低白蛋白血癥,使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水分從血管腔進入組織間隙而造成水腫。患者可遵照醫生的意見口服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和螺內酯(Spironolactone)聯合利尿劑治療,以減少水腫。

高血壓腎病

高血壓腎病是由於長期未控制好血壓,致使腎小動脈硬化,腎實質缺血、缺氧,進而發生纖維化,腎功能逐漸受損,當腎絲球硬化超過50%時,就會出現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水鈉瀦留,從而引起水腫。患者可以聽從醫生建議透過使用硝苯地平(Nifedipine)、非洛地平(Felodipine)等鈣通道阻滯劑來擴張周邊動脈,減輕心臟後負荷,緩解水腫症狀。

尿毒症

尿毒症是指慢性腎臟病發展到晚期,腎臟幾乎喪失了所有的排洩功能,體內廢物和液體無法正常排出,導致水電解質紊亂和水腫。患者應儘快開始透析治療,如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以幫助清除體內廢物和多餘的液體。

針對腎源性水腫,應注意休息,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著不動,以防下肢靜脈迴流不暢加重水腫。飲食方面需限制鹽分攝入,每天不超過3g,以免加重水腫。適當的運動如散步可以幫助促進血液循環,但要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傷害腎臟。

心衰竭限水原因

心臟衰竭時心臟收縮功能下降導致鈉水平升高, 進而引起體內水分瀦留。為了減輕心臟負擔和控制水腫, 需要限制每日液體攝入量。

1. 心臟收縮功能下降: 心臟衰竭患者的心肌受損或負荷過重, 導致心臟泵血能力減弱, 無法有效將血液輸送到身體各處。這使得體內的鈉濃度上升, 增加了對水分的需求以維持正常的生理平衡。

2. 水腫形成: 當心臟不能充分排出迴流的血液時, 血液會在組織間隙中積聚, 形成水腫。特別是下肢、腹部等部位易出現水腫現象。過度的液體積聚會引起體重增加、呼吸困難等症狀。

3. 控制鈉攝入量: 由於心臟衰竭患者的腎臟處理廢物和調節體液的能力受到限制, 因此需要減少食物中的鈉含量以避免進一步加重水腫。每天攝取過多的鹽會導致血壓升高, 加重心臟負擔。

4. 監測液體攝入與排洩: 對於心臟衰竭患者來說, 記錄每日的液體攝入量並觀察尿液顏色和數量是必要的。確保在白天攝入足夠的水量幫助腎臟清除廢物, 夜間則需限制飲水以防夜間起床排尿加重心臟負擔。

5. 營養均衡飲食: 儘管需要限制液體攝入, 但應確保獲得足夠的營養成分如蛋白質來支援身體日常運作。可以選擇低鹽、高蛋白且含水量較低的食物如瘦肉、魚類、豆腐等。

腳水腫流水

腳水腫流水可以考慮利尿劑治療、彈性繃帶包紮、足部穴位針灸、中藥外敷等方法進行治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利尿劑治療

利尿劑透過促進體內水分排出而減少液體瀦留,常用口服或靜脈注射方式給藥。該藥物能夠增加腎臟排洩鈉離子及水分,降低血容量,從而緩解因心臟衰竭、腎病症候群等原因引起的下肢水腫。

彈性繃帶包紮

彈性繃帶從腳踝開始向上纏繞至大腿根部,每日一次,每次持續30分鐘以上。此方法有助於促進淋巴液迴流至心臟系統中去;同時也可以起到壓迫作用促使組織間隙內積聚的液體向周圍擴散,進而減輕區域性壓力以及不適感。

足部穴位針灸

選擇三陰交穴、太溪穴等足部穴位,在無菌操作下用毫針刺入人體特定穴位後進行電針刺激。中醫認為上述穴位具有健脾益氣、滋補肝腎的作用,可輔助改善水溼運化失常所致的腳部水腫現象。

中藥外敷

將適量的防己、白朮等中藥材研磨成粉末後加水調製成糊狀,均勻塗抹於受影響區域並輔以適當按摩。這些草本植物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由氣血不暢導致的軟組織水腫問題。

患者應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著不動,以減少血液循環受阻的風險。若水腫伴有疼痛,建議採取低鹽飲食,限制每天攝入的鈉含量小於2克,以減輕水腫。

為什麼心臟會積水

為什麼心臟會積水可能是由心臟衰竭、心包炎、肺栓塞、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明確診斷。

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時,心臟無法有效泵血,導致液體積聚在身體低垂部位和內髒器官中。當液體積聚在心臟內部時,就會形成心包膜積水。心臟衰竭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利尿劑進行緩解,如呋塞米(Furosemide)、螺內酯(Spironolactone)等。

心包炎

心包炎引起的心臟積液是由於發炎導致心包滲出增多,影響心臟的正常收縮和舒張功能,從而出現心臟積液的情況。患者可遵醫囑服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來減輕發炎反應,常用藥物包括阿斯匹靈(Aspirin)、乙醯胺酚(Paracetamol)等。

肺栓塞

肺栓塞發生時,會導致右心室負荷增加,進而誘發右心室擴張和肥厚,久而久之會出現右心衰竭,此時血液循環受阻,容易造成體循環淤血,進而引發心臟積液。對於急性大面積肺栓塞的患者,可以考慮溶栓治療,常用的溶栓藥物有鏈激酶、瑞替普酶等。

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

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會引起心肌缺血、缺氧,長期發展可能導致心肌壞死,使心臟收縮和舒張功能受損,繼而導致心臟積液的發生。患者需要遵照醫生的意見進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例如球囊擴張術、支架植入術等。

高血壓性心臟病

長期未控制好血壓,可導致左心室壁增厚,心腔變小,心室舒張受限,最終導致心臟衰竭,此時也會伴隨心臟積液的現象。患者應遵從醫師意見調整生活方式並配合藥物治療以控制血壓,如硝苯地平(Nifedipine)、氨氯地平(Amlodipine)等。

建議定期監測體重和水腫程度,以評估液體瀦留狀況。必要時,可能需進行超音波心動圖、X光胸片或心電圖等檢查,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心臟積液。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