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斜骨盆:MRI檢查提示脊椎側彎與腰痛風險

分類: 女性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4.13
本文介紹了骨盆傾斜可能導致脊椎側彎和腰痛,並強調了進行MRI檢查的重要性。還指出,整骨後的某些後遺症如持續性疼痛或其他症狀可能與整骨治療有關,應及時就醫進行評估。

骨盆歪斜腰痛

骨盆傾斜可導致脊椎側彎,引起腰痛,需要透過MRI檢查確認診斷。

骨盆傾斜時,兩側髂脊高度不對稱,會導致脊柱偏移對線和力平衡失調,繼而誘發腰背部肌肉勞損與痙攣,久之形成肌纖維組織炎,刺激周圍末梢神經產生疼痛症狀。

骨盆前傾還可能伴隨腹部脂肪堆積、臀部後翹等現象。這主要是由於骨盆位置改變導致身體重心前移,為保持穩定需藉助腰部肌肉過度拉伸來支撐,進而引發不適。

建議患者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以減少因姿勢不當引起的不適,並注意適當休息,以免加重病情。

整骨後遺症

整骨後遺症可能包括疼痛、肌肉僵硬、關節功能受限、步態異常、負重困難等症狀,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存在或加劇,建議及時就醫以評估是否與整骨治療有關。

疼痛

整骨後遺症導致軟組織傷害和發炎反應,這些因素會刺激神經末梢並產生疼痛訊號。疼痛可能出現在受傷區域及其周圍,持續時間因個體差異而異。

肌肉僵硬

整骨可能導致區域性血液循環受阻,從而影響肌肉的營養供應,出現肌肉僵硬的情況。肌肉僵硬通常發生在受損區域附近的肌群中,患者可能會感到緊張或難以放鬆這些肌肉。

關節功能受限

整骨不當會引起關節周圍的韌帶、滑膜等結構傷害,進而導致關節活動範圍減小。關節功能受限多見於受影響的關節,如肩、膝等,可表現為彎曲或伸展障礙。

步態異常

整骨後遺症會導致脊柱側彎或其他骨骼畸形,使身體重心偏移,引發步態異常。步態異常主要表現在行走時腿部姿態不正常,如跛行或搖晃。

負重困難

整骨後遺症會造成脊椎不穩定或神經根壓迫,使得負重時脊柱承受額外壓力而加劇不適。負重困難可能發生在任何有脊椎的部位,特別是在長時間站立或坐立後更為明顯。

針對整骨後的相關症狀,建議進行MRI、X光檢查以評估骨折癒合情況以及是否存在其他潛在的問題。治療措施可能包括物理療法、藥物治療,重症情況下需手術矯正。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尤其是存在負重困難的症狀時,以免加重脊柱負擔;同時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促進身體恢復。

正骨復位有用嗎?

正骨復位可能有用。

正骨復位主要是利用中醫推拿手法調整骨骼位置,恢復正常解剖關係,對於閉合性骨折具有一定的作用。開放性骨折則需先清創後再行正骨復位。

正骨復位還適用於軟組織傷害、關節脫臼等病症,但須由專業醫師操作以減少風險。

在考慮接受正骨復位治療前,應確保不存在禁忌證,並瞭解可能出現的風險與併發症。必要時可諮詢專業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的意見。

正骨復位危險

正骨復位存在軟組織傷害、關節脫位或半脫位、骨折移位加重、神經血管傷害、繼發感染等風險。

軟組織傷害

正骨過程中手法不當可能導致肌肉、韌帶等軟組織受到牽拉或擠壓,引起區域性充血水腫。可表現為疼痛、腫脹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活動受限的情況。

關節脫位或半脫位

在進行正骨操作時,如果力度過大或者位置不準確,可能會導致關節周圍的韌帶鬆弛或斷裂,從而引發關節脫位或半脫位的現象。患者可能感到關節部位劇烈疼痛、畸形、功能障礙等情況發生。

骨折移位加重

若患者存在骨折,在正骨過程中移動患處可能導致骨折端分離或移位加劇。進一步加重傷勢,延長康復時間,增加治療難度和後遺症風險。

神經血管傷害

在正骨過程中,施加壓力或牽引力量不當可能壓迫周圍神經或血管,造成暫時性或永久性的功能障礙。典型症狀包括麻木、刺痛感、運動障礙或感覺減退,長期未改善可能需要手術修復受損神經。

繼發感染

由於皮膚屏障被破壞,細菌進入傷口,可能導致繼發感染。常見臨床表現有紅腫熱痛、膿液分泌、發燒及全身不適等現象。嚴重者可能出現淋巴結炎、蜂窩織炎等併發症。

在接受正骨服務前應評估個人健康狀況並告知醫生任何潛在風險因素,以減少意外傷害的發生機率。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